武进湖小教育集团副校长马曙辉登上“中国好人榜”

来源:常州晚报 2012/3/22 发布时间:2020-09-23 浏览量:14

今年3月,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2012年2月份“中国好人榜”名单揭晓,常州市武进湖小教育集团副校长马曙辉因为自发去多个山区支教,入选当月好人榜,成为我市又一个登上此榜的好人。

第一次支教,尽管有心理准备,可当地的教学条件艰苦得超出了老马的想象

2006年7月初,学校刚放暑假,马曙辉爬上了去青海的火车,这是他第一次自发去支教。“我是在一个教育论坛上遇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刚开始,大家是抱着交流兼旅游的性质去的,去了之后才发现那里的教育条件实在太艰苦了。”马曙辉抵达的第一站是位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称多县,那是巴颜克拉山脉深处的一个小县城,盛产冬虫夏草,支教点则是称多当地的实验小学。至于培训计划,是抵达称多前,大家就商定好的:上午为学生上课,下午为老师培训,每周要抽一到两天的时间,去各村校或办学点送些物资、做教学交流,另外也为各村校和办学点的孩子们做简单的健康普查,也为今后联系公益基金做一些准备。

称多实验小学是小县内规模最大的小学,教学条件相对好些。不过,散落在大山深处各个角落的办学点,条件却艰苦得令人难以想象。所谓的教室就是简陋的平房,藏族老师甚至没有一件像样的教学工具,“连一把最普通的三角尺都没有”,学生的课本也大多破破烂烂,最让马曙辉惊讶的是,由于大部分居民是游牧族,经常迁徙,再加上经济条件拮据,这里的孩子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我曾在办学点遇到过,16岁的孩子还在读一年级,18岁的年纪还在读4年级。”马曙辉说,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来学校,当地村校甚至打出了这样的招生标语,“学点汉语,将来卖虫草也方便。”

在办学点念书的大部分孩子要清晨五六点从家出发,翻山越岭,八九点才能抵达学校。“出门前,父母会往孩子的两个口袋里灌满青稞面作为一天的口粮,不过常常是早晨抵达办学点时,青稞面已经被饥肠辘辘的孩子吃掉了。”让马曙辉印象最深刻的,是离县城70多公里一所办学点内,一名叫江措的孩子。“我去过江措的家。”马曙辉回忆,矮小的土房,外面下雨,里面漏水,屋里除了一张床一个桌子,只剩下地上一口锅和政府救济的小半袋青稞面。江措的阿爸瘫痪在床,平时靠阿妈料理家事,粮食不够吃的时候,老阿妈必须出门要饭维持生计。当下,马曙辉塞了200元给江措的阿妈。这200元可以抵上江措一家大半年的开销了。

此后,每次出去支教,老马的妻子总会在他的背包里多塞上几千块钱以备不时之需,不过每次老马回家,身上的钱基本都捐赠掉了。

第一次高原反应后,老马索性留起了半寸头,说今后要走,也方便

第一次支教,艰苦、忙碌却也充实。在称多20多天后,高原反应也如期而至。“前一天晚上备课晚了些,没休息好,早上又洗了随身衣物。”马曙辉介绍,因为氧气稀薄,动作只能缓慢些,仅仅是一双袜子就要洗20分钟。“当时脑子就有些发懵。”

当天,马曙辉要把此行带来的湖小师生捐赠的数千本新薄本、十多箱学习用具、数麻袋铅笔送去县城的临时支教点,高原反应加上腰肌老伤复发,马曙辉躺在临时支教点的床上不能动弹。同行的伙伴必须赶回县城实验小学上课,马曙辉一个人留在了临时支教点。“躺了整整3天,后来还是当地的藏族老师采来了藏药,内服外敷,才好下床。”

在称多支教一个多月,回到常州,高原反应的影响依旧不能小觑。老马说,从称多回来半年后,他开始出现严重的脱发,牙齿也掉了好几颗,很长一段时间内出现劳累的症状。此后,老马索性留着板寸头,“今后再走,也方便。”

2007年起,老马支教的风格开始转变,他觉得“受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2007年3月起,征得学校同意,马曙辉不再带班上课,全身心投入支教工作。也是从这一年起,老马支教的风格开始转变,从应试教育转向智慧教育。

其实从2002年起,老马就开始接触一些致力于发展西部智慧教育的基金,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新教育西部民间智教行动。这些基金会致力于提升当地的教育理念,不仅有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教师培训系统,每次去山区,还送给学生一个书包,一套系统书籍,共计13本。这些书籍很有趣味性,而且教孩子们怎样读书,培养他们对阅读和思考的兴趣。另外,基金会还会组织一些移动图书馆去支教点,让孩子们自己寻找喜欢的书籍。老马觉得,与其教老师、学生怎样应对考试,不如教孩子们怎样读书,以及怎样尽可能多地获取学习渠道,尤其是在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的山区,这一点更为重要。“比如,教会老师和孩子们上网,这点很重要。”老马说,不少支教的学校内,都有全国各地捐赠的电脑,但大部分老师和学生不会使用。“我们交会他们熟练使用电脑,而且推荐他们上哪些教育网站进行交流。”老马觉得,“受之于鱼,不如授之于鱼。”

2007年起,老马参与新教育西部民间智教行动,辗转贵州凤岗、甘肃宕县、山西绛县、苏北老区、浙江山区苍南等地进行支教,在支教的队伍中,老马总是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

电话联系到贵州凤岗教育局一位姓韦的局长,这样评价老马,这里的老师大多没有机会去苏南领略教育的智慧,没想到一位不请自来的常州教育人,给了我们这么多的震撼,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山外的教育。

如今,老马还创立了“2+1”爱心社、“单亲爸爸”等多个爱心组织

2008年下半年年,支教回来后,老马开始接手学校的基建工作,出去支教的时间和频率明显减少。不过每隔一段时间,老马会联系以前支教过的学校,咨询学生和老师的情况。发动身边的朋友和同事,为山区小学捐赠物质。目前,老马发动湖小教育集团的党员,每人每月从工资里扣除一部分资金作为特别党费,捐赠给以前支教过的安康的学校。目前,该学校也是湖小的结对对象。

此外,老马还创立了湖小“2+1”爱心社,2个老师帮助1个孩子;成立“单亲爸爸”组织,为学校里单亲家庭的孩子,送去关爱。常州晚报组织的“周末关爱”,老马和同事们也是长期关注,经常带头为贫困户们送去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