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名优秀的企业家来说,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常州鼎武(医药)集团董事长顾鼎武的答案是:勇气。
2004年,中医出身、曾在医疗机构工作的顾鼎武,放弃稳定工作,办起养老福利机构。8年来,在这个外人看来“只赚吆喝,不赚钱”的行业里,他却毅然先后投入上亿元,创办了我市规模最大的民营养老机构,并托管了多所乡镇养老院。
通过8年的执着与不断尝试,如今,顾鼎武的经营思路已相当清晰:以养老与医疗康复相结合,实现规模化经营与专业化管理;与此同时,顾鼎武的养老事业也步入了良性循环——公司下属多家养老机构总计近800多张床位早已爆满,除常州本地外,江阴、扬中、泰兴、靖江,还有省外、境外人士均有慕名前往者。
记者: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养老产业被认为“后人口红利”时代的朝阳产业。但是,看上去诱人可口的“馅饼”,却成了不少民间资本的“陷阱”。而您却孤注一掷投入了上亿元,信心何来?
顾鼎武:勇气不等于盲动,需要谋定思动。多年从医经历,让我能更直接了解老年人的心声,也更早看到国内养老产业面临的瓶颈。一是受传统文化影响,子女把老年人送到这里养老,在群众眼里看来,就是对老年人不孝顺;二是只要好手好脚,即使年岁已高,老年人也宁可选择居家养老,而不是进养老院。这两大因素,直接制约国内养老产业发展。因此,虽然我国老年人比例不断增加,但养老产业是小众市场,绝对不能一窝蜂上,必须寻找突破口。
根据长期研究,我认为突破口应该是长期卧床需要护理的老年人。因为大医院虽然技术条件好,但只解决慢性病的病情控制问题,那些控制病情但生活仍然达不到自理的病人,迫切需要一块服务市场。这就要求养老院不仅能提供最基础的吃住,还要具备康复、治疗功能。而把康复医疗引入了“养老”后,好处显而易见。
我们可以算笔账:在鼎武,生活能自理的寄养老人每月缴费550元,需要护理、进行全程服务的,每月缴费850元。要想维持较好的服务标准,我们每年至少要亏损50万元,民营养老院多数亏不起。但有了康复治疗收入,就能让养老滚动发展。去年门诊人次11.2万,盈利约150万元,扣除银行利息后,基本都投入到养老事业中,聘请了更多的医生和护工,并改善了硬件设施。
记者:从竞争激烈的养老产业中脱颖而出,除了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之外,您认为还需要哪些必要条件?
顾鼎武:一是要有执着的勇气,二是要有不断创新的勇气。从过往的失败案例来看,很多人在创业初期信心满满,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可是遇到困难后,就会放弃。殊不知,如果你再多坚持“五分钟”,结果可能大不一样。所以我认为最需要弘扬的,还是执著,一种“呆”的精神。
由于养老产业投资收益见效慢、利润薄,这种执着显得尤其重要。投资一家养老院,规划1年,建造2年,设备验收1年,医保资格申请2年,5-6后年才能开始真正盈利;而且养老是个微利行业,只有上规模,才能实现大盈利。如此大规模投入、长时间跨度,绝不仅仅只靠一时匹夫之勇,而是需要长期坚持、耐得住寂寞,这才是真正有勇气之人。
记者:经营常州鼎武康复医院8年来,您还进行了哪些大胆尝试,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心得?
顾鼎武:首先是在各分院引进职业经理人。以往院长都是从医生中提拔,但一名好医生,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养老院大量纷繁复杂的日常管理,需要懂管理、懂经营的人去负责,而老年人的日常医护,则由业务院长负责。如此才能权责分明,各取所长。
其次是对医护人员实行提层制度。一线医护人员,是与老人打交道最频繁的群。如今很多养老院办不下去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医护人员态度差、素质低,受到老人的诟病,甚至引发纠纷。为提高积极性,我改变了以往做多做少一个样的薪酬模式,改为提层制:你的口碑越好,你的病人就越多,收入就越高。如此,员工收入直接与医院效益挂钩,实现了良性循环。
如今,随着鼎武的规模越做越大,口碑越来越好,不断有其他投资者希望介入鼎武,其中不乏国外大型医疗上市企业。我也正在做这方面的规划。毕竟我一个人的财力、精力还是有限的,引入战略投资者后,依托8年来打下的坚实基础,鼎武必将实现几何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