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区推行“四位一体”养老服务模式——解决老年人入住难、就餐难、活动难、洗浴难等问题

来源:常州日报 2012/5/30 发布时间:2020-09-23 浏览量:14

一组鲜明的数字跳跃着:到2011年底,天宁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0010人,占全区老年人总数的13.8%,空巢独居老年人比例已超过40.3%,且老年人口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天宁区从解决老年人入住难、就餐难、活动难、洗浴难等问题入手,倾力打造“四位一体”养老服务模式。

养老“床位”稳中有升

目前该区拥有16家养老机构,1384张床位,每千名老年人19张,与省市要求每千名老年人30张的要求相比,尚有不小差距。解决“一床难求”,是当务之急。

据了解,2011年,天宁区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积极兴办社会福利单位4家,新增养老床位370张,全区养老床位数扩大为1384张,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1048人,入住率超过75%。

如今,什么样的床位最受欢迎?毫无疑问,是养老机构的护理床位。护理型床位与传统养老院床位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适用于失能、失智老年人,为他们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的照料,从而大大减轻当事人家庭的压力,减轻老年人的痛苦,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质量。

今年84岁的吴婆婆,因失智且双目失明,被家人送往县北老年公寓,一晃8年过去了。提起当初在家照顾母亲时的情景,她的儿子季某仍觉往事不堪回首。“为了照顾好母亲,全家人通力协作,提心吊胆,想尽办法,家中缺少人手,大家硬是轮流着苦撑。百般无奈之下,才在别人指点下将母亲送入养老机构。看到母亲在养老机构得到悉心照料,我们真是庆幸当初的选择。”

与机构养老相对应,居家养老与国人的传统养老习惯似乎更为吻合。我们看到,在达到省3A级标准的兰陵街道工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老年人吃饭、休养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都能得到基本满足。这家服务站通过社会力量捐助和市场规范运作,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加快区级老年服务中心建设可新增床位800张。今年开始,对以租赁形式新办养老机构的一次性建设补贴,由原先每张床位1000元提高至1500元,机构运行补贴也相应提高。同时,注意对失能失半能等困难老年人的服务需求给予优先保障。今年全区将新增护理型床位100张,建好10所市三星级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新增居家养老床位80张,重点配备日间托老床位、躺椅及必要的起居用品,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综合性服务。”天宁区民政局副局长田建华介绍说。

“餐位”膳食清淡可口

全区高龄、独居、空巢老年人的吃饭需求怎么办?天宁区从2010年10月就起步尝试,依托市民族渔舫餐饮有限公司的雄厚资源和品牌优势,投入30万元创办了天宁区老年助餐配送服务中心。该中心服务面积200平方米,拥有一支近20人的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队伍,现已配送19个社区老年助餐点,惠及300多名老人。

区民政部门负责人介绍说:“服务中心秉持‘以人为本’的宗旨,以营养可口、价廉物美为准则,为老年人烹制适合老人口味的6元、10元标准清淡膳食,深受用餐老人的欢迎。”

记者中午在这里见到五六位正在就餐的老年人。81岁的宣卓英和87岁的王怀喜是空巢老两口,年老体弱,日渐感到烧饭的烦恼与困难。这天,她吃的菜有土豆丝、花菜炒肉丝、莴苣炒鸡片,连饭加汤才6元钱;她老伴吃的是青菜、小排、炒猪肚,连饭加汤10元。有些健谈的宣卓英告诉记者:“中心提供的饭菜新鲜、可口,很适宜我们老年人,我们俩在此已经吃了整整3年。”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按年度对所有社区助餐点进行评估。去年底,对10个村(居)老年优秀助餐点兑现了奖励,有效促进了全区老年助餐点的规范、有序发展。今年,区民政局将会同区计生局,选择若干个社区开展“一元助餐”试点,即对持证(独生子女证)老年人用餐每次给予一元钱的补贴,以这一举措体现政府关怀,引导更多困难老年人接受助餐。

不过,目前的送餐服务只能送到社区,而不是送进家门。因此,只有身体相对健康的老年人才能受益。今年,该区将重点围绕解决困难老年人的助餐问题,克服困难,进行上门送餐服务的探索。

整合资源,提供“座位”解孤单

“空巢”老年人最难熬的是孤独,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是治疗孤独的最佳良方。

“在2011年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中,着力办好区老年大学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全区35个老年学校,要重点围绕老年人精神关爱问题,分别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开展系列讲座,帮助社区工作者掌握老年人心理慰藉、康复保健方面的常规知识和技能。”区老龄办副主任戚建良介绍说。

工人新村一社区多种形式的法律讲座已经举办了多年,仅近两年来,即组织类似讲座12场次,引起社区中老年居民的浓厚兴趣,也大大增强了居民的法律意识。为满足居民需求,社区发动法律志愿者与有关律师为居民免费提供咨询108人(次),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开展免费上门服务,包括代理起草维权法律文书10份,成功调解疑难矛盾纠纷8起,发放法律读本1000余册。工人新村一社区的谢雪芳、吉芳等老年人都提到,这样的讲座贴近生活实际,对人们正确处理生活中的矛盾与纠纷,具有很强的实际指导作用。

青龙苑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拥有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分上下两层,投资150万元。从2006年6月开放至今,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尤其是每周二下午在二楼举办的“戏曲大家唱”节目办得日益红火,活动骨干多达60人,上台表演的中老年人是争先恐后,最多时观众达200多人,至今表演已有300场次。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社区及周边形成强大“气场”,不但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还引来包括湖塘、邹区、郑陆甚至是江阴的一些中老年文体爱好者的踊跃参与。

通过登记和备案,全区社区社会组织得到迅猛发展,由前些年的94家猛增至现在的730余家,对活跃和丰富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有力的推进作用。

提供“浴位”探索解决洗澡难

高龄体弱老年人的增多,适宜老年人洗澡的浴位太少,使得老年人洗澡难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因在提供助浴服务中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安全因素,服务单位事实上承担着极大的风险和压力。

2009年11月,区老龄办接到一个来自南京的电话,一位周姓女子发出告急,父亲年老体弱,外出行走不便,希望老龄办帮助寻征一位男性伴浴者,同时表示,提供相应的伴浴金,在伴浴过程中一旦父亲发生意外,无需伴浴者承担责任。据了解,周姓女子有时是在先生陪伴下专程由南京赶来常州,由女婿为丈人洗澡,看望了父母亲后女儿女婿再共同返宁。“周女士的这个来电引起了我们的关注,随即按其要求作了落实。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却颇费周折。直到去年1月,正式引入天宁区洪润·晚晴助老服务中心为全区老年人提供助洁服务,由中心派出‘助浴员’为老年服务对象上门开展助浴服务,需要外出洗澡的,由‘助浴员’全程陪同,并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带上急救用药。在签订的助浴服务协议中,对中心和家属应承担的责任事先作了明确,以避免发生意外而产生纠纷。”

洪润·晚晴助老服务中心的周经理向记者介绍说,如今中心城区的普通浴室越来越少、越来越难寻找,一些浴室的老板从内心上不太欢迎高龄困难老年人前去洗澡,哪怕是有家属陪同。因为老人动作慢,占据浴位时间长,尤其是在冬季;二是风险大,一旦老年人在洗澡过程中发生意外,极易引发争议,影响浴室的经营和形象。 

年轻的助浴员邓某对记者这样坦言,为高龄困难老年人助浴,需要非常耐心和周到。一是去浴室前,要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二是要看气候,刮风下雨天不大适合老年人外出;三是行前,要叮嘱老年人穿着好,小心着凉;四是在路上应小心搀扶,绝不能快走,还要根据情况适当歇会儿;五是在洗澡时,因老年人动作很慢,帮与不帮要看具体情况,要看老年人态度。有的老年人虽脱(穿)衣有困难,但不一定指望你帮助,你如太热心,反易伤老年人自尊。反正,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帮助他们洗个澡,通常要化上2个半小时或3个小时。“我觉得,老年人在浴后一般心情都不错,有的希望我能经常给予帮助,甚至私下恳请我留电话,以便联系。看到老年人高兴,我也很知足。”

助浴员在高兴中也夹杂着担心:为老人助浴时,万一发生了意外怎么办?解决老年人洗澡难问题,需要更多人的理解,需要更多子女的关心与介入,也需要更多爱心人士提供服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