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九上天”、“蛟龙入海”是近期举世瞩目的两大新闻。有趣的是,分别与这两个专业领域相关,两位泰斗级人物都出自常州。
更巧的是:抗战期间在大后方求学时,两人还是大学同班同学。一位是我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庄逢甘,他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是我国空气动力学学科研究的主要倡导者;而另一位,则是终身都在从事流体力学的教学和研究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美籍华人吴耀祖教授。
流体力学界都知道,正是吴耀祖对“有限翼展水翼绕流问题研究”的突破,为人类旋入深海建立了理论依据。
而吴先生在水波动力学等领域的原创性工作,不仅对丰富流体力学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在应用数学、生物力学等领域也有着重要影响。
6月下旬,年近九旬的吴耀祖教授回国参加中科院外籍院士讲学活动,在家乡常州接受了本报专访。
祖父和父亲启蒙了他的求知欲
“对,没错,这就是老常州,真是久违了……”在百年老街双桂坊,吴先生一页一页翻阅着常州民俗画家季全保拍摄和绘制的“老常州”画册,看得那么认真、仔细。
“我的童年,就在你的画册里。”这位耄耋老人拉着季全保的手动情地说。
1924年,吴耀祖出生在武进北乡官巷里的一个独家村上。祖父吴杏苑是孟河医派传人。吴老记得祖父当时为乡民出诊,分为单日巡医北乡,双日察看南乡。凡本乡人患了疮疖者,他擅用竹刀消毒后进行手术,而非钢刀割治,十诊十愈。一到过年过节,来访申谢的乡亲,门庭若市。
留在吴老童年里的祖父形象笑容可掬,整天就是“磨竹刀、粘膏药”,闲暇时就会把年幼的吴耀祖拉到膝下讲故事。而吴耀祖的父亲婚后就去长沙明德大学攻读经济与财政学。吴耀祖孩提时,一直留在外祖父家由小姨妈季瑛协力抚养。
9岁时,吴耀祖离开常州去了河北石家庄,就读于正太路扶轮小学。当时其父正受国民政府交通部委任,协助完成将法国人所建的“正太铁路”移归国有的任务。
吴耀祖觉得,是颇有见识的父亲启蒙了自己的求知欲望。他记得,父亲那时经常带回些天文、生物、历史、地理、初等数学、物理及小说等通俗书籍,让他爱不释手。从小就好奇的吴耀祖,放学后,要么回家看书,要么就在图书馆里摆弄显微镜、望远镜,寻找里面的奥秘。
一次全校学生清晨团体操时,吴耀祖还被老师请上台,演讲他的求学兴趣和从中发现的新知识。
战乱颠沛中,六年读了六所中学
吴老说,他初中、高中六年读了六个城市,是人生中最磨难的时候。
小学毕业后,他先在北京市立四中求学。老师们的循循善诱,引起他更高的兴趣。那时,父亲因多年劳瘁,致患肺疾,留北京西山疗养院由德国医师诊治,其母随即从家乡赶来京城看护。为此一家三人得以团聚,吴老对当时情景还记忆犹新。
正当合家团聚之时,不料就在他13岁那年的夏天,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了卢沟桥事件,掀开了漫长的八年抗战艰难岁月。全家迅速离开北京,随即连夜返回常州故乡。
随后,吴耀祖即遵父之命转赴长沙入学明德附中继续读书。此时,他学习特别勤奋。一年后,吴父又因避战乱而内迁,一家又重新在汉口街头相聚。在汉口,全家还没来得及体会团圆的欣喜,就突遭日机袭击。幸亏吴耀祖伏地躲避日机扫射,才幸免一死。
国难当头的万般无奈中,他们只能转道经香港,再返回上海英法租界。
吴老重又入学光华附中,入读初三年级。至今他还记得当初光华的英文老师蒋鹏,常常叫吴耀祖上台背诵英文诗歌。而中文老师是国学泰斗王蘧常先生,吴耀祖还记得他在讲台上吟诵苏东坡诗词的情形,“余音缭绕至今历历在目”。
王蘧常先生的章草书法独树一帜,当时在沪就有“古有王羲之,今有王蘧常”之说。吴耀祖有幸能随王先生写右军书法,还临习章草。
后来,吴耀祖又考取省立上海中学读高中。该校师资更雄厚。数学得益于朱凤豪老师(著有新三角讲义,全国采用其教材),还学习高等几何及大代数。物理学习两年,已是大学程度。化学则由吴瑞年校长亲授。高三下半学期,日军入侵租界,吴老与一群年轻人连夜离沪,由东西撤,辗转游击区,最后吴耀祖毕业于敌后的屯溪安徽高中。六年攻读六个中学,却个个顶尖一流。
高中毕业后,吴耀祖远离父母和故乡,千里跋涉,负笈潜行,终于越过日军严密巡查的浙赣铁路,进了福建省。此后又经赣南、湘、黔,最后入川抵达战时陪都重庆。
抵重庆时,一些大学已开学两个月了,经向在渝的教育部请求补试,最终吴耀祖以绩优考入由沪迁渝的交通大学。当时交大只有大一、大二两班。吴老说,同班同学只有12人,当他发现班上有同乡庄逢甘时,好似异乡见亲人,于是一同攻读航空工程专业。日后,庄氏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黎仆门教授学习湍流力学理论,回国后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贡献重大。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举国欢腾,交大也南迁沪上返回原址。最后一学期,吴耀祖在上海完成了本科学业。
与大师的神思交织,让他终生受益
1946年春天,钱学森教授自美返回母校,做了一个令同学们兴高采烈、兴趣浓厚的超音速流体力学演讲。
吴耀祖也由航空系主任曹鹤荪教授介绍,第一次得与钱老握手相识,表示有志去加州理工求学。随即还参加了钱学森教授与蒋英女士喜结伉俪的婚礼。
随后,吴耀祖参加了教育部自费留学生,考取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
该校正是美国原子能科研中心之一。因此有不少经典物理和数学物理课程可选。他选了量子物理、热力学、气体动力学、经典统计力学、微分方程五门课。当时仅求了解透彻,运作熟炼,他并不知道,来日这类难能可贵的现代物理学科在航空工程的前缘至为有用。
他同时作硕士论文,研究气体分子之转动与抖动的内在热能物理,应用爱因斯坦的临界温度理论作实验测量与分析。论文完成后,于1948年底被颁航空工程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作助教。不久他又申请加州理工学院也被录取,并于1949年9月入学。自吴耀祖进入加州理工学院后,经历了研究生、博士后以及再求创造发明的三个重要阶段。
当吴耀祖于1949年9月入学加州理工时,正巧钱学森也自麻省理工返回该校任喷射推进学科的教授,领导建立开创这一新的领域。钱学森授课深入浅出,条条有理。
吴老说,当时他听说“钱老师与冯卡门,一见是师生,再见如父子,这般恳切相知,交往如家人,使人钦羡”。周末,钱学森夫妇常去冯卡门寓所拜访,有时也带吴耀祖同去,他由此能多次聆听两位航天大师的深入探讨。
当冯卡门听吴叙说“热源近区内气体的动能与热能是等熵之关键”时,冯大师即肯定道:“这就是自然科学之美。”数度接触,令吴耀祖再次深感“能与大师神思交织,是极不易机会”。而正是从那时起,吴耀祖开始对“一般有非线性与频散性作用的演化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吴耀祖博士毕业时,被钱学森收为研究员,其科研重点首先放在“水波及有自由流面的流体力学”。
作为2002年当选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吴先生一直热情促进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曾多次到中国进行学术交流。此外,还积极帮助我国建立国际学术交流、培养高级科研人才的渠道。
“去国虽万里,仍揣乡关思。年岁这么大,恐怕以后很难回家了。”吴老说,同在美国的冯远桢院士也是常州老乡,被国际生物工程界公认为“生物力学之父” ,“见我此次回国,还‘眼皮急’呢,因他已患中风不能远行了。”
作为对季全保馈赠《老常州》画册的感谢,老人特地用毛笔书写送给季先生“欢忆孩幼,气象万千”几个大字。
“还记得和儿时的童伴一同去爬青山门城墙,翻青山桥吊桥,听大北门空城计的故事……”自始至终,老人家都说一口地道娴熟的常州话。
人物简介
吴耀祖,国际知名流体力学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美国籍。
1924年生于常州。194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航空系。1948年获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硕士学位,1952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从事流体动力学、流动稳定性、海洋与大气物理流体力学、生物物理流体力学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对基础流体力学及交叉学科的发展,从理论、数值模拟到实验研究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美国工程院院士、台湾“中研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