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常州人杰地灵,崇文重教,名家辈出。据统计,常州地区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和担任两院院士的科技文化精英的人数,位列全国第四。
如今,常人尚文,谱写出了新时代文化繁荣的新辉煌。
上 篇
近年来,常州艺术生产精品迭出。《邓稼先》、《秋之白华》等一连串重大题材影视剧,既收获了高票房和高收视率,又显示了时代主旋律的丰富性,不断荣获国家级大奖;以地方名人“金嗓子”周璇为主角的原创交响锡剧《天涯歌女》,始开53年来我市锡剧首度晋京演出先河;原创舞剧《格桑花·茉莉花》,作为江苏唯一代表剧目,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锡剧《烟村三月》、《浣纱谣》,滑稽戏《阿拉美丽苑》等,均入选江苏省精品剧目;歌曲《秋叶》、锡剧《秋宫怨》等一批剧(节)目荣获省级大奖。
设立“常州戏剧文学奖”后,常州每年新创作剧本40余部,获奖总量列全省第一。同时,150多件书画作品获全国奖项,获奖总数也位居全省前列。
而在文化服务方面,同样展开了大手笔。
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常州大剧院、常州博物馆、常州画院、各区文化艺术中心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已覆盖城乡,形成了“15分钟都市文化圈”;“幸福广场”文艺周周演形成品牌,惠民演出经常化、制度化,完成各类公益性演出1900场,低票价经营性演出3200场。
常州图书馆、美术馆和文化馆等公益文化设施,率先在全省实现免费开放,仅2011年就接待观众400万人次,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展览110个;建立了全省首家电视图书馆。
在全省率先完成各项文化体制改革任务,两次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
文化产业形成特色,成为首批16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中唯一的地级市,在全省率先设立1000万元文化产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撬动银行1.5亿元贷款授信额度;动漫业日益壮大,创意产业基地原创动画片年生产能力已达10000分钟以上;文化产品出口超过5000万美元,年生产或销售规模在亿元以上文化企业超过13家。
而在文化消费上,常州大剧院、红星大剧院等几乎每2天就能为市民提供一部好剧;常州新华书店连续14年人均购书水平全省第一;钢琴、小提琴等艺术类培训班层出不穷;很多中老年人书画、音乐等形成学习高峰,市老年大学每年报名火爆。
下 篇
我市秉持“常人尚文”的传统,致力于把常州打造成吴文化创新发展的杰出代表、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基地和名家大师云集的活力之城。
今年,市委宣传部主推的“常人尚文”品牌建设重点栏目,就有7大类30余项。
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宣传推广力度。精心组织申报国家和省“五个一工程奖”评选;推进创作生产电视连续剧《风雪夜归人》、《花开青果巷》,锡剧《杨家碾坊》、音乐剧《水西往事》、动画片《云彩面包》、图书《周有光评传》和广播剧2-3部、歌曲一组;做好交响锡剧《天涯歌女》、儿童剧《留守儿童》的修改提高;推动以《天涯歌女》为主的港澳台、东南亚以及北美文化展示交流活动,加大《秋之白华》、《战斗的青春》、《华罗庚》等重点节目的对外推介力度。
提升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已设立文化产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争取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引导资金1200万元以上;争取重点文化企业上市零突破;加强相关统计,年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6%。推动集聚,重点推进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努力推动环球动漫嬉戏谷、西太湖智慧谷产业园、吟飞电子乐器产业园等申报,争取年底拥有5家以上;全年重点项目总投入136.78亿元,培育超亿元文化企业15家以上,其中超2亿元5家、超3亿元3家。
在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面,继续推出“幸福广场”周周演,实现全市区互动交流演;鼓励扶持社会各类文化企业、团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举办“企业文化建设高级研修班”;启动2012年度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举办年度常州网络文化庆典活动,打造网络文化活动品牌。
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年内选拔奖励60名在关键岗位作出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全年拟办个人专场展览展演5场左右。起草《常州市新闻文化“广玉兰”奖评选办法》,表彰市“十佳优秀新闻工作者”。
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宣传力度。组织宣传我市重大历史文化建设项目——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中华龙城旅游节、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等文化类节庆活动等。
加大常州文化对外传播力度。借助美国侨报、欧洲时报等,结合常州在美国、德国以及香港、台湾等地的各类经贸文化活动宣传常州;借助新华社纽约“中国屏”展示常州形象;赴日本友城举办常州城市形象摄影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