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常州精神

来源:常州日报 2012/7/9 发布时间:2020-09-23 浏览量:18

提炼新时期常州精神的现实意义 沈建钢

何为新时期?传统意义上的新时期是指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时期,她已走过30多年历程。本文中的新时期,是指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阶段。为什么呢?理由有三:一是我市正处在励志鼓劲、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时期;二是我市正处在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三是我市正处在打造文化名城、满足市民对文化发展强烈要求的新时期。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使我们对新时期多了一份紧迫感和责任感。

何为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体现城市的精气神,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精神是对该城市历史积淀、文明素养、人文品质、道德理想、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以及整体特点的高度概括。城市精神反映一个城市的主流意识和价值导向、先进理念和行为准则、文化品质和人文素养、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城市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城市精神传承历史文化,代表城市形象,彰显城市特色,富有时代气息,展示城市品位,体现城市软实力,并能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讨论提炼新时期的常州城市精神有何现实意义?新时期的常州城市精神,是引领常州人民实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一面旗帜。我市作为苏南发达地区之一,“两个率先”必须走在全国、全省前面,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率先,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去年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在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省委书记罗志军强调,苏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常州是关键。常州要和苏州、无锡一起,成为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第一方阵。面对这一宏伟的目标、艰巨的任务,新时期的常州精神能够引领全市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鼓足拼搏争先的干劲,提升加快发展的热情,群策群力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军。

新时期的常州精神,是推进建设常州文化名城的重要引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目标,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名城,是市十一届党代会提出的八大任务之一,要传承常州优秀的历史文化,总结常州创新的时代文化,突出常州气质的特色文化,跃升常州文化产业为支柱产业等等。新时期常州精神,将积极引导我市文化建设,有力推动和促进这些工作的实施。

新时期的常州精神,是不断提高市民素质、积极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的有力载体。讨论、征集、提炼新时期常州精神的过程,就是全市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过程;就是实现认同、明确方向的过程;就是改变陋习、提高素质的过程;就是再动员、再鼓劲、再奋发的过程。大家以新时期的常州精神来要求自己的工作,规范自己的言行,领悟常州市民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把思想意识、行为举止都融入常州城市的发展脉搏之中,努力建设富裕常州、和谐常州、智慧常州、幸福常州,使这座城市充满活力,富有品位,幸福安康,令人神往。

常州需要一面这样的旗帜 熊焱生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以人作为主体的城市,也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站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新的发展起点上,提炼和培育出一个形象而具体的“常州精神”,是常州人民的热切期望,是常州发展的迫切呼唤。“常州精神”是常州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常州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是常州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常州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所在,更是引领常州未来发展的一面旗帜。

“常州精神”,将充分展现常州这座城市的自身认同和文化追求。要通过开展“常州精神”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凝练好“常州精神”。汇聚民智、汲取民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常州精神”,将不断地提升常州的文化竞争力和文明感召力,最大限度地凝聚常州人民共识,成为引领常州科学发展的文化原动力,成为引领常州建设“创新创业城、现代产业城、生态宜居城、和谐幸福城”的强大精神动力。

凝练“常州精神”,一是要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二是要全面把握“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新时期江苏精神的实质内涵。三是要紧扣常州“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四是要传承常州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五是要汲取改革开放以来常州文化建设发展的新鲜经验。比如,上世纪90年代,我市开展了城市精神大讨论,全市人民饱含着对常州未来发展的热切期盼,共同推出了“团结拼搏、开拓争先、富民强市、再创辉煌”的城市精神。进入新世纪以来,常州“小题大做”、“无中生有”,科教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没有恐龙化石,却建成全国最大的恐龙主题公园,开创了中国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高等教育资源相对滞后,科教城却办得红红火火;春秋淹城、嬉戏谷等文化创意产业也正在蓬勃兴起。现代知识型产业工人邓建军、全国劳动模范朱庆胜等一大批新时期英模人物不断涌现,进一步彰显了这座城市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活力。2004年,通过“常州市民精神”大讨论活动,形成了“勤学习、重诚信、敢拼搏、勇创业”的市民精神。2010年,我市成功举办第十七届省运会。2011年,我市成功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些方方面面,都是进一步凝练“常州精神”最新鲜的“营养元素”,要切实加以吸收。

我们认为,城市精神凝聚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传统、精神积淀、社会风气、价值观念及市民素质等诸多因素,对其进行精心提炼与准确概括,并恰当地表述加以定位,才能真正打造和提升出城市精神,从而大大提高城市软实力,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文化名城”新目标,要把常州建设成为“文化要素集聚、文化生态良好、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文化新品迭出、文化英才荟萃、文化交流频繁、文化生活多彩”的文化名城。因此,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汇聚全市人民智慧,凝练好新时期“常州精神”,把握其科学内涵,形成其准确表达,言简意赅,集成创新,朗朗上口,百姓认可。因为“常州精神”是常州文化形象之“核”,是引领常州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的一面旗帜。可以说,凝练“常州精神”,是当前全市人民迫切需要共同努力做好的一件大事。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毋庸置疑,在新的发展征程上,常州迫切需要这样一面旗帜。

新时期常州精神的主要内涵 董丽英

当今时代城市之间的竞争,表面体现的是物质生产和经济实力的角逐,实则表现为人文力量和精神素质打拼,归根结蒂是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在经济全球化狂飙突进的今天,在城市化成为区域发展动力的当下,对常州精神进行发掘、梳理和解读更具特殊意义。

城市精神是城市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城市形态格局以及市民的综合素质、文明程度、价值取向、思想情操和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是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在精神领域的集中体现。作为城市的灵魂,作为区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作为现代化不可或缺的要素,常州精神对常州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的常州精神,是常州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梳理和提炼常州精神,根本目的在于用常州精神引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激励全体市民投身城市各项建设。尽管很多城市在梳理和提炼城市精神的实践中捷足先登并取得较大成效,但在城市精神的梳理和提炼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纰漏和瑕疵,主要表现在:缺乏地域性,千城一面;缺乏差异性,相似雷同;缺乏精准性,大同小异;缺乏感染性,难以产生共鸣,等等。因此,对城市精神进行梳理和提炼,一定要明示城市的定位,发掘城市的底蕴,彰显城市的个性,突出城市的特质,体现城市的风格,展现城市的魅力。如若言不及义、牵强附会地附庸一些与该城市文化无关的东西,就会异化城市精神,是一种对历史、对现实乃至对未来不负责任的行为。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笔者认为新时期常州精神应包含如下主要元素和内涵:

(一)德厚千载:

季札是常州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人文始祖,常州人对这位先祖十分尊敬,曾专门设季子祠来祭祀这位先人,用先人的精神来教育和感化郡人。在常州地方志中记录了许多歌咏季子的文学作品,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季子的事迹和他的道德精神总会超越时代,到处传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延陵世泽,让国家风,季札三让其国;季子挂剑与季子故里,诚信之地;季子观乐与千载读书地,现代创新城;地绝遗金路与中华龙城、江南常州。常州的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让国遗风”开始,形成了一种以自身修养不断提高的“重德”文化,深深包容于中华民族的大文化之中。江南文化重在商与学的协和,是在经济生活领域中体现儒家精神的实践。“德能统观,以德为主”、“君子慎独”等构成了文化形态的外在表现和具体内容。道德讲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地市”都无声地验证了这座城市美好、高尚、谦逊的性格根本。

(二)智蕴百代: 

自古以来,常州人杰地灵,名家辈出。有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季札,《昭明文选》的编纂者萧统,明代民族英雄唐荆川、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陈济,清代语言学家段玉裁、画家恽南田、文史学家赵翼和思想家龚自珍。从这里先后走出15名皇帝,从隋唐开科取士到清末,共出过15名状元,1547名进士。近现代直到当代,《官场现形记》作者李宝嘉(李伯元),“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七君子”中的李公朴、史良等一批政治领袖和革命家辉映史册;实业家盛宣怀、刘国钧,语言学家赵元任,数学家华罗庚,医学家吴阶平,书画大师刘海粟等名冠中外。目前,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常州籍院士有63名,在全国位列第3。如今,拥有灿烂文化的祖辈和父辈所具有的优秀、卓越品质已经被后人继承弘扬,学习型城市正是常州先民智慧的延续和传承。它是一种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新型模式,如果没有这种追求优秀、卓越的精神,就不会有今天常州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这种精神正是今日常州精神的源泉所在,充分展示了常州人所具有的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的地域文化性格。

(三)勤润万民:

常州人民勤劳、质朴、恭慎、踏实的精神风貌,蕴载在一枚枚雕刻精美、做工别致的小小梳篦之中。湖北江陵拍马山古墓中出土的战国时期木梳就刻有“延陵西门”字样,说明常州梳篦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常州梳篦选材精良,工艺讲究,深得人们喜爱,赢得了“常州梳篦甲天下”和“宫梳名篦”之盛誉,史书中就有“梳篦世家延陵地”的记载。特别是近代,先后十二次获得国内外金银质奖。作为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常州以经济发达、工商比翼而著称。常州现代工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上世纪80年代初,常州成为闻名全国的“中小城市学常州”工业明星城市,以乡镇工业发达为时代特征,创造了著名的“苏南模式”,是全国最早的“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如今,常州市以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电子信息产业五大产业为龙头,带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七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历年来,常州市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全国投资环境40优城市”,连续十几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生态市建设通过部级评审,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四)勇创新篇:

一位哲人这样说过:“纵然你得到了整个世界,而你却失去了灵魂,那还有什么意义?”归根结蒂,一个伟大的城市需要一种伟大的文化。从吴国十八世王寿梦起至夫差大约100多年,“强吴”包含了北至山东枣庄、西至河南鸡父、南至江西余干的巨大区域,造成了一个大气磅礴的时代,一个空前绝后的时代。虽然“强吴”时代只存续了100多年,但是它的奋发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却播撒在江南水乡泽国。常州从季札让国开始,数千年来先民们披荆斩棘,辛勤耕耘,把“强吴”精神发扬光大,分别在明清和上世纪30年代铸造了文化、经济的辉煌,现代常州人更是在其后的80年代又创造了常州的新高峰。今天的常州,是福布斯最佳商业城市第9名,中国城市竞争力前30名,2003年被国务院批准建立特大型城市,近年来正在为建设特大型城市而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2008年常州入选全球城市竞争力500强。《2009年中国城市政府管理竞争力报告》中,常州名列政府创新能力第1位。2008年,在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依据经济、人民生活水平、环境、教育、科技、政府行政能力等指标进行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常州排名第20位。2010年,全国地级市富裕指数排名中,常州排名第10位,位列江苏第三。当今面临城市复兴和腾飞的形势,进一步挖掘、发扬“强吴”和“常州道路”的伟大精神,并加以注入新的时代元素和吸收其他先进文化的精髓,形成“新常州精神”,正是常州实现新发展、新跨越的动力所在。

我的常州 我的城市精神 李国瑞

生在山东栖霞,长在江苏无锡,工作在常州。常州,是我的第三故乡,又是我的第一故乡。与常州结缘,出于父亲的选择。1979年秋,父亲从无锡转业,组织上给了他两个选择——苏州或者常州。父亲开家庭会征询意见,当时根本不知道常州在哪儿的我立马说去天堂苏州。父亲却说去常州,理由简单:全国中小城市都在学常州,常州是敢为人先、务实干事的地方。就这样我来到常州,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市民,在这里勤奋工作、快乐学习、幸福生活。

弹指一挥间,30余年过去了,我与常州一起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洗礼,一道见证了科学发展带给常州的巨变,一同分享了和谐发展带给常州人民的实惠,一万多个日日夜夜,让我越来越真切感受到一种特有城市精神给常州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所提供的澎湃动力和旺盛活力。而今,哪怕再让我做一万遍选择,我唯一的选择就是常州也只能是常州。常州,我精神的家园,我心灵的故乡。

新世纪之初,常州市委做出常州要创建学习型城市、市民要践行“勤学习、重诚信、敢拼搏、勇创业”市民精神的创新之举。这可是让常州市民为之响应、为之骄傲的两件大事。从此,方兴未艾的学习型城市建设,令“时时学、处处学、人人学、终生学”蔚然成风,很快常州成为闻名全国的“千年读书地,现代创新城”;如今,常抓不懈的市民精神实践,令更多的常州人孝老爱亲、爱岗敬业、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又让常州因“办好道德讲堂,争做常州好人”而成为引领全国道德建设的城市,成为全国文明城市。一个好学成风、好人成群的城市,一定是充满活力、写满美丽的,因为学习可以焕发人的精神,精神可以绽放人的美丽。放眼今日常州,无限活力流淌在历史名城大街小巷的绿叶间,让走进这座文明城市的人羡慕多多;无限美丽绽放在现代都市男女老少的笑脸上,让生活在这座幸福城市里的人快乐满满。

如果说,常州曾因学习型城市建设而富有活力,因践行市民精神而富有魅力。那么,如今的常州要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必须在上述方面更上层楼,尤其是在践行市民精神上提出更高的目标,实现市民精神向城市精神跃升。因为城市精神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典型品质,集中表现在城市实体、城市空间以及市民三个要素的品质上。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城市精神是孕育市民精神的母体,是城市文化长期积淀而成的独特品质。城市的每一次蜕变,无论是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下的现代化转型,还是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管理创新,不仅需要物质空间的转换与更新,更需要城市精神的传承与跃升。只有城市精神支配下的城市发展、市民生活,才是健康的、美丽的。因为,城市精神可以引导市民团结奋进、引领城市科学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载体;同时,城市精神可以展示城市风光、展露城市风采,是放大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窗口和名片。

那么,如何做好提炼城市精神这篇文章呢?我以为,提炼城市精神,就应在“三贴”上下工夫,让广大市民在参与中体会“我的常州我的城市精神”这种感觉。一在贴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求上下工夫。核心价值观是城市精神的内在基因和外在旗帜。城市精神要以恪守这个基因、高举这面旗帜,凝聚这座城市的思想灵魂,彰显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体现这座城市人民的文明素养。二在贴紧常州独特的城市味道和城市文化上下功夫。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精神。由于历史传统、地域环境、思想文化、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每个城市精神都是与众不同的,是其所属城市本身特有的。塑造城市精神一定要注重挖掘并彰显城市的个性,这种个性的不可替代性,源自这座城市精神独特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而一个城市精神要标新立异于时代、春风化雨于市民,还离不开集聚民智的核心提炼与准确概括、广纳民语的文字表述与形象传播。三在贴近广大市民高尚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上下工夫。要还城市精神于民,因为市民是城市精神的缔造者和享有者。无论是城市精神的采撷、提炼,还是城市精神的定位、传播,都要立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着眼市民的思维视角、切准市民的思想脉搏、把握市民的精神诉求、熟悉市民的话语形式,寓城市精神的内涵和实质于内容形象化和形式生动性之中,提高视觉冲击力、影响感染力、推广示范力,让城市精神在入情入脑入行中凝民心、聚民智、集民力;让城市精神在可学、可信、可为中外树形象、内聚人心,更好地引领全市人民奋力攀登率先实现现代化新高峰。

可以想象,当这座城市精神内化于民心民智、外化于民行民利之时,就是我们常州城市更美丽、社会更文明、人民更幸福之日。

南人北相,善创兼爱——我眼中的常州精神 周晓明

2010年上海世博论坛上主持人问,“如果你们认为上海有精神的话,未来的上海精神应该是什么样的?”执导《海上传奇》的贾樟柯这样说,“如果追溯历史,真的感受海纳百川,过去上海对所有东西的包容性是让人非常震撼的”。今天我们在谈论常州城市精神的时候,同样有必要追问一下,常州这座城市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精神,这些精神又怎样影响了城市的发展以及我们的生活。

首先,鸟瞰常州所处地貌环境,古老的大运河平缓流淌过太滆之间的一马平川,孕育了彬彬有礼的市井文明,长江和太湖的波涛环伺两翼,补充了另一种豪迈雄健的气概。这样的地理风貌,造就了常州以南方之秀为主、兼有北方之雄的城市文化底色,这一点恰是常州有别于典型江南城池的一大特征。其次,纵览常州的人文历史,说白了是一部南北文明碰撞交融、并蒂开花的历史。早在三千年前,常州即与太湖地区的苏州、无锡、镇江等一道,共同孕育了吴文化的源流。此后,经过历代风云际会的冲刷洗礼,常州从广义的吴文化中分化出来,分化为具有同质基因又个性迥异的支脉。崇文重教的人文传统,蔚为大观的状元进士、文人群体,几乎是江南社会的共性,然而南侠展昭、大英雄白泰官的侠骨柔肠,抗倭名将唐荆川的文治武功,“常州三杰”的丰功伟绩,又给常州添了多少不同凡响的意味。去年,在纪念辛亥百年之际,绍兴方面明确提出“给江南古城绍兴一个响亮的名字——英雄之城”,或许能给常州一番启发。现在有很多人困惑于江南风情在常州的匮乏,某种程度上,是对城市个性认知的偏见和不自信。跟上海一样,常州也是座包容的城市,但常州的包容跟上海的海纳百川不同,常州是传统中国社会里南北文化成功嫁接的范本,南方的婉约与北方的豪迈,都能在常州找到影子。因而,作为一座集南秀北雄于一身的城市,常州对自身的城市精神理应有另一种独到的见解,充分地驾驭好这种精神,或许能让常州站在大历史、大文化的高度,来重塑“中吴要辅”那样丰神异彩的城市大气象。

也许正是上述“南人北相”的个性,缔造了常州非凡的创造精神,用“事事争当第一流,耻为天下第二手”来形容,恐怕是再贴切不过了。翻开常州发展的史册,扑面而来是浓浓的创造气息。且不说晋唐宋常州手工业的繁盛,也不说明清两朝常州跻身全国重要工商业和赋税来源城市之列,一个“经世致用”的风尚,就将常州推向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前沿潮头。由于种种原因,近两三百年来,常州经历了经济中心地位的相对剥离和经济功能的相对弱化的过程,因此历史便赋予常州重新崛起这样一个重大命题。晚清至民国,由盛宣怀、刘国钧为首的实业派,开启了常州大兴工商业的序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常州身体力行实践了乡镇经济的发展,民众的经济创造能力得以极大发挥;本世纪以来,常州阔步迈进在转型升级之路,创新活力迸发裂变。宏观地看,常州的资源禀赋的确存在着很多先天的不足,在区域内还不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综合实力大市,不过,凭借常州人开拓进取的创造精神,使得常州积累了“大市崛起”的势能与潜力。

常州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较好地保持了追求城市的经济价值与维系城市之间的平衡。早在春秋大贤季札让国之际,就奠定了常州独有的谦让之风,历代的常州,始终没有褪去平民城市的本色。常州将城市的个性深深扎根在平民的土壤中,开出谦和、平等、兼爱之花。相比政治、商业中心的凌厉迫人,常州更多地展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让社会的各个阶层和群体都能在这座城市安居乐业、乐得其所。近年来,常州民生社会事业特色卓著,都是常州城市精神中平等兼爱意识的集中反映。眼下,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日益进入攻坚阶段,越是在这样的时期,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就越是凸显出来。我们是不是应该将这种现象提升到提倡平等、兼爱的高度,从而固化为一种弥足珍贵的城市精神?只有当平等、兼爱真正体现到社会的每一个群体与个体,社会的发展才能够得以良性的推动,这样的城市也才是和谐、健康而又富于魅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