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两会”期间网友问政

来源:常州日报 2012/6/29 发布时间:2020-09-23 浏览量:14

有勇更有谋

以“智”规避“发展陷阱”

在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智”这个字眼:要使常州成为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中国智能制造名城”;要打响“常州科教城,中国智慧谷”品牌;大力建设智慧常州,力争成为以智能制造、智能能源、智能服务、智能旅游、智能生活为特色的国家级智慧城市。

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文章,或许可以作为解读的参考。

在这篇题为《走出“技术发展陷阱”》的文章里,作者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离不开技术的支撑,然而,我国技术发展仍未摆脱“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技术发展陷阱”。为此,文章在对策建议部分指出:“应对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新挑战,迫切需要我们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同时,实现从技术跟踪模仿到技术创新的跃升,以支撑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由此来看,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智能”与“智慧”的强调,也就容易理解了。

常州的产业发展,要达到转型升级的目标,要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要重振常州制造业名城的雄风,就必须以“智能制造”为特色。

建设“国家级智慧城市”的目标,本身已经超越了技术层面,是整个经济社会系统意义上的概念了。也就是说,“智慧”当然不仅仅是指现代科学技术,也不单单是指现代经济发展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它还应该包括了社会管理、文化繁荣、传统延续、公众生活等多个方面。

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

好!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政府网站建设,发挥“市长与网民”、市长信箱等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三合一”阳光政务平台,推进县级政务服务网络向基层延伸,全面提升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水平和便民服务效能。

关于政府自身建设的第三段说得好:坚持务实高效,提高执行落实能力。始终把求真务实作为政府工作的自觉追求,着力弘扬敢抓敢管的务实精神,碰到困难不退缩、开拓进取不自满、埋头苦干不松劲。各级政府机关要创新方法抓落实,发扬雷厉风行的作风,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在抓落实上。进一步在政府机关推广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加强部门沟通协调,改进政府工作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做好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切实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水平。

如果做到了以上种种,我想,市民就不用再到网上发牢骚,也不用事事求得市长的帮助,可以让市长腾出更多的时间、分出更多的精力,去管理整个城市的大事情。这将是我们常州人的福气。

总有一款适合你

小时候,常州城只是那四个城门之内略显局促的一片土地;年岁渐长,城市愈加拥挤,城区的扩展便显得顺理成章。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着力提升城市现代化品质,中心城区建成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苏南一流核心区,南部新城打造集科教研发、先进制造、生态休闲为特色的现代化新城,北部新城建设以文化创意、外向经济、高端商务为特色的国际化新城区。全面开展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加大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2015年申报成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力优化城乡生态环境,2014年通过国家人居环境城市考核验收,2015年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

一段话,首先点明了鲜活的城市形象。按网络上的时尚,北京称“帝都”,上海称“魔都”,虽是简简单单两个字,却传递了相当多的信息,比如城市规模,比如城市特质,甚至还有城市功能。这便是城市形象。而常州的形象,最新的定位便是“常乐之州”,“乐”——发自于人的内心,来自老百姓拥有的优质生活。

三个城区的定位不同,给了各阶层的市民丰富的就业机会。中心城区的历史、南部新城的生态、北部新城的创意,总有一款适合你。而交通的愈发便利,让这种生活体验变得更为快捷。

赶紧抢占新的制高点

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在分析目前经济形势时指出,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内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所增加。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认真落实各级扶持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积极抢抓订单、开拓市场,在巩固欧、美、日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对中东、东欧、东盟及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引导企业优化外贸结构,扩大高新技术、高附加值、自主品牌商品和服务的出口,提高市场竞争力。

确实应该这样。

我们要依托现有产业优势,高层次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并且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市在新能源光伏、风电装备等一些新兴产业领域,起步较早,在技术上并不落后。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精心选择具备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早布局,加快发展,抢占新一轮科技竞争制高点。

我们还必须充分利用宏观环境变化和经济周期规律形成的倒逼机制,强化产业导向,实施重点带动,做强发展载体,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全市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高新技术、高附加值、自主品牌的商品,提高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常州网网友 也有人说

“知政失者在草野”

政府部门应习惯并渴望公众质疑

正是由于政府的坦率、真诚,对待质疑之声的重视、包容,才赢得百姓的拥戴,造就了建树最多、成效最大、活力最强的一届政府。

这次报告明确表示,要加强电子政务、政府网站建设,发挥“市长与网民”、市长信箱等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三合一”阳光政务平台。

政府要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这是必须的,但似乎还不够,还应该强调,接受人民的监督、媒体的监督。因为事实上,有些政府部门并非完全适应和习惯公众的质疑,依然把质疑当作“对”或者当作“错”,有的还把质疑当成危机公关。我在一年多时间里,对超过15个政府部门的工作发帖质疑,只有5个单位作出回应。最近一个例子:戚墅堰的一座古桥拆除后的石料不见了,网民穷追不舍,两任市长均作出批示,有关部门坚持沉默了两年,最后弄了个“建红梅公园用掉了”的回复,来了个死无对证。如此的应对,实在不敢恭维。

实现“坚持依法行政,提高科学施政能力”的承诺,一个重要标尺就是:具有接受公民质疑的精神。正所谓“知政失者在草野”。政府必须习惯公众的质疑,甚至每每一项决策出台,还应渴望质疑之声。真心期盼质疑,直面回应质疑,理应成为政府的常态。

当然,既然是质疑,难免会出错。政府应有容忍被误解、冤枉的度量;公众亦需有质疑的善意和耐心。

常州不少新路名太没有文化意蕴

建议花力气更改

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实施文化名城建设,全面开展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加大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大对本土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2015年申报成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促进文化事业持续繁荣、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文化民生更多惠及百姓。

我们看到,常州新一届政府正在加大力度建设常州文化名城了。这是好事,常州人民一定会拍手叫好,期待着。

自然,建设常州文化名城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在一个历史时期里,常州太多的历史老建筑遗迹、文化老地名已经消失,还有一些正在消失。比如,特有历史文化经济意义的民居建筑西直街,有江南小桥流水的被称为“常州周庄”的焦溪老街等等;比如,已经消失的与常州有共同“血缘关系”标志的老地名,诸如“采菱路”、“草堂路”等等,这些都是常州地域历史的基因,也是特有的文化与精神的基因。对这些建筑物、这些地名缘起的追寻,既是对所在地域曾经存在的历史的追寻,也是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追寻,进而也是寻求“我们将向哪里去”的答案。

常州目前不少新路名太没有文化,没有意蕴。建议从现在起,花力气更改,要把这一规划放到建设文化名城的大蓝图中去,把对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建筑、地名的保护作为打造“文化名城”的当务之急,通过各种措施建立起保护的约束机制,这将是功在当代、传世千秋的大业绩,无疑是对常州历史文化的负责,也是对常州后人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