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湖湿地公园冲刺“国家级”总投资2亿

来源:常州日报 2012/7/17 发布时间:2020-09-23 浏览量:12

天目湖湿地公园建设总投资2亿多元,建设期为4年,分两期实施,将在2015年完成。本月13日,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在南京通过专家评审,这意味着正式进入申报“国家级”程序。


此前,天目湖湿地公园因溪流湿地与库塘湿地具有区域代表性和典型性,以及景观类型独特等优势,获批“省级”湿地公园。此次“升级”如果成功,常州将实现“国家湿地公园”零的突破。

湿地设四大功能区

该湿地公园位于天目湖上游丘陵地区,为平桥河、中田河和徐家园河3条河流交互影响而形成的丘陵、河道和入湖口淡水湿地。这里青山逶迤,湖岸曲折,果林成片,宛如大自然不经意间巧合泼下的水墨画。

据介绍,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为9.17平方公里,其中湿地面积4.03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库塘湿地等。目前,前期规划、设计工作已完成,正处于项目实施、专家验收和完善阶段。根据规划布局,该湿地公园分设四大功能区,即湿地保育区、湿地体验区、湿地展示区、文化休闲区;另外再设两处湿地管护站。

湿地保育区,总面积4830亩。区内原生态植被完整,生物多样性较高,由自然水系环绕,在空间上与外界隔离度较高;该区立足动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培育、草本沼泽湿地保育和种质资源保护。

湿地体验区,位于湿地公园东北侧,总面积2100亩。依托水景、水产,开发滨水项目,建设水森林、观鸟台、南山问桑等,开展水上采摘、曲桥观鱼等体验活动。

湿地展示区,总面积3990亩。主要展示湿地资源、景观、文化、功能,宣教湿地科普知识、法律法规。

文化休闲区,总面积2835亩。结合原有茶园、农田、鱼塘、河流、林地等格局,挖掘当地人文历史特色,展现河流两岸茂密丛林,与游客互动,开展具有人文特色的体验项目,介绍茶的历史、加工过程、选购标准、现代茶艺等,并提供品茶、购茶等服务。

溧阳市市长苏江华告诉记者,溧阳建设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在水源保护、退渔还湖基础上的一次升华,旨在强化水源净化,恢复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凸显天目湖湿地特色及其在太湖流域的典型示范作用。

动物284种,植物200余种

历经多年生态保护,天目湖湿地公园区域内的动植物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经初步调查,园内约有鸟类、鱼类、两栖类动物、爬行类动物、兽类15目43科284种。

其中,鸟类达23科41种,极其珍贵的有鹤类、红隼、白鹭、天鹅、鸳鸯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两栖类动物有1目3科6种,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虎纹蛙,省级保护动物黑斑侧褶蛙、金线侧褶蛙等;爬行类动物2目5科13种,有中华鳖、龟等;兽类4目12科16种,有省级保护动物赤狐、黄鼬、草兔、刺猬、猪獾、狗獾等物种。此外,昆虫类有100余种。

就植物而言,共有47科200余种。从植被类型来看,主要有陆生植被、水陆过渡植被或沼生植被以及水生植被。

为减少人为因素对动植物的干扰,这里将建立完全保护的珍稀鸟类栖息岛,在岛上为珍禽营造人工生态栖息环境,供其栖息繁殖;同时,还将人工放养列入重点保护名单具有观赏价值的珍稀鸟类。

湿地旅游景点设置

规划在重点保护的保育区外,选择人为扰动较大、交通便利的体验区和休闲区之间,利用其缓冲区,建设相应景点,尽可能减少湿地内工程面和工程量,同时也减少游客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二次扰动,维持景观的原生态性。

对于湿地公园内的民宅,将按照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要求,进行民居修复开发:基地内原有的村落依水势而建,错落有致,其村落布局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传统习俗,展示江南山寨水乡独特景观。

为使旅游活动不影响湿地保育区,湿地生态旅游遵循原则为:限制地段容量,所有旅游活动都规定在一定范围内,沿开放路线周边进行,并根据旅游景区的旅游容量确定最大接待游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