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7月举行的全国城市交通管理工作会议上,常州作为唯一特邀的地级市介绍了创建“畅通城市”的经验。提到“畅通城市”,有着30年交警工作经历的“交通专家”,常州公安交巡警支队支队长朱志星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说,“畅通便民工程”的一切工作都事关民生,交巡警的一切警务活动都是民生警务。
“畅通”是常州公安交管部门不懈追求的主题,常州市公安局自2008年起就实施了“交通畅通”工程,打造“民生交管”品牌。这种以民生为先的警务模式,不仅为常州带来了“畅通城市”的称号,还赢得了“全国畅通工程”A类一等城市荣誉。
领导重视——“畅通工程”心系民心
畅通工程不是一项简单的建筑工程,它是一项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经过多方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才可望成功。正因为看到这项工程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常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畅通工程的建设。市领导多次深入到交通管理第一线,实地察看畅通工程的每一项重大步骤;亲自过问畅通工程的进展情况,对怎样做好常州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多次作出批示,遇到困难都过问到底并且一一帮助解决。
常州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尚建荣更是把畅通工程当作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关心工程的每一个具体细节,经常到现场掌握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地予以具体指导。
常州市实行“党委领导、政府主抓,公安牵头、部门负责,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畅通工程工作机制,严格推行重大项目交通影响分析评价制度,实行交通管理设施建设与市政建设“三同步”,3年来累计投入交通管理设施建设资金近7亿元。
常州十分重视道路交通的“畅通工程”建设,不仅舍得投入,而且始终把“畅通工程”当作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具体体现,把“畅通工程”当作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常州公安交巡警支队逐年细化分解“畅通工程”目标任务,逐一搭建课题组和项目组,确保各项任务序时推进。自主创新研发了电动自行车5大管理系统,登记上牌123万辆,推进挂牌出厂、带牌销售,堵塞了管理漏洞,规范了行驶秩序;深度推广网格化管理勤务模式,深入推进以查禁酒驾为主线的常态化集中整治行动,全面推行数字化勤务考核,有效提高了路面管控实战效能。
常州公安会同城管、城建等部门建立“五项联动、三个一律”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渣土车”综合治理,取得明显实效。
调控优化——道路交通有序畅通
近年来,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给交通管理带来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这也成了考验常州公安交巡警管理水平和能力的一个课题。
他们大胆推行全线设置快速公交BRT专用车道,这种新的公共交通模式既保持轨道交通具有的快速、大容量特点,同时又具有传统公交的灵活、便利和经济性,有力缓解了交通拥堵。自2008年元旦通车以来,常州BRT已陆续开通2条环线和5条支线,不仅贯穿常州主要市区,还覆盖了5个行政区,使常州市民公交出行率由最初的8.9%增长至25.8%。该线的设计和建设为我国其它城市发展“公交优先”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常州公安交巡警支队还创新多种举措服务民生,在BRT全线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全引导服务,统一设置行人两次过街安全待行区;在BRT站台合理设置人行横道灯、隔离护栏,保障乘客、行人和非机动车辆安全通行;在部分路口采用BRT车道专用信号灯控制,合理解决50.4公里长的快速公交一、二号线汇流和社会车辆交通组织难题。
为方便行人通行,该支队在BRT沿线人流量较大的路口、路段,规划建造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减少路面干扰。如今,BRT不仅是常州市民出行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更成为常州的一张城市名片。
该支队还努力在提高通行效能上做足文章。全力打造信号配时“两长(常)一短”工程,对市区8纵8横主干道210个灯控路口实施“绿波”控制;组织每位民警学会“观测交通流、分析交通流从而均衡交通流”,提高交通管理和应急反应能力。
与此同时,还在路口创新施划直行非机动车等候区,解决了路口左转与直行非机动车互相干扰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路口非机动车通行能力。
服务为本——广开渠道问计于民
支队创新服务民本化,广开渠道问计于民。在当地主流媒体开设“支队长直通车”“金点子征集”“城市交通管理找差”等专栏,每月与城市公交、出租车、专业运输驾驶员和网民面对面沟通,发动市民建言献策6000余条。
在常州,过去只有公安交管部门掌握路况实时视频,如今通过有线电视320频道,任何人都可以看到一个由8个小屏幕组成的路况实时监控画面。
“出门前查一下320”已成为常州人的出行习惯,这项免费的视频服务来自于常州交巡警支队的“畅通便民”工程,系在全国率先开通。意将路况知情权、出行选择权交给民众。
常州公安交巡警部门不断打造民生警务,建成省内首家融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和互动性为一体的道路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教育示范基地,为提升全社会交通文明程度提供了良好的传播载体和体验渠道。目前,已接待全国、全省同行考察和社会各界参观体验65场次7800余人次,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文明交通宣教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