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所有秸秆100%资源化利用

来源:常州日报 2012/11/3 发布时间:2020-09-23 浏览量:14

11月2日,金坛市秋收大面积开镰。就在许多地方纷纷派出工作组赴农村督查秸秆禁烧的同时,金坛也有多个“工作小组”分赴村边地头——不过,他们是为了收购利用秸秆的。

在金坛,农作物秸秆不但不成为废弃物在田间焚烧,而且已经实现100%资源化利用。据该市农业部门测算,今年秋收31.46万亩水稻共产生18万吨秸秆,而据此前统计,有关方面至少需要消化11.3万吨,击碎均撒高效还田作为有机肥6.7万吨,部分镇村和秸秆使用大户还存在缺口,因此要派人出去收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农作物秸秆作为柴火的历史在我省不少农村地区已基本结束。和许多地方一样,大量的秸秆在金坛也曾经找不到出路,同样出现过就地一烧了之的现象,这既污染了环境,又不安全——为了杜绝焚烧秸秆,今年我省甚至租用了卫星,对全省进行全覆盖监测;而机械化收割时简单地碎断后还田,却又因为长粗硬茬,会影响下季播种或种植效果。为此,不少农民左右为难。

金坛市在近年来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不要总是把秸秆“当作问题看”,而要“当作资源办”,禁烧固然重要,但真正把农民的事放在心上、切切实实为他们解难题更重要。

那么,如何把这一块巨大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呢?该市通过政府扶持、集体经济投入以及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推广新技术,发展新项目,使全市所有秸秆63%以上用于沼气生产、食用菌基料、生物反应堆、编织草绳草帘以及其他资源化利用;对剩余部分,农民要求还田的,也不是简单地还田,而是通过全市所有500多台半喂入式收割机加装击碎均撒装置,使还田秸秆变成碎末,不但不因为长粗硬茬影响下季播种或种植,更重要的是,这些碎末在土壤中得以充分腐烂,而有效地转化成有机肥。

金坛市首先在能源转化上迈开大步——

2008年,先在直溪镇试点,投入300余万元建成全省第一个秸秆制成沼气再集中供气的工程,一年消化秸秆3000吨,附近202户村民每年用秸秆换沼气,每家只要有3-5亩秸秆,就全年用气无忧。如今在金坛,已建成2700多个8立方米的户用沼气设施,而大中型养猪场、养鸡场全都配建了200立方米以上的沼气工程,一年需投放秸秆2万吨以上。江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工业大学合作,推进农作物秸秆与养殖粪污联合资源化利用,一年消化秸秆1.2万吨以上。它一方面通过生物方法发酵产生沼气,同时还联产生物有机肥,另一方面,也把秸秆粉碎后加压、增密,制作成成型燃料。

秸秆本身就是有机物,金坛市在发展高效农业中,更是把它派上了大用场——

金坛本来不产蘑菇,但是,现在已成为“中国食用菌之乡”,年产各种食用菌6万多吨,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秸秆——全年需投入5万多吨。其中,银湖食用菌有限公司每年要花1500多万元,从周边各镇村收购4万多吨秸秆,将基料配拌后,分发给本公司合作社的245户社员,各自育菌生产,再统一收购销售。据董事长郑尊富介绍,原先还只是生产春、秋菇,现在正不断扩大冬菇产量,需要将秸秆和从奶牛场拉来的牛粪堆积在一起,使菇棚温度升至13-16摄氏度,一年四季生产蘑菇,以后秸秆需求量还要大幅度增加。另据江南春米业公司总经理单爱娟透露,他们也即将建设一个全新的秸秆再利用大项目,本季已开始收储秸秆。

不仅是这些高效农业,更多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特色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秸秆利用;而秸秆利用,又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特色农业的发展——

在农业新技术上,最明显的是在果园。先在果树根部的行间开沟,再铺入粉碎的秸秆,洒上菌种后覆土,通过生物菌分解秸秆,产生热量提高地温,促进果树早开花、早结果和提前上市,并且省去喷农药、施化肥,其中,这样育出的砂梨不但甜度增加、水口更好,上市还提前了15天,产量提高了30%。一亩果园要填埋6000多斤秸秆,而金坛仅葡萄种植就有1万多亩。而且,采用这种方法后,果园土质还得到极大改善,就连一些越来越板结的土壤也松软肥沃了。

而尧塘镇和指前镇分别拥有全国全省闻名的花木特色产业和淤泥制砖特色产业,他们都专门成立了秸秆专业合作社,一年分别要收购稻草5000吨和3000吨,用机械打成草绳和编成草帘,以供打包运输树苗和覆盖砖坯之用,其中,花木销售者还能因为这些秸秆向花木采购者附加收取包装费。

诸葛林表示,金坛市已给各镇(区)划拨秸秆集中堆放专项补助资金,在每个行政村建立多个集中堆放点,每个堆放点500-1000平方米,先收、后储、再备用,并且,以镇为单位建立秸秆收集、联运队伍。

金坛市农业、能源等部门也都表示,从根本上解决秸秆出路,靠一道禁烧令远远不够,而职能部门要主动作为、有所作为,说到底,还是要用心去做;从“管得住”到“服务好”,这是不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