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武进鼓励发展民间博物馆

来源:常州晚报 2012/12/16 发布时间:2020-09-23 浏览量:14

12日上午,位于淹城仿古街的龙承博物馆,馆主黄娟芳正仔细查看着每一件藏品。

“自今年10月21日博物馆开馆起,每天查看藏品,成了必做的固定工作之一。”黄娟芳介绍,这是她的私人博物馆。而1年多来,像龙承博物馆这样,由省级文化部门批准的民间博物馆在武进已有4家,分别为横山博物馆、龙承博物馆、牟家村博物馆以及湖塘博物馆。

和巍峨的公立博物馆相比,这些隐匿在小区里弄的私人博物馆,就像是养在深闺的小家碧玉,还未被大部分普通老百姓所熟知......

别小看这些私人博物馆,里面重量级的藏品还是挺多的

黄娟芳在圈子里也算得上是个收藏狂人了,从1996年开始接触书画藏品起,这10多年间,她的个人收藏已经达到上万件。目前,龙承博物馆内展出的200多件展示品,都是黄娟芳从上万件藏品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展出种类也分为佛造像、石刻、青铜器和瓷器等几个大类。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展品中不乏绝品和孤品。黄娟芳指着一块1.27米高的佛碑介绍,“这是北魏的玉石佛碑,是5年前在上海的古玩市场发现的。”黄娟芳说,第一眼看到这玉石佛碑时,发现它外型完整,文字清晰可见,实属少见。同时看中这块碑的,还有个韩国买家,最后黄娟芳硬是拉着卖家磨了半天,将这块佛碑淘了回来。展厅里陈列的,还有明宣德年间的祭蓝薄胎大碗。

在2011年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公益主题活动——中国周”上,黄娟芳的这两件藏品,分获“中国民间十大国宝奖”和“中国瓷器十大国宝奖”。

湖塘博物馆(也叫赤县博物馆)也是家民间博物馆,就座落在新城南都小区,展出的藏品达到了五六百件,其中镇馆之宝是一个红山C型玉雕龙。

馆主许耀新说,在内蒙古赤峰市博物馆,也收藏了这样一个C型龙,价值连城,被称为“中华第一龙”。去年,故宫博物馆专家来常州鉴宝,赤县博物馆的这个C型龙跻身“民间十佳藏品”之列。

除了经营一家私人博物馆,许耀新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武进收藏家协会会长。用他的话说,即便放眼国内,武进民间博物馆的藏品品质也是一流的,“因为近年来常武地区民间收藏的氛围浓厚,在省内,如果有人花大价钱买下了重量级藏品,这个人十有八九来自武进。”

免费开放、资金匮乏,成为限制民间博物馆的最大瓶颈

黄娟芳开办博物馆,为的是让自己的藏品不至于藏于深闺无人知晓,“对一个藏家来说,自己的收藏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这种成就感是无法比拟的。”

可最初的成就感过后,烦恼也接踵而来。从向政府部门申请开办私人博物馆开始,就意味着黄娟芳必须从私人收藏向公共服务转型。事实上,龙承博物馆自开馆那一天起,就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一方面是没有盈利项目,另一方面,是高额的运营成本。

黄娟芳算了笔帐,每个月博物馆给工作人员支付的工资就要2万多元,再加上每年10来万元的房租以及场馆维护等费用,都让黄娟芳感到了压力。据介绍,目前常武地区的民间博物馆,除牟家村博物馆为村办的,由村委支持外,其他都是由个人资金支持。虽说这些民间博物馆的开办者中, 有个别有实业基础的,可用黄绢芳的话说,“用办实业赚的钱,支撑博物馆,也不是长久之计。”

对此,许耀新也有相同的感受,与综合性的国有博物馆相比,主要以私人财力支撑的民间博物馆规模较小,藏品较少,陈展方式也更为单一,观众面必然较窄,“即便是收取门票也不一定能维持生计。”黄娟芳也坦言,博物馆开馆一个多月,尽管也接待了近千位参观者,但除了企事业单位组织的参观团,或部分外宾团之外,经常来博物馆看看的,大多还是喜欢收藏的“圈内人”。

武进区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民间博物馆的发展

让黄娟芳感到高兴的是,目前武进区委、区政府已经出台了《鼓励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暂行办法》,提出要加快完善武进博物馆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争在“十二五”期末,逐步建成布局合理、门类齐全的博物馆50家,实现镇镇都有博物馆,其中重点鼓励体现行业特性、地方特色的博物馆。另外,按照建馆面积、级别和每年开放时间、实际运行情况等,政府将给予10-50万的一次性奖励和每年5-20万的运行奖励。

虽说,目前的政府奖励不一定能完全解决民间博物馆的窘况,但却是个利好信号。“毕竟,作为一项公共服务事业,全世界没有一家博物馆是盈利的,尤其对于势单力薄的民间博物馆来说,更需要获得各方的资金支持和政府的政策保障。”黄娟芳说道。

“另外,民间博物馆还要寻找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有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一些民间博物馆开始发展餐饮、影视、古玩、文化旅游、会展等衍生产业,基本实现了“以馆养馆”。

对此,该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建文也表示,品质和特色是民间博物馆的生存保障,政府既要大力扶持,又要允许竞争淘汰,把真正优秀的民间博物馆更多地推向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