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博物馆建设在武进渐渐火热,今年更是热闹。
牟家村博物馆作为全省首家村级博物馆开馆,龙承博物馆在淹城文化街开馆,横山桥博物馆陨石馆开馆……
这其中,有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场馆,也有小巧玲珑的家庭博物馆。
据了解,武进目前已拥有近10家民间博物馆,省级文化部门批准的就有4家。
民间博物馆有哪些藏品?
武进的民间博物馆多数并不显山露水。如武进赤县博物馆,藏身于新城南都小区内,仅在小区西门有块广告牌。博物馆建在商铺二楼,一进门就是古朴的红山文化玉器。馆长许耀新同时是武进收藏协会会长,他说,办赤县博物馆,一是自己喜欢,二是为多年的收藏觅个展示场所。赤县博物馆有展品200多件,藏品600多件,分陶瓷器、玉器、少量青铜器与字画,免费对外开放。
位于淹城文化街的龙承博物馆,藏品分瓷器、青铜器、石雕3大类200多件。创办人黄娟芳告诉记者,她自幼受家庭熏陶,多年来收藏了一批文物和艺术品,开办博物馆就是想传承好这些宝贝。
而2009年就投资建博物馆的李琪明,本身是企业家,有20多年的收藏史,他的想法很简单,一是让更多人分享自己的收藏,二是保护好横山桥当地的名人及书画作品。目前博物馆设书画、瓷器、钱币、陶艺、奇石、陨石等展厅,已有文博精品4000余件。
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
郑陆镇牟家村党委书记袁洪度表示,博物馆是有意思、惠后人的好事,市、区宣传部门都专门拨出经费支持。目前牟家村博物馆近500件藏品全来自民间,价值非常高,很好地反映了江南农村风貌,也有力带动了全村的农业旅游。
武进其他的民间博物馆,基本上都是个人或公司运作的,虽然具有一定实力,但资金短缺、场地局促、藏品不足、维护困难等问题,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前阶段重新装修,空调机要20多万元,沙盘也要20万元。”横山桥博物馆副馆长孙炎表示,藏品只有分批更换,才能吸引人气,经营如何平衡目前还是个问题。马杭的藏龙馆主人赵永和,几十年专注收藏和征集龙文物,退休后终于办起了国内第一家藏龙馆,展出龙文化系列艺术品6000余种。但藏龙馆并没有开展经营,有朋友来就开门迎客,“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寄展在国有博物馆,让更多人看到。”
据了解,目前武进活跃着一批藏品质量较高的收藏者,但要他们办一个博物馆,无论是在财力和物力上,都存在一定困难。杨桥老街开发者陈真曾在淹城中医街开办性文化馆,后因租金问题迁移到杨桥老街,还只能与其他收藏者共享展室。“权当是一种知识普及吧。”陈真说。
政府将怎样引导?
博物馆、图书馆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比高楼大厦更能反映一座城市的竞争力。武进区人大教科文卫主任郝建成认为,民间博物馆需要百花齐放,既需要个人博物馆,也需要企业博物馆、行业博物馆。民间藏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如何将散落的珍品集萃并发挥更大作用,是摆在文化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道考题。
许耀新坦言,民营博物馆靠门票收入维持生计不现实,藏品的增添、维护和场馆翻修费用,仅靠个人也难以维持。他建议由知名企业出资冠名,为民间收藏者建专题博物馆,达到双赢效果。
今年9月,武进区委、区政府出台《鼓励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暂行办法》,明确提出加快完善武进博物馆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争在“十二五”期末,逐步建成布局合理、门类齐全的博物馆50家,实现镇镇都有博物馆,其中重点鼓励体现行业特性、地方特色的博物馆。按照建馆面积、级别和每年开放时间、实际运行情况等,政府将给予10-50万的初设奖励和5-20万的运行奖励。
“民间收藏、各界赞助、政府支持、市民享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江建文表示,品质和特色是民间博物馆的生存保障,政府既要大力扶持,又要允许竞争淘汰,把真正优秀的民间博物馆更多地推向市民。以武进工艺美术为特色的一批博物馆,目前正在酝酿。全区也在研究建设相关平台,让普通市民能展示他们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