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常州将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来源:常州晚报 2014/1/8 发布时间:2020-09-23 浏览量:16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市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又好又快的工作导向,积极抢抓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机遇,扎实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促和谐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新的一年,常州市将围绕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本报摘录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关于现代服务业

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

推动金融服务业发展,积极推进东经120金融商务区建设,加快把常州市建成区域性的资本运作中心、资产管理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

加快旅游业发展,推进东方盐湖城一期等旅游业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等旅游产品,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7%。

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大力培育壮大电子商务骨干企业,推动电子商务企业集聚发展,积极推进制造业、商贸流通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

·关于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常溧高速公路建设和常宜、溧广高速公路前期工作。

全力推进地铁和城市路网疏导工程,开工建设地铁1号线,完成新堂北路翠竹段、红梅南路等地铁疏导路网建设工程,青洋路高架北延、河海东路拓宽等工程建成通车,开工建设兴东路、劳动西路、白云南路等道路。

加快县域快速干道建设,金武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主体建成,延政西路西延工程基本建成,S122、S263等国省干线公路加快建设。

积极推进输变电工程和一流配农网建设。

实施水利建设工程,完成新沟河工程年度投资目标,加快新孟河工程前期工作,实施长江堤防提升加固工程、丁塘港拓浚工程和澡港河整治工程,完成千亩以上圩堤加固150公里以上。

·关于提升城市功能

加快城市新片区建设进程,着力推进西太湖科技城、新龙国际商务城、凤凰新城、钟楼新城等片区重要功能项目建设,加快东大门建设步伐,尽快形成现代化城区新形象。

加快中心城区改造提升步伐,继续实施“三改”工程,推进31个旧城改造项目。

提高公用事业保障能力,实施应急水源一期工程和雨污水设施能力提升工程,开工建设戚墅堰污水处理厂三期和天然气利用三期等工程。

·关于环境综合整治

深入实施清水蓝天宜居工程,强化环保联动执法,不断巩固提升全市环境质量。

实施河道水质再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工业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不断改善141条已整治河道水质,提升澡港河等7条河道生态功能,太湖水治理完成省定治理任务。

大力开展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大气污染源头控制,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开展扬尘污染治理,进一步改善常州市的空气质量。

·关于节能减排

组织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对10家热电企业实施脱硫、脱硝、除尘提标改造,国电常州发电公司达到新的排放标准。

推进炼钢、炼铁、水泥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对重污染化工企业实施关停并转。

实施清洁生产,完成50家企业的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和100家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实施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滨江开发区、钟楼开发区等园区循环化试点工程。

·关于就业和社会保障

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常州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

做好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工作,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40亿元。

加快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落实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加大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力度。

关爱残疾人和妇女儿童,为市区1万名持证无业残疾人提供免费体检,为20万名适龄妇女免费开展“两癌”筛查,为城区1.5万名适龄儿童开展口腔检查。

建立多元化养老模式,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力度,推动医养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农村区域性的养老服务中心。

·关于提升文化软实力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启动申报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加快文化广场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文明社区天天乐”和“精彩龙城—文化惠民月”活动。

深入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抓好青果巷、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深入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利用,做好“非遗”抢救性保护工作。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壮大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龙头文化企业,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5%以上。

·关于协调发展各项事业

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常州大学、常州工学院新校区、殷村职教园建设。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市一院综合病房大楼、市七院门急诊病房大楼建成使用,加快钟楼三级医院建设步伐。

完善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实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高水平建设“10分钟体育健身圈”,全力备战第十八届省运会,承办好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环太湖自行车赛等重要赛事。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常州高新区智慧城市产业园建设,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施社区信息化、免费WIFI等一批信息惠民工程,提高社会各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档案方志、民族宗教、防灾减灾、双拥、残疾人事业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关于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化“道德讲堂”建设,倡导见义勇为,提升市民素质。

大力建设和谐社区,城乡和谐社区达标率分别达96%和95%。

严格落实社区事务准入制,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自治组织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机制。

进一步推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完善维护群众权益的工作机制,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

深入推进“民生警务”,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抓好突发事件风险防范,切实加强生产安全、质量安全等综合监管和司法行政、国家安全工作,不断提升“平安常州”建设水平。

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

·关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行政服务水平。包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机关干部与重点工程、重点项目联系挂钩的工作制度,继续开展走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活动,着力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整治机关“庸懒散慢”等不良作风等。

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公共管理效能。本届政府任期内市政府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减少三分之一以上,保留的一般性审批项目办结时限总体缩短一半以上,所有行政审批项目收费一律按标准下限收取;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努力形成“一办四中心”的运行模式,更好地架起政府与群众联系的“连心桥”等。

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政府公信力。包括重视审计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严格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确保行政运行经费零增长、“三公”经费负增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