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政
接轨“上海自贸区”
建议打造“亿吨级”大港
问题的提出:
民革常州市委认为,水运历来是常州重要运输方式之一,但进一步发展面临几大突出问题:一是缺乏与长江畅通衔接并高度匹配的水上大通道;二是高等级航道偏少,区域内成网贯通程度不高;三是长江港区组织化程度低,影响港口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及与地方经济的联动发展;四是内河码头“多、小、散、差”,岸线浪费,且与长江港区功能分割,缺乏协调;五是港口行业管理“缺位、混乱”的情况依然突出。
建议:
一、摒弃部门利益的局限,尽快启动“德胜河通达长江的三级(为高等级)航道综合建设工程”。对“魏村船闸”进行升级改造,建成与长江“黄金水道”衔接的“高速路”,促进全市航运网络与长江港区的优势叠加。同时,建议将“魏村船闸”管理权限纳入交通口搭建的综合管理平台,实现统一电子化管理。
二、地方政府要主动、积极地配合高等级航道网的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包括用地手续办理,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征地拆迁和规费减免等。
三、以长江港区为核心,尽快确立“亿吨大港”的战略目标。按照《港口法》规定的“一城一港一政”原则,以“常州港”的名称统一对外,构建由“长江、市区、溧阳和金坛”四个港区组成的常州港,形成“常州港”由长江港区为“灵魂”、三大内河港区作支撑的“亿吨级大港”战略格局。
四、加强港口的归口、统一管理,设置港政管理机构,成立港口协会。一是成立“水运发展领导小组”,由一位市领导主管负责,并对航道、水运、港口、口岸、海事等事宜涉及到有关部门时牵头协调。二是建立统一协调的港务管理体制,作为市政府专司港口行政的职能机构。三是成立“常州市港口协会”,在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五、以长江港区为平台,推进“保税区”建设,大力发展“河-江-海”多式联运。
(2)关于妥善应对上海自贸区“虹吸效应”的建议问题的提出:
宋卫委员认为,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必将出现巨人的经济学上的“虹吸效应”,将在一定时期内将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优势资源持续不断地吸引到自贸区内。常州也应早作思考,及早应对。
建议:
一、加快行政思维方式的转变。在自贸区设立对外开放窗口,海关、港口要实现并推动与上海口岸对接,建立与自贸区互通的网络平台,利用自贸区可能扩容的机会积极争取使其能“落子”常州,或积极配合省委省政府申报江苏省自贸区建设项目,争取能将常州市也列入其内。
二、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与布局,常州地区的出口加工区要与上海自贸区在区域合作、政策配套、监管模式、人才引进上尽量接轨等。
三、推进区域服务业的联动发展。加大推进常州海关通关、通检实现贸易便利化,出口加工区等也可以形成海关特殊监管区和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的模式,物流业也可以谋求联动发展的有效模式,从供应链角度提供点对点或门对门式的服务。
四、借力自贸区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上海发展金融、设计和技术研发等服务业,利好可以溢出到浙江、江苏、安徽等周边地区。常州要在产业转移与经济辐射过程中,防止直接跳过常州乃至江苏而直达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安徽。
(3)推进“小海归”年轻人才培养助跑计划
问题的提出:
丰月琦委员认为,近年来,我市有相当一批年轻的“85后”“90后”年轻人在国外求学,又逐渐分批返回国内发展。通过培养和扶持,提高“小海归”的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可在全市调结构、促发展、决战常州全面小康的主战场上成为一支引领带动作用明显的青年生力军。
建议:
结合海归人才的奖励、培养、扶持政策,采用组织培养、定点联系、父母期望与个人追求有机结合的新模式,实施“小海归”年轻人才培养的助跑计划。通过开展课题调究、拓宽培养渠道、搭建创业平台、提供专项资助、优化成才环境、实施优惠政策、形成人才梯队七个工作重点进行目标动态管理,营造有利于“小海归”快速成长的综合氛围。
(4)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市社会信用体系
问题的提出:
江元等20名位委员认为,由于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不高、财务失真现象较严重,征信系统中收录到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信用情况。而能够反映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的用水、用电、诉讼、资产抵押、行政处罚等关键的非财务信息尚未能进入征信系统,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征信功能发挥受到限制。
建议:
一、完善社会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各级政府继续推动社会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包括工商、税务、环保、司法、社保、劳动、公共事业等部门在内的社会信用信息披露系统的互联互通和对银行机构的开放。加大支持开发和完善征信系统软件,将非财务信息纳入企业信用评估体系。
二、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和使用。促进小贷公司、融资性担保、典当公司、创投机构、银行机构间对融资主体信用信息的共享,降低金融风险的隐蔽性和传染性。
三、加强支持银企网络对接服务。鼓励银行及第三方机构等建立银企间网络对接服务平台,使银企双方及时捕捉对方新的信息,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效率。
(5)“单独二孩”新政放开
建议做好应对措施
问题的提出:
顾慧丽等6名委员认为,“单独二孩”新政的实施将对调整我市的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等带来积极作用,但伴随着出生人口的增多,尤其是相对集中在主城区的增长,也将给我市卫生、教育等公共资源的配置带来一定压力。
建议:
一、计生部门首先进行广泛宣传解读,强调符合对象应科学合理安排生育计划,避免集中补偿性生育引发生育堆积,造成公共资源的拥挤。其次,要做好政策审批便民服务和出生信息监测预警,向有关部门及时进行信息通报;第三,新政将带来短期内高龄生育人群激增,生育风险加大,就加强高龄人群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指导,防范出生婴儿缺陷的发生。
二、卫生部门及早做好提高城区妇产科和儿科资源承载能力的准备。近两年应适度加强城区妇产科和儿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提高承载能力。
三、教育部门应密切关注出生人口的年度变动情况,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的潜力,提早进行幼托、幼保、幼教机构的规划布局,避免当前已经出现的入园难、入学难状况在今后几年更加加剧。
(6)青少年视力低下
建议成立干预中心
问题的提出:
张晓平委员提出,2009-2012年,我市激光医院对常州市教育局直属26所中小学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检查,结果显示,市区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学生视力不良率达75.9%,数据让人焦急忧心。上海、济南等多个城市已成立青少年视力干预中心,将被动的亡羊补牢式的近视防治,转变为主动地防患于未然的视力干预,对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治疗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建议:
在政府指导和支持下,成立青少年视力干预中心。
一、充分利用常州市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的专家资源,组织成立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专家委员会。
二、打造五个眼视光专业分中心,分别为:视力筛查与视觉保健中心、医学验光配镜中心、角膜接触镜验配中心、斜弱视矫治中心、低视力康复中心,并启用常州市第一辆视力流动检查车。
三、建成具有先进水平的眼视光中心,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参加有关眼科视光学的学术活动。
四、开展青少年视力低下筛查与流行病学调查,建立视觉健康和屈光发育档案,真正做到早干预、早发现。
五、建立青少年视力低下科学防控体系,包括建立视觉健康档案网络平台,使视觉健康档案应用价值最大化;建立儿童视觉健康档案,一对一的随访、诊断、提出防治方案;整合各方资源,推进完善预防措施;规范诊疗流程。
六、建立青少年视力低下综合防治模式。融合多方位——预防、保健、康复;多层次——生理、心理、社会;多环节——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多阶段——视力正常、视力疲劳、假性近视、真性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儿童弱斜视;综合防治干预——群体干预、个体干预;建立青少年视力低下干预中心,先行试点筛查,逐步在全市铺开,制定标准,规范防治技术,开展中心研究。真正做到让未近视的孩子远离近视;让刚近视的孩子告别近视;让已近视的孩子减控近视增长速度。
(7)普及游泳教育 共筑蓝色“操场”
问题的提出:
罗军委员认为,有统计显示,我国每年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因溺水而死亡者达11万人,占青少年死亡人数的第一位,这与现在青少年缺乏基本的游泳和自救技能有很大关系。减少溺亡事故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普及游泳运动,且4-8岁是学习游泳的最佳年龄。另外,青少年游泳运动的普及是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2014年重点推进的游泳四大利民工程之一,常州理应趁着这一东风,率先推行游泳普及教育。
建议:
由政府牵头,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游泳普及五年计划,并将其列入市政府重点项目,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实施,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育部门科学谋划、有效落实、逐步推进。建议从2014起在全市中小学生全面推广游泳普及教育,合理安排好训练时间、训练场馆。可以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开设游泳课,并将其列为中小学生必修课。切实落实“教体结合”相关政策,进行“游泳特色学校”的试点创建。选择游泳场馆周边学校和选择教学质量好的学校试行,充分提高学生和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随着创建模式的有效化与成熟化,逐步放开,直至全面推广。
二、体育部门整合相关体育资源,为“游泳教育普及”实施基础提供支持。将现有场馆资源与学校体育教育进行匹配,做好游泳场馆的新建和扩建,科学布点。同时与教育局合作,对全市体育老师进行游泳教员、救生员资格培训,确保有足够的师资保障游泳运动普及开展。
三、合力解决好经费来源问题。可以采取“三三制”,一是充分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二是体育场馆提供支持,三是鼓励民间资本、社会大众加大对游泳运动的投入。
(8)加快社区医疗卫生发展
鼓励退休医生进社区
问题的提出:
郭佳委员认为,目前社区医院医护人员少,医疗服务水平不高,居民无论大小病都要到大医院、找知名医生看,造成大医院不堪重负,社区医院闲置浪费情况普遍。退休医护人员进社区,可以提高社区医疗的知名度,促使居民自愿进社区医疗站点看病。同时,有利于帮传带,促进社区医护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建议:
由市卫生局对退休医护人员聘任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对市区卫生医疗站点医护人员配备合理部署、有序安排,宣传引导居民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意识。切实减轻大医院的医疗负担,充分利用社区医疗站点的卫生资源,加快解决我市居民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
(9)关于发展民办社会养老事业的建议
问题的提出:
朱留洪委员认为,现阶段社会养老事业处于供需严重脱节的困难时期,社会养老机构无论公益性服务还是经营性服务,都面临运营的艰难和风险。但养老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创建民办养老事业更需要解决好多种问题,才能顺利运行,健康发展。
建议:
一、加大政府财力扶持的力度,对现行的建设补贴(按床位数或按全护理床位数)应提高一定比例,对入住社会养老机构老人的生活补贴(特别是全护理人员)也应该逐步增加,以减少社会养老机构运营性亏损,保护投资者的积极性。
二、放宽税费优惠政策。在现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尽其所能地扩大优惠范围,鼓励和吸引更多非公有制经济投入社会养老事业。
三、医疗服务实行民办公助。民办社会养老机构可采取自建医务室(提供硬件设施),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门服务或聘请退休医护人员担当医疗服务(政府购买服务),采取政府提供软件、民办养老机构提供硬件的民办公助形式。
四、积极试行混合所有制经济社会养老机构的发展模式。把政府的主导统筹能力和民企的资金相结合,成立混合所有制社会养老机构,推进社会养老事业健康有效地发展。
(10)关注和解决社区失能老年人医护照顾问题问题的提出:
张晓平委员认为,我市社区失能老年人的医护照顾问题不容乐观。各大医院人满为患,服务量激增超负荷运行,根本没有力量对社区病人开展上门医护照顾。社区卫生的服务供给仍然远远满足不了服务需求。
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办医方向,推动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全方位动员和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从整体上快速提升基层医疗卫生的供给能力,满足社区失能老人医护照顾需求。
二、加快实行全科医生制度下的家庭医生服务,在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改革、执业方式改革、服务模式改革三方面下功夫,积极探索全科医生的执业方式,建立以充分竞争为取向的激励机制,让全科医生成为真正的家庭医生,成为提供社区医护照顾的“职业人”。加快医疗卫生的体制机制改革,按照新医改要求,实行“管办分开,政事分开”,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家庭医生的服务平台;打破社区卫生服务的身份限制,让个体医生、社会医疗机构平等地参加家庭医生服务。
三、加快政府公共财政投入方式改革,全面推行购买公共服务,变“养人做事”为“做事养人”;加快卫生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人才培养使用的“身份论”,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变“单位人”为“社会人”。
四、调整上门送药、注射、导尿、换药、通大便、褥疮护理和医学临终关怀等医护照顾服务收费标准,增设财政补助项目,鼓励包括私人诊所、社会医疗机构在内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这些服务。
(11)建立住房公共维修基金绿色通道
问题的提出:
汤建龙委员认为,一些房屋遭受暴雨侵袭,出现大面积漏水、渗水现象后,不少小区的业主发现,买房时交的一大笔公共维修基金却很难使用。房屋公共部位维修基金启动程序手续太繁琐。
建议:
尽快建立住房公共维修基金绿色通道。由房管局牵头,建立房屋公共部位维修工程队,针对紧急情况措施的应急流程,应第一时间为广大业主解决困难。针对特殊情况,缩短申请审批时间,同时希望房屋公共维修基金能够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下放至基层,使业主能够更便利地使用这笔资金。
(12)建议出台全市电梯维保指导价格
问题的提出:
胡沁瑜委员认为,当前全市电梯维保价格存在以下问题:无部门出台指导价格,无人管理;部分单位以牺牲质量和服务的方法压低价格,招揽业务,并在服务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修理代替保养;电梯行业整体服务价格还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使用单位盲目追求低价服务而带来的电梯故障隐患。
建议:
一方面继续呼吁电梯使用单位应从优质、优价的角度,充分顾及维保服务的性价比,让维保价格有一个合理的上升空间。更重要的是建议市物价部门,能够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会同电梯主管部门和电梯行业团体,讨论、研究、制定出台一个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全市电梯维保指导价”。以此统一全市电梯维保价格,规范电梯维保价格体系,引导全市电梯维保单位价格良性竞争,促进全市电梯维保质量的不断提高,保障全市电梯的安全运行。
(13)关于保护和发展常州梳篦的建议
问题的提出:
市政协文教卫体委认为,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梳篦,是常州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但随着时代变迁,梳篦业同众多传统手工艺的境遇相似逐渐衰落,传统市场持续萎缩,产品成本大幅度上扬,人员老化后继乏人。
建议:
一、政府主导设立专项保护扶持资金。积极开拓多种筹资渠道,由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民间艺术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建立国资和民资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用于梳篦等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普查、征集、保护、利用、人才培养及重要项目和传承人的扶持。
二、结合现代社会的消费习惯和审美需求,培育打造常州梳篦新的产业链。
三、资助鼓励高职学校培养梳篦传承人。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鼓励传承人进行传习活动,鼓励多层次的传承方式,资助鼓励高职学校培养梳篦传承人,使梳篦等非物质文化遗以选修和兴趣课程的方式走进各级各类学校,以期发现更多的传习人。此外,还要营造梳篦保护和发展的周边环境。
(14)加强中小型实体书店扶持
问题的提出:
何志峰委员认为,实体书店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特点,目前网上购书以其快捷便宜的优势冲击着实体书店,同时电子书籍的盛行改变了人们阅读习惯和购买行为方式,实体书店经营出现前所未有的困境。目前,国家已经开始对实体书店政策扶持,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的增值税,但实体书店要更好发展,还需地方政府进一步出台扶持政策。
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对各种类型的实体书店(包括小微型书店)均列入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项目,按照规模大小、影响力等因素综合考评,进行适度补贴,鼓励开设社区书店、商超书店、校园书店等多种形式的书店,积极引导实体书店转型升级。
二、对具有城市文化标志性的综合书店给予政策扶持,如适度的房租补贴,从而使大中型综合书店更好地发挥导向性、标志性的功能。
三、建议政府把实体书店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在城市整体规划及建设中,综合考虑实体书店的筹建与发展,给予用地、建设等方面的优惠,从而吸引文化企业投资实体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