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表彰“十佳爱心助老之星”和“幸福金婚夫妻”

来源:中国常州网 2014/9/24 发布时间:2020-09-22 浏览量:18

金秋十月精神爽,晚菊从容傲冰霜。步步登高开视野,年年重阳胜春光。9月23日下午,在老年节来临之际,常州市举行了“十佳老有所为人物·爱心助老之星”和“幸福金婚夫妻”表彰活动。

副市长张云云出席表彰活动并讲话,她指出:当前,我市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老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人楼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进一步加大投入、创新举措,推动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围绕“五个老有”工作目标,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多元的养老服务需求;要提高老年人优待水平,加大老年精神关爱工作力度,积极搭建“老有所为”展示舞台,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充实、更加舒心;要常怀爱老知心,常为敬老之事,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温馨和谐、充满亲情的敬老氛围。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对老龄事业的投入,显著提高了我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全市建成养老机构113家、养老床位30335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农村社区覆盖率达到91%;虚拟养老工作全力推进,今年为5万户老年人家庭免费安装“一键通”电话机;累计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尊老金2.47亿、惠及436万人次;全市基本形成以四级老年教育网络为主体、多种教育形式为补充、覆盖城乡的老年教育网络体系;全社会关心老年人、重视老龄事业、支持老龄工作蔚然成风。

表彰之后,举行了全市老年大学“庆祝建国65周年”文艺汇演,器乐合奏《彩云追月》、舞蹈《春韵天目湖》、锡剧表演唱《风云前哨》选段“藏**民是一家”等节目依次上演,展现了我市老年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多彩多姿的艺术风采。

一位观看演出的老同志告诉记者,今天是特地来为老伴加油的,看到台上表彰幸福金婚夫妻,自己也很有感触,和老伴一路风雨走来,也很不容易。对于重阳节,他很期待:“往年重阳节是不放假的,今年赶巧遇上了十一长假,孩子们可以从外地赶回家陪我们,非常高兴。”

“十佳老有所为人物?爱心助老之星”候选人事迹简介

金坛

徐小扣

生于1954年9月,1998年8月调任朱林镇敬老院院长。16年来,为敬老助老事业默默奉献,使敬老院建设迈出了四大步。他曾说服在西安的包工头弟弟徐荣庆,一次向敬老院捐款300万元。他在敬老院内开辟一块空地,一年四季让五保老人吃上他自己种植的新鲜蔬菜,并养了15头大肉猪,用来改善五保老人的伙食。五保老人生病,他每天送他们到医院挂水,五保老人卧床不起,他为他们洗澡擦身体换衣被,把他们当自己的亲生父母服侍,深受五保老人的爱戴和好评。

徐锁保

1940年出生,原金坛冶厂退休职工。2011年,他第一个报名参加村组织的“爱心志愿者”,积极参与帮助老年人。虽然家中有96岁高龄的患病老母亲需要照顾,还时刻不忘他的帮扶对象——空巢老人程锁珠和五保老人张明庚。他带他们散步,陪他们洗浴理发话家常,帮助购物,用自己有限的工资解他们的燃眉之急。用一颗博大的爱心,温暖了需要帮助的人。

王杏娣

今年66岁,作为一名居家养老志愿者,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孤寡、独居老人。有些独居老人没有自理能力,衣服破烂不说,还污秽不堪,但是她从未嫌脏嫌臭,总是先烧水煮衣服,然后用洗衣粉浸泡,接着再用洗衣机清洗。这样处理以后,衣服既干净又卫生。洗好的衣服,还要仔细检查一遍。有的毛衣脱了线脚,整个袖子都不见了,便一针一针把它织好。她只要有空,便去老人们那里走访,陪他们聊聊天,解解闷。她把志愿者工作作为事业来经营,平凡中显精神,朴实中见真情。

溧阳

蒋全富

1943年12月出生,现任新昌村“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新昌村老年协会常务副会长。

自2004年江苏省首家村级“老年大学”——新昌村“老年大学”成立以来,就一直在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学校成立之初经费紧张,周转不开,他找到村中的一些老板,亲自上门宣传,用他的真诚拉回了一笔又一笔的赞助;文艺班开班后,发现缺少合适的老师,他不辞辛劳,亲自担任书法老师和二胡老师,缓解了学校师资的压力;听闻一些学员身体不好,上学困难,他逐户拜访,为他们排忧解难,有时还送学上门。

蒋洪宁

1952年8月出生,2014年是他担任溧城镇老龄协会会长、老年体协主席的第10个年头。10年来,他退而不休无私奉献,积极推动城镇老年事业的发展。他积极做好老年人信息库数据更新和空巢老人“一键通”安装工作,为老年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他发动组织维权站、律师等走进村、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他组织镇“五老”建立帮扶爱心基金会,带头捐款捐物;云南省鲁甸县发生强烈地震,在他倡导下,由实业家发起了“关爱老人,情暖鲁甸”的慈善义卖募捐活动,并将现场捐赠到的2.8万元交市红十字会送往鲁甸灾区贫困老人们;他组织老年人开展各项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迎五一”、“庆十一”、“敬老日”等大型活动更是一年比一年精彩。

胡桂金

1943年10月出生,曾任溧阳市社渚镇丁山村党支部书记18年。卸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继续情系村民福祉,发挥余热。为了满足老年人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在他的建议下,村委在2008年3月投资230万元建了一个集篮球场、舞蹈场、棋牌室、阅览室、乒乓室、健身室、宣传栏、教育培训室为一体的大型活动中心,由他负责活动中心日常管理。他把管理中心当作事业来做,把为老服务任务作为使命来完成,他和老伴全年吃住在活动中心,他俩起早打扫卫生,为老年人及来参加各种活动的人员准备茶水。他还亲自为村老年舞蹈队导演、排练舞蹈节目,为愉悦老年朋友的身心、强健老年人的体魄孜孜不倦、辛勤耕耘.

姜锡生

1936年6月出生,曾任溧阳市新昌中学教导主任。自1996年退休以来,他退而不休,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他关爱老人,十多年来,为双目失明的低保老人姜勋送钱、送物,陪他聊天,给他多方面的关心,使他活到80多岁。过年还给康复中心和敬老院老人送“福”与“寿”等内容的剪纸作品百余幅,祝福他们健康长寿、新年快乐。他说,能为老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更多老年人感受到幸福、快乐,是道德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武进

钱仲法

退休前任前黄镇党委书记14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为了全镇1.5万老年人的事业,毅然担任镇老龄协会会长。构建了老龄协会镇、片、村、组四级组织网络,开展了有利于老年人的各种活动。宣传《老年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年近八旬的老人王亚娟调解了两个儿子间的赡养矛盾。开展居家养老试点,为经济困难、生活尚能自理的8位老人定期发放生活补助费。组织志愿者,为3位行动不便的90岁左右的高龄老人送上香喷喷的“免费午餐”。民安工程开展以来,经过大力宣传和层层发动,投保人数年年上升。在每年重阳节前,他为全镇80多位经济困难的老人送上一份保单。

庄正国

男,1948年2月出生,2008年退休后担任退教分会会长,6年来,既积极推行 “民乐旅游”、“民安保险”、“民健送健康”三大关爱老年人的活动,又认真组织退教开展各项适合老年人的有益活动。退教们有什么困难,他总是及时帮助解决。退教生病住院或卧病在家,能会同领导及时前往探视慰问,退教们受到意外伤害,能积极协助办理平安保险理赔手续。每年还组织为80岁以上老退教“夏送清凉”、“冬送温暖”,逢年过节打个电话、问个好。正是由于这些关爱退教的件件小事,赢得了退教们的一致好评。

谢达山

湖塘镇退休干部。2002年(时任调研员)起,任该镇老龄委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及老年大学校长等职,具体负责协调全镇涉老组织工作,十余年如一日尽心尽责于老龄事业。他从调整机构、健全班子入手,抓好全镇各涉老组织和基层老年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创造性地开展老年文体活动。“走出去请进来”培训骨干,先易后难抓好普及,严密组织各项展示。先后普及了“健身走”、“太极拳”、“门球”、“腰鼓”、“军鼓”、 “街舞”和其他拳剑操项目,多次率队参加区、市、省组织的有关展示活动。

高小林

男,1953年7月生,武进区邹区镇龙潭村朝西村民小组人,现为私营建筑工程队队长。高小林对继父和百岁老母亲百般孝顺,同时,积极回报社会。他支援汶川抗震救灾,和工程队优抚龙潭村老年人,在地方成为美谈。2014年,敬老节来临之际,高小林已经筹备了一两万元人民币,用于慰问本村民组老人和所在村五保老人。

新北

张荣福

生于1944年11月,现任春江镇老龄委主任、老龄协会会长。十余年来,怀着对老龄事业的深厚感情,他全身心扑在为老服务工作上,为老年群众做了许多好事、实事。他积极推进春江镇老龄组织体系变革,实行分片管理,亲自拜访镇里已退休、有威望、有能力、有热情的老干部,请他们担任分会长。积极争取镇政府支持,把老龄工作经费纳入了政府预算。他不辞辛劳,一家一家社区跑,落实老年人活动阵地。他组织老年志愿者参与老年人助餐中心建设,探索了农村社区助餐工作新模式;组织基层老年人协会结对帮扶空巢困难老年人;动员基层村、社区为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全镇参保率近100%;打造了一大批特色老年文体团队,为社区天天乐和常州文明城市建设添砖加瓦;每年开展敬老节系列活动,慰问全镇高龄老人。

朱岗桂

1940年出生。2003年8月起,担任银河村老年协会会长。担任会长期间,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无力支持老龄事业的状况,他凭借老村支书的威望,去做企业老板的工作,得到了厂长们的支持,银河村老年活动室在全镇率先开放。由德春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成德春支持,在每年敬老日,给全村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放慰问金。他把为老年人办证办卡纳入自己的工作职责,几乎每个月都要到市区去办理。动员老年人投保意外伤害保险,并协助与保险公司交涉理赔事宜。他时常带着慰问金、慰问品去探望老年病人,送上村委、老年协会对老年人的关心和祝福。

蒋锡宝

67岁,现任梅林村老龄会会长兼关工委专职副主任。他发挥“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等志愿者作用,摸清全村老年人信息,为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提供方便。推动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使全村参保率达100%。组织老年人开展广场舞、太极拳门球等健身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生活。对孤寡、独居、残疾老年人,经常上门看望,嘘寒问暖;针对子女不关心、不孝顺父母的进行耐心说服教育;对家庭房屋破旧、生活条件太差的,发动爱心人士捐款、捐物,改善居住环境;帮助老年人办理老年卡、乘车证等。

天宁

陈美英

常州广化医院的退休医生,二十多年前她发现住在楼下的诸敏是一位无人照料的盲人,个人出行和生活起居都非常艰难,一向热心的她便产生了照顾诸敏的想法。二十多年来,她每天都尽心尽力地照顾着这位“特殊”的“妹妹”。诸敏的一日三餐都是在她家吃,诸敏的四季衣物鞋袜都由她置办,衣服也都由她帮着洗。在她的爱心呵护下,诸敏不仅没有自暴自弃,还开通了热线电话,充分发挥她善于开解人的特长,用心灵之声来感动温暖了很多残疾人和遭遇生活困难的人。2012年陈美英荣获了“北环之星”邻里互助之星,2013年6月,陈美英入选“常州好人”,她的善举传遍龙城,成为乐于助人的典范。

丁海莉

原大明公司内退,现任工人新村第二社区党总支委员。她是一位热心助人为民排忧解难的好邻居。家住工人新村101幢101室的刘巧大是位残疾孤老,身患多病。春节前,她不幸患上了病毒疱疹,无人照料。丁海莉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把老人送往医院治疗。即使在为女儿筹办婚礼期间也不忘照料她。甚至动员女儿一起加入帮助邻居孤老的行列。平时她结对了社区残疾孤老和弱势群体6对,经常帮助王月玉等配药、买菜等。几年来,丁海莉一直不间断地尽自己最大能力帮助弱势群体。钟楼

杨盘海

1938年10月生,他热心社区党建工作,帮困助残,乐于为民。2006年,为了协助社区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他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与社区领导协商,成立了清五社区“银发110”义务巡逻队。至今全队42名队员都是自愿报名参加的党员骨干,平均年龄71周岁。“银发110”工作室配置的报刊、办公用品、防暑用品等都是他个人出资。他的邻居张晓胜先天性肢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家庭非常贫困。杨盘海除了购买食品水果上门慰问外,逢年过节都带领外孙一起去上门看望,外孙多次将自己的压岁钱分给张晓胜。平时老杨更是一有时间就推着残疾车,陪张晓胜聊天散步。

王阿娣

今年65岁,常州机电学校退休工人,也是新闸街道庆丰村委老年协会会长。2003年,王阿娣组建了庆丰村第一支由秧歌队、健身队、腰鼓队三支队伍组成的文体团队。2010年9月,《香脆萝卜干》远赴内蒙参加全国老年舞蹈大赛,一举夺冠,同年11月和12月,该节目又摘得了江苏省“五星工程奖”和常州市新作品舞蹈大赛两项金奖,展示了当代老年人的风采,同时带领更多的老年人积极健身、快乐舞蹈,为老年事业做出了贡献。在日常生活中,她更是将对老年人的爱发挥得淋漓尽致。对家住新闸花苑、瘫痪了近20年的钟某,她及时伸出援手,帮助申请了轮椅,时常拎袋米放他家桌子上,自家烧了菜了还不忘嘱咐丈夫送过去。她还发动队员结成志愿服务队,帮助蒋某照顾瘫痪在床的88岁老母亲。

戚墅堰

高金凤

女,1948年9月出生。她是社区党支部书记、居民小组长、群防群治义务巡逻员。当社区79岁空巢老人王朝霞因骨结核病从医院回家后,她立即来到王朝霞家里,帮她洗头、理发、整理屋子,此后隔三差五的,都要到王朝霞的家里帮她做点家务,陪她拉拉家常,给予她精神上的安慰。高金凤有一双巧手,会理发,会做衣服,会做鞋子,还会打毛衣。谁家老人行动不便,不能外出理发的,只要找到高金凤,跟她说一声,高金凤立即拿上工具袋子就上门免费服务。高金凤还经常到戚区社会福利中心进行志愿服务,帮那里的老人理发、裁剪、缝纫。

韩秀玉

作为戚墅堰区居家养老中心一名普通护理员,韩秀玉先后走进了8位90周岁老人家庭为他们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老吾老及人之老,韩秀玉将她的服务对象当做亲人般照顾,洗澡、剪指甲、按摩四肢,从没有嫌弃过、忌讳过。有的服务对象因身体原因经常要去医院,只要一个电话,韩秀玉无论刮风下雨都及时赶到,将老人送到医院,帮着挂号配药,陪着挂水聊天,从无怨言。独居老人秦心英是她的一名服务对象,她每次帮老人忙完家务之后,还时刻关注老人各种情况,窗帘坏了,主动帮她修理;拖鞋坏了帮她更换;羊毛衫破了及时帮老人缝好帮。

第二届幸福金婚评选20对候选夫妻事迹简介

幸福金婚夫妻奖:(10对)

(1号)丈夫王久农,74岁、妻子李夕凤,69岁,结婚51年,住在金坛市。

幸福故事:两人经介绍相识结缘,结婚后丈夫忙事业,妻子忙农活、忙家务,勤俭持家、互敬互爱、孝敬长辈、抚养儿女。后因丈夫工作努力获省级荣誉,妻儿户口转入县城。退休后,妻子积极支持丈夫热心参加公益活动,担任调解员、陪审员等,曾评为常州市“四好党员”。

(2号) 丈夫陈建德,72岁,妻子陈凤仙,70岁,结婚51年,住在溧阳市。

幸福故事:他们俩是公社医院的同事,从相识相知到相爱,源于两人共同的“三爱”。爱学习,工作之余自学医术,攻读大专文凭;爱病人,视患者为家人,为病人所急所想;爱对方,动乱时丈夫受挫折,妻子不离不弃。夫妻俩志趣相投,风风雨雨永相随。

(3号)丈夫庄祖才,82岁,妻子王梅秀,82岁,结婚64年,住在武进区。

幸福故事:他们说:夫妻是相依相靠、同舟共渡的好伴侣。在家庭困难时期,丈夫宁愿自己挨饿也要省下粮食给妻儿,再艰苦妻子也起早摸黑辛勤劳作,照顾好一家人。丈夫住院妻子朝夕相伴床前精心护理。退休后,夫妻俩热心公益,积极为家乡修桥铺路奔波,“六一路功德碑”就是百姓资助筑路的见证。

(4号)丈夫焦光中,86岁,妻子吉方,82岁,结婚63年,住在武进区。

幸福故事:丈夫虽患癌症17年,但心态积极,热心组建市抗癌协会,并任第六届抗癌协会副会长,带领癌症患者们科学锻炼,乐观生活。妻子努力学习,精心制作各种食物做好后勤服务,热心支持丈夫参加公益活动。曾评为市十佳幸福家庭、十佳有为老人、常州好人等。

(5号)丈夫王伯勤,76岁,妻子孙荷英,72岁,结婚53年,住在新北区。

幸福故事:夫妻俩对婚姻的总结是:风雨同舟五十载、志同道合情意深;比翼双飞同林鸟、白头携手和谐美。现在他们和98岁高龄的慈母及子女同住,一大家子共享天伦之乐,和睦快乐。夫妻俩还积极做志愿者,组建各种老年健身队,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6号)丈夫符众望, 92岁,妻子牟英勤, 90岁,结婚67年,住在天宁区。

幸福故事:解放前,夫妻俩做过党的地下情报工作,为建立新中国努力工作;解放后,积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夫妻俩相亲相爱,在单位勤奋工作争做先进,在家里照顾好长辈,教育好小辈,家庭和睦幸福。离休后,开办校外少儿辅导班,获省市多次嘉奖。

(7号)丈夫刘晓庄, 82岁,妻子彭景园, 80岁,结婚55年,住在天宁区。

幸福故事:当年,在部队女兵恶作剧导致男兵受处分,极富戏剧性的相识,又使他们喜结良缘。“文革”中丈夫受挫折,妻子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放弃城市生活,赶赴边疆与丈夫患难与共,同舟共济。退休后,夫妻俩热心参加社区活动,义务上课、修家电等,被评为市五好文明家庭标兵和学习型家庭。

(8号) 丈夫杨显祖 ,85岁,妻子何久龄, 82岁,结婚57年,住在钟楼区。

幸福故事:夫妻俩同为医务人员,志同道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几十年如一日忙于救死扶伤的崇高事业。丈夫曾两次援外赴非洲坦桑尼亚巡回医疗,妻子在单位努力工作,在家照顾好长辈和小辈,夫妻恩爱、家庭幸福。退休后夫妻俩积极发挥余热,在社区做志愿者为大家服务,受到社区居民欢迎。

(9号)丈夫周剑清,77岁,妻子朱腊梅,74岁,结婚52年,住在钟楼区。

幸福故事:在1962年自然灾害发生的艰苦岁月他们相识结缘,结婚后夫妻俩互敬互爱、勤俭持家、努力工作。改革开放后生活条件好了,夫妻俩始终把艰苦奋斗作为家风教育儿女。退休后,夫妻俩积极参加夕阳红志愿者服务队、道德讲堂、慈善互助会等组织的公益活动,老有所为。

(10号)丈夫刘建人,78岁,妻子蒋宁,78岁,结婚57年,住在戚墅堰区。

幸福故事:夫妻俩既是湖南同乡又是同学,毕业后又同在戚机厂工作。校园恋、同事情、婚后夫唱妇随。动乱年代,两人被下放农村,在艰难的岁月里,他们共同面对困难,一起种地、一起养鸡,乐观生活。回城后夫妻俩努力工作,刻苦专研,都获工程师职称。退休后,勤于笔耕,撰写的《岁月留痕》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