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打通党群干群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走进群众心坎里

来源:常州电视台 2014/10/20 发布时间:2020-09-22 浏览量:15

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最关键的还是要打通“最后一公里”。来到群众家门口,走进群众心坎里,才能拆除党群干群间的“隔心墙”,真正让民怨、民需、民盼得到及时回应。

一大早,钟楼区清潭新村三社区的王瑛书记刚上班,就被这位老人家拦住了,原来老人误以为王书记调离了这个岗位,“她没有走,我就开心了,她一直帮我们解决困难的,要找你的。”

王瑛和居民们一起在广场上聊起了家常,不时有居民来提个建议、说点想法。王瑛说,过去干社区工作,走进群众身边的时间其实并不多。这面刚刚新粉刷的墙上,原本挂了十七、八块牌子,“家长学校啊、市民学校啊,法律学校啊,挂得满满的,十几块牌子,就是十几个单位,就要做十几份工作,而且要做十几份台帐,加起来有200多本台帐的。”

在常州市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推进社区减负增效,成为一项重要的专项治理内容。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千人大会作工作部署,对导致社区负担过重的组织机构、台账任务等8大类事项进行全面清理。“磋商了很多次,也下了很大的决心,我们多的减了80%,最少的也有20%,减负的目的关键是要更好地老百姓服务。”市委书记阎立说。

社区的组织机构、各类阵地、工作任务和指标项目的减幅分别达57%、85%、23%,盖章证明减幅75%,同时取消了所有市级纸质台账,取消所有市级创建达标评比项目,“我们工作量减少了,而且从目前情况来看,居民到我们社区来盖章的也很少了,这种变化我们慢慢地感觉到,我们现在最大的精力主要是服务居民,每个网格员都能下去跑几趟,发现问题为老百姓处理一下。”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群众感受到的暖心事,也越来越多。独自一人居住在清三社区的王春娣,是位年过八旬的老劳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她,最担心的就是紧急时刻没有人在身边,曾经她向社区建议,自费在家装个可以求助的“平安铃”,没过多久,就有工作人员专门上门,为她免费安装了“电话保姆”一键通,“有时候打电话比较困难,特别是手机11个号码,有时候按错了,重来,装了这个电话,一按,马上号就出来了,方便到不得了,为老年人办了一件大好事。”

我市市区60岁以上老人目前已占户籍人口的21.9%,其中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提高居家养老水平,免去老人的后顾之忧,今年,我市安排专门资金,为全市5万户老人安装了“一键通”。

81岁的汪云芳老人也有不少高兴事,党员志愿者给她送来了黄手环,厨房里新换了节水型的龙头,“很小的事,但是我们都很感动,居民们也得好处,政府也为我们服务,我们很感动,所以我没有其他,我就做个文明市民,周围环境脏啊什么我帮着扫扫弄弄。”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市还创造性地开展了“党员义工365”活动,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参加志愿活动,推动全员注册、全面报到、全部参与,让全市28.5万共产党员做党员义工、当志愿先锋。

武进区依托党员干部进万家、邻里守望、双联双增、党代表工作室“四大载体”,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新北区推出“民事助理”服务机制,帮助群众办理各类事项近500件;天宁区以构建“15分钟服务圈”完善社会服务格局。

各部门立足实际,不断创新为民服务措施:市卫生局推出卫生惠民十大举措,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就医矛盾;市物价局推出“常州价格通”服务平台,促进平价惠民;市房管局在全市16个保障房小区成立“保障房爱心服务社”,着力做到民有所难、我有所助。

市政府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出了18条具体措施,为市场和企业“松绑解套”,加速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杜绝“明减暗增,变相审批”等情况的出现,确保“事项精简三分之一,时限压缩50%,按下限收费”目标如期实现。

惠民政策落实到基层,困难问题解决在基层,通过各地区、各部门、各个条线逐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党群之间距离近了、关系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