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方志馆正式开馆

来源:常州日报 2014/10/29 发布时间:2020-09-22 浏览量:14

国修史,方修志,家修谱。从建设提议、酝酿、谋划、决策、实施到最后竣工,前后共经历了10年的常州方志馆于今天上午正式开馆,与市民见面。

常州方志馆位于常州天宁区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选用清漕运总督管干贞故居西侧辅房进行布展,建筑共四进,为管干贞的读书房,建筑面积548平方米,分前厅、读书楼、后厅和柴厅,另有3个小院落。走进这座神秘的院落,仿若2500年常州历史浓缩成精华,在跟前驻足。

据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亚雄介绍,为遵循人的参观节奏和认知逻辑,馆体特别设置“志、地、城、人、文、魁、研”7大主题节点。

志:读方志,识方志之理

作为方志馆的开篇,志书的形制成为这个空间的重要元素。前院西侧主入口照壁如同园林一景,102字展馆前言刻于其上,圆形花窗中,前院的景致静静绰绰,如同志书的扉页。

入门右侧展厅,为方志解读空间,探寻常州方志历程。且慢,地面上也有玄机。凸显7大主题的7个大字按照"Z"型顺序排列于此,既丰富空间画面,又告知游客参观内容。

地:观舆地,晓地域之情

由“读方志”空间走出,步入前院。这一区域主要展示地理舆情,充分利用露天的庭院布置常州舆地大观,照壁落字“舆地”描述常州舆情;地面如同水中一页志书显现,以历代常州地方志记载的地图为蓝本进行写意创作,体现常州及其周边地域形制及风貌。

城:歌城府,知城事变迁

观完舆地,进入下一展厅:“城”,讲述常州的城事变迁。前厅一侧的廊道中,以时间为线索的时空长廊,“常州建制沿革”一目了然,细数常州之名的变迁。

进入前厅,在观摩常州城史大片《城纪千年》的同时,结合古常州城模型,追溯龙城繁华岁月;前厅东侧,述说常州职官政事;西侧墙面按时间顺序展示常州历代经济地位和经济特色,品味常州府城风华。

人:阅人迹,寻族系传承

方志与人的交集即为修志人。方志馆的中心位置——中院,利用室外空间,以写意雕塑手法创作修志名家三人群像;两侧的廊道罗列常州历史上的“名门望族”,有吴、萧、恽等十大望族。西侧廊道尽头墙面特别设置了互动展项“常州望族姓氏查询”,手机扫描二维码可实现互动查询,追寻自己的姓氏渊源。

文:览文化,赏史诗风流

文化主题所在处原为管干贞的读书楼。进前,一本方志打开,置于照壁前,其中一页设置常州府学建筑模型,另一页则以浅木纹雕刻的手法落字讲述常州府学的故事。

照壁一侧的木质造型墙,设置了三个互动查询屏,可互动查询 “常州文化名人”“常州文化名著”以及“常州文化学派”。

照壁另一侧,墙面嵌入常州特色风俗画卷——由常州画家季全保创作的《云溪盛景图》,中央一幅画轴打开,播放常州市井风情动画《常州吆喝》,传来“阔阔阔,卖糖粥,吃则你个肉,还则你个壳……”,地道的常州话,甚是有趣。

魁:仰文魁,数金榜题名

后院东侧,打造了一面艺术场景,墙面以季全保的《云溪春景图》为蓝本创作艺术壁画,地面设置状元池作为壁画的延续,池中参照北斗七星的方位布置莲花,池边设有趣味互动“江南文眼,幸运手印”,游客在此触摸手印,池中文曲星方位的莲花即会开启,雾气升腾,祈愿“高中”。

研:研史籍,探一方文明

后院的多功能书吧,承载着近700部本市志书,照壁之上悬“资政堂”牌匾,堂内布置“常州第一桌”、圈椅等,游客可赏常州诗咏,查阅方志史料。

据介绍,方志馆在展陈表现上也花了功夫。

首先,制作了3部专题纪录片。纪录片《方志之乡》,用国画的写意基调,讲述了常州作为“中国方志之乡”的历史成就和全国影响;《城纪千年》以时间为线索、数字模型为手段,动态演示了常州从开邑至清朝2000多年的疆域演变和城垣变迁;《航拍常州》由常州市陆志刚先生领衔航拍团队独家制作,唯美而震撼。

另外,还制作2台模型。用逼真的微雕,再造了康熙盛世常州的《府城图》,当年常州城内的府衙、府学和重要建筑历历在目、栩栩如生。“读书楼”内《常州府学》建筑模型,则再现当时常州府学的规模和气势,映衬常州教育历史的兴盛。

以画家季全保《双桂坊全景图》为蓝本的《常州吆喝》动画片也值得一看。循环播放的动画将旧时双桂坊商业盛景、名点名店、民间生活场景融于一体,再配上本土味实足的常州吆喝,让人驻足屏前、回味无穷。

常州名人辈出、望族众多,但囿于馆容,无法全面呈现。方志馆这次别出心裁,在选择吴、萧、恽、刘等望族代表的同时,启用了“数字化拓展”。现场观众只要用手机对准二维码“扫一扫”,便可获得“三份惊喜”:一是自己姓氏的“渊源”;二是自己姓氏在常州的“族系发展”;三是自己姓氏在常州的宗祠和宗谱。据了解,这个互动项目,其背后有多达30万字的资料作强力支撑。

方志馆后院有个小创意,即“江南文眼、幸运手印”。方志馆所在地——前后北岸——历史上是个创造科举奇迹的地方。在“白云溪畔,方寸之地”,出过5名状元、3名榜眼、3名探花和一大批进士,是公认的“江南文眼、幸运之地”。方志馆借“题”发挥,在“状元池”边设置了“幸运手印”,观众只要按下幸运印模,状元池中代表文曲星的铜质莲花座就会幸运绽放,意喻“魁星降临、祝愿无限”。

方志馆背后的故事

方志馆开馆,背后还有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不得不说。这些故事可能不会以正式文字刻划在方志馆正式的展板上,但却值得建设者和参观者记住。

方志馆有个“风俗”展区,长度不足6米,建设方却期望在这股掌之地,尽多展示市井风情。市地方志办公室打听到“南大街双桂坊美食城”董事长李宁、总经理盛雅琴手中有块“宝”,即动画版《常州吆喝》,据称当年投资高额。于是试探性提出“淘宝”设想,没想到董事长、总经理满口答应,还根据方志馆特殊要求,无偿补充了新的画面内容。

文脉“白云溪”在城市改造中早已消失。现在方志馆利用白云溪这块“风水宝地”,那能不能结合方志馆布展,重现白云溪当年盛景?前后北岸是“文眼”,那能不能还原“江南文眼”的旧时风貌?老房子画家季全保二话不说,无偿进入创作之中。

方志馆需要大量史料、照片和展陈实物,常州各方也一呼百应。《常州地方官》著者天宁政协、《常州姓氏》著者苏慎、老照片版权人陆志刚等提供了版权无偿使用;市楹联学会几上几下,征集、推敲、提炼、定稿,为方志馆配上“锦上添花”的楹联;市二中与美国校际交流曾获赠《康熙南巡图(常州府)》高清电子版,这次也无偿提供方志馆使用;金松群、孙燕云、白雪飞等非遗传人,则拿出得意的非遗展品供方志馆展陈;方志馆需要恢复故居匾额,管干贞后人管德全连夜联系90多岁的北京亲戚,回忆并提供历史信息;画家周俊炜、李平秋等为修志名家群雕,专赴苏州工作室为作品把关;为美化展馆,市园林局和红梅公园提供了环境绿植;市城建档案馆陆志刚领衔的航拍团队更无偿提供了震撼人心的《航拍常州》……

还有一事令人感动。新北区“名木农业休闲观光园”总经理袁建全,当他得知常州要建一座反映地方历史的公共文化设施——方志馆时,一向关注文化、热心公益的他,毅然捐赠一块价值不菲的独木红木桌面,用于方志馆研究阅览功能。

所有这些故事,无不蕴含常州人浓浓郁郁的“文化心”。

链接:国内方志馆的模式

国内已建有300座方志馆,共有三种模式:

一是立足于“藏”,收尽天下志书。如苏州方志馆,历经20年,投资上千万,收藏了国内完整的古志典籍,成为国内少有的地级市拥有较完整史志典籍的重点方志馆。

二是藏、展结合,在保持方志馆收藏功能的同时,注重方志知识和方志文化的普及。他们往往辟出一定馆容,围绕方志概念、修志方式、修志成果等进行展陈宣传。

三是立足于“展”,把较大馆容用于普及和展示。如余杭方志馆。

但是,国内大多数方志馆无论立足于“藏”,还是立足于“展”,都带有明显的“专业特征”,更多的是满足专业人士和文史专家的研究需要。尤其是大多数方志馆过于强化“收藏”功能,一定程度推动了重复建设,因为古籍志书往往需要高额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