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全国畅通工程的典范城市;这里,是全国少有的发案率逐年下降的发达地区;这里,是全国各地争相来参观取经的整洁之城
整洁,不堵,一座气质之城的灵动生命
城市具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和人文,可以说每个城市都是有其生命的,反映了城市的特点,人文特征的特质就是城市的气质。常州的不堵,整洁,几乎是每一个到过常州的外地人,脑海中最为深刻的印象。这,也就是常州的城市气质。
【市民感受】
出门即景,“城管找差”越来越难了
白墙黛瓦,小桥流水,菜园竹篱……史国民万万没想到,自己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田园生活。
史国良住在雕庄街道中村村委史家塘上村,地处高架沿线的城郊结合部。今年年初,高架桥沿线整治,半年后,中村村委换上了新颜。老史家门前清爽多了,新铺的水泥地10来米宽,能并排停两辆轿车;房前屋后的自留地,统一用竹篱围上,还修葺了花坛;20米开外的臭河塘,被打造成景观河。前两天,老史欣喜地发现,附近的一条河塘,有人在那里钓起了鱼。
老史算是尝到了城中村新面貌的甜头,而69岁的邵启林则是美丽龙城的积极参与者。邵老自称是个“挑剔”的人,连续三年,他都是“城管找差”的志愿者。上周五,他又跟随城市管理监督考评员,深入竹林菜场、百草园小区、钜宏综合市场找差,一路看下来,邵老的直观感受是“如今找差越来越难了”
长期做志愿者,敏感的邵老养成了出门就要“找差”的“毛病”,不过,他最近觉得,自己挑的“刺”越来越少了。
上半年,邵老参加毕业50年同学聚会,他说,家乡龙城有两点让从香港、美国回来的同学感慨不已,“一是四通八达的交通,二是干净清爽的市容环境。”
【新闻纵深】
怎样把马路扫干净,常州动了很多脑筋
自2013年开始,城市长效管理考评成绩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辖市区、市相关职能部门的综合考核,针对长效管理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常州创新考评方式,积极开展市长督查日活动。常州在城市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曾经引得全国很多城市赶来学习取经。
去年起,我市在整治城郊结合部、城中村、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市河道环境、低洼易淹易涝片区、建设工地、农贸市场等基础上,还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文明示范市、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全面开展了为期3年的 "931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今年市区计划实施综合整治项目352个,截至8月底,完成项目215个,占61%。
【市民感受】
出门买菜不关门,这事,真的有
上午9点半,青龙街道东风村委章家村,76岁的吴荷珍坐在自家门口择菜。谈起村里半年多来的改变,老人话多了起来,“你看这里的柏油路,不比城里的差吧?你再看这电子的围栏,一碰到,马上就报警。村里的健身广场,还是塑胶跑道……”
吴老太说,自从村里改造结束,不但村貌大变,最重要的是老百姓更安心了。“以前小偷小摸的事情很多,我亲眼看到一个大爷追小偷追出近一里地,还是没抓到。”去年改造结束至今,吴老太还没听过一户邻居被偷。因为小偷不来了,她现在出门买菜,有时门都不关。
“以前睡觉前,我要用手电筒屋前屋后照一通,看看门有没有锁好。”村民洪元章表示,他的这个“好习惯”如今已经丢了,“村里被电子围栏包围,小偷想进来,也得掂量掂量是否逃得出去。”
村主任陆洪根说,东风村委约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26人,外来人口是本地市民的两倍。去年4月开始到去年年底,村里进行了安防设施提升,新建120平方米社会管理服务站,内设警务室、视频监控室、服务大厅;安装高清探头37个;安装围墙和电子围栏1100多米,电子围栏接入监控室监控,“封闭管理加上一只18人的安保队伍不间断的巡逻,村里的案发率同比下降85%。”
【新闻纵深】
5年投入4.5亿,提升312个小区的安防设施
记者从市公安局了解到,和谐安民工程实施5年以来,政府累计投入资金4.5亿,完成了212个老居民小区、100个城中村和次新、安置小区的安防设施提升建设:安装单元电子防盗门1.32万扇、防爬套11.3万个、车棚地锁1500组6000米、电动门186套、电子巡更92套,新建和整修门岗395个、车库831个、围墙8.7万米、平安宣传栏(LED屏)300座。
在我市老小区实现和谐安民工程全覆盖,提高了“设防城市”建设水平,发案率持续下降,破案数不断增加、公众安全感稳中有升。据了解,我市近年来刑事和治安案件发案数逐年下降,其中“八类”案件发案数较5年前下降23%,命案发案数下降62%,老小区入室盗窃案件发案数下降40%以上,“三车”盗窃案件发案数下降30%以上,走在了全国前列。
【市民感受】
走高架,上班可节时30分钟
张自力家住常州老城区,工作单位在武进区,尽管两地有十多公里的路程,南北穿越常州城区,不过他却并不着急,从家门口开车上高架,半小时不到就能到达单位。
张自力感触良多:在高架道路未建之前,因为路上怕堵,时间不能确定,他们总要比预计时间提前一个小时出发。
“让这‘环’运行正常,是我们每日工作的重中之重。”交警支队民警告诉记者,以2013年到2014年为例,高架大队在龙江高架运河路、飞龙西路、青洋高架等设置4个临时检查点,开展集中整治2次,检查7座以上客运车辆60余辆,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0余起。组织警力深入高架道路沿线客运单位发放宣传材料200余份。切实保障了高架的畅通。根据常州市的相关调查,当地居民对道路交通状况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1.9%。
【新闻纵深】
交通智能化,常州在全国是典范
作为城市化进程的伴生现象,交通拥堵正成为全国各个城市面临的一个难题。数据显示,全国667个城市中,高峰时段市区机动车平均时速已在12公里以下。然而在国家模范交通管理城市常州,我们却可以看到全然不同的景象。目前,常州市区主干道周期性严重阻塞率仅为0.3%,高峰时机动车平均时速达29.2公里,两项指标远高于“全国畅通工程A类一等”管理水平。
常州的交通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是全国畅通工程的典范。坐在常州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宽敞的交通指挥中心里,全市各路口情况一目了然。交警告诉记者,近年来,常州仅在道路交通科技设施方面投入的资金就有5亿多元。现代化的交通指挥调度系统业已建成,利用物联网技术推广道路交通信号远程控制、交通诱导等先进技术,有效提升了交通管理科技含量和效率。
此外,今年以来,交警支队各辖区累计组织文明交通志愿者劝导活动225次,组织交通志愿者劝导活动6812人次,更新、增设交通标志779块,施划交通标线407处,累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279.7万余起。实施“贴单风暴”,贴单抄告违法停车35.8万余起。查处工程运输车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8701起,酒后驾驶1753起,不按规定车道行驶4.4万起,违法鸣号4420起……一串数据,穿出交警的努力,也印证了常州,是不堵之城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