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0月底,常州市“文明社区天天乐”群众文化活动演出已超过1.6万场,而达到了16408场。
据了解,这样的规模,在全国文化惠民活动中十分少见。
它通过让百姓唱起来、跳起来,真正让大家从心底里笑出来,传递社会正能量;通过让百姓自己演、自己评,真正让大家来参与城市文化建设,分享文化建设成果;通过有效引导、共同分享,真正让大家接受文明的洗礼,特别是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密切邻里关系,建设和谐社区。
台上台下
“快到我了,你一定要看啊。这是市舞协的老师教我们排的舞蹈,练了很久呢!”5月16日,寨桥水之韵、灵台湖滨等民间文艺队大秀拿手舞蹈,拉开了武进前黄镇84场连续演出的序幕;
“点燃那片枫林吧,青果巷——/我在凝望,那远远行来的飘飘衣巾……”10月25日晚,一场以“青果巷·枫叶红了”为主题的原创诗歌朗诵活动,因华音公益文化基金会(筹)的支持,在青果巷2号充满情韵的氛围中举行;
而在由天仁文化传媒公司运营的社区天天乐官网上,几乎每场活动都能找到现场再现……
据统计,自2013年4月起,“社区天天乐”把舞台送进社区后,第1年63个示范社区广场演出4227场、室内2112场,带动各类基层演出近万场,受益群众近200万人次。而今年85个社区,从4月到10月广场演出已达6945场、室内3124场。
在继续保持舞台“就近就便”、节目“自编自导”、演员都是“左邻右舍”等特色外,与上一年相比,今年的“社区天天乐”从过去的以社区创作为主,转为专业文艺和业余团队创作相结合为主;从原来的单纯“送文化”,转为文化部门专业人士提供指导、帮助编排、培养创作力量的“种文化”。
这种转变和突破,是在主办方市委宣传部多层次调研和多政策促进下,融合社会各方力量而形成的。
——优化服务模式,活动量升质提。钟楼区委宣传部组织的五大主题巡演,大大丰富了社区节目源;天宁区以街道为基础统筹协调,建立有关社团,让民间文艺团队充分发挥了作用;新北区整合全区文艺资源,每月一次调度会,调配调送节目已经做到全覆盖;武进和戚区则组建文艺团队,建设多样舞台,促进了城镇联动;而在金坛和溧阳,试点社区的数量和活动总量也都比去年增加了1倍。
——社会力量参与,品牌效应显现。今年以来,民间团体华音文化基金会(筹)10支演出团队进入示范社区,参与演出数百场;市文广新局和市文联推出文艺志愿者团队进社区,为社区演出进行辅导,培训文艺人才,并提供书画、摄影等专业培训;市老年大学、市关工委老战士艺术团、市供电公司、港华燃气、节水办、交通银行、人寿财保、中国剪报社、瑞和泰连锁商场和吟飞电子公司等单位,都进入示范社区进行共建共演。
——引领作用明显,社区特色鲜明。更多单位主动结合本地区中心工作策划节目,注重社区群众的期盼与需求,使“社区天天乐”活动内容更加富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通过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身边人感动身边人,使“社区天天乐”舞台成为文化惠民的新阵地、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载体、良好风尚的推进器、邻里亲情的润滑剂、和谐发展的稳定剂。
戏里戏外
6月20日晚,钟楼区企业职工才艺秀巡演在正方京城广场开演。街舞、对唱、相声等纷纷亮相,年轻人热情活力的演出,吸引了数百位居民到场观看。
钟楼区文化馆馆长孙茹说,通过“社区天天乐”舞台选拔出有才艺的企业职工,打通了社区与企业间的一堵墙。经过馆内的才艺培训,他们中的佼佼者与专业文艺者共同排出一部原创音乐剧《六号车间》,以身边劳模为题材,输入了“在常州都少见”的舞台艺术新元素,受到观众一致好评。
今年钟楼区委宣传部联合区文化馆,排演了钟楼新城建设成果展巡演、江苏省文化特色团队巡演、司法宣传进社区等5大主题群众文化节目,送上了“天天乐”舞台,加上幸福钟楼文化巡演和社区电影巡映,全年“社区天天乐”场次增幅在全市最为鲜明,总计达到1912场。
年轻群体的加入,也让很多新尝试出现在常州市“社区天天乐”舞台上。其中,年轻人里红到爆的“神曲”《小苹果》,一唱开就被引进了广场舞;结合不同年龄段编排的舞蹈动作,有的居然还成功申报到了知识产权。
更为可喜的是,参与者的年龄在不断变小。不仅有年轻志愿者来到江苏省特色团队专场演出、现场服务,100名小选手从全市各幼儿园、小学的10000名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常州故事大王,为常州市目前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代言,甚至还有婴儿在父母带领下参加“萌宝天天乐”爬行比赛并寻找玩伴。
在“社区天天乐”官网上,有一个极为准确的数字:全市现已有8829个家庭加入演出。这也意味着“天天乐”从老年人的独乐乐,演变成了家庭化、大众化、广泛化的众乐乐。
有形无形
“文明社区天天乐”试点社区从去年的63个增加到今年85个,总场次达到了16408场。无数市民表示,这是因为“社区天天乐”这道文化大餐,对上了大众的需求口味,它确实激发出了大家的欢笑,传递了社会正能量,也让大家接受到文明的洗礼,对于密切邻里关系、建设和谐社区更是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从诞生开始就与广场密不可分的“社区天天乐”活动,不断扩大了常州市的公共文化空间——
在潞城街道,新市民高戈挤在人群里,边津津有味地观看根据当地居民楼上楼下邻里关系编成的小品,边对身边的女朋友说:“这比窝在出租房里有意思多啦!”而在后台,74岁的张老伯表演完换下服装,不再回到麻将桌旁,又和太极拳友们一起上台,再次比划开了“双峰贯耳”。
在玲珑社区举办系列演讲活动,社区大学生们纷纷上台演讲《中国梦,我的梦》的同时,金坛西门“社区天天乐”则在文萃幼儿园配送动画片《神秘世界历险记》,收获了“小萝卜头”欢呼一片;
当荷花池吴萍艺术团的阿姨们穿着旗袍,在青果巷2号庭院里“酷”着造型时,新魏花园“社区天天乐”正在上演着戏迷会;
……
“社区天天乐”始终坚持舞台下移,走进社区,贴近百姓,从单一的广场逐渐增加到社区的讲堂、历史街区的老宅、书画习作室、多媒体视听室,甚至走进了毛衣编织坊、社区图书角、幼儿园……
在拓展这些有形公共文化空间的同时,无形的虚拟空间发展同样十分迅速:以“社区天天乐”官网为基础,全市众多社区通过搭建社区网、QQ群,甚至微信群,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圈子”——
在茶山街道社区刚表演完节目的许伯伯,一下舞台就把手机里让朋友帮拍的“杨子龙”扮相,通过手机客户端,直接上传到空间,立刻收获120个点赞;应邀参加中秋诗会首次登台朗诵的市民小孙,几天后在“朋友圈”看到自己成了微信“民星”,几圈转发,点击率高达3000多。这样的“文化圈”,如今在常州已经多如繁星。
怎样让“社区天天乐”真正从落地到扎根,从扎根到更加枝繁叶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缨和各相关部门开始了新的思考。下一步,要进一步让公共文化形成自我养护的力量,提升内生动力,相关文化单位要更加注重服务、做好引导。要进一步引导和调动全社会力量立体参与,让这项活动成为做好社区工作的有力抓手,更好地密切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更好地满足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成为全市百姓的“暖心工程”。
这是“社区天天乐”的实践依据,也是它的目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