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的公祭仪式,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祭。对于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来说,从1994年的第一次悼念活动,到今天的第一次国家公祭,这一步迈了20年。
1937年的今天,侵华日军在南京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大屠杀,三十多万同胞惨遭杀戮,在日军的大肆纵火抢劫下,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时间可以流逝,历史不容忘却,1985年8月,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在“万人坑”遗址上拔地而起,成为中国最早开放的抗战纪念馆。1994年的这一天,南京社会各界在大屠杀纪念馆举行悼念活动。往后的20年里,12月13号的这天上午10点,城市上空都会准时响起尖锐的警报。
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上世纪90年代,就有海外华侨呼吁设立“国家公祭日”。在2005年的第十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国家公祭日的概念。在今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把每年的9月3号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把12月13号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年7月,“国家公祭网”正式上线,南京大屠杀纪念由此提升到国家层面。
市民参加公祭日纪念活动
在我们常州,各界群众也以多种形式参与了首个公祭日活动。
上午的常州烈士陵园,松柏苍翠、国旗高挂,鲜花寄托着人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纪念。国家审计署南京办事处的几位工作人员这段时间正巧在常州出差,今天特意来到烈士陵园,寄托哀思,缅怀革命先烈。
一位南京市民说,“感触特别深,看到他们(先烈)为了革命事业而牺牲,觉得特别伟大,对于我们来说,要勿忘国耻。”
常州革命烈士纪念馆里陈列了大量的照片资料,珍贵的革命文物,生动的艺术作品,再现了我党、我军的斗争历史。短暂的公祭活动很快就结束了,但大家都认为更重要的是要从中收获铭记历史的责任、振兴国家的担当。一市民说,“我觉得公祭日一方面是缅怀逝去的人,但是在缅怀过去的同时,我们更要展望未来。”
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沈建钢这些天也一直在关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相关消息,他的大学导师,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兴祖是南京大屠杀研究第一人。他认为,灾难的历史,理应成为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沈建钢说,“公祭日的设立,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对我们今后的后一代来说,能够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就是不忘国耻,不忘“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牢记历史,对内,我们要按照国家的中央方针、政策,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中国梦的要求,我们努力来实现国家的富强,国家的强大,使得我们经济发达、国家稳定、军力、国力强大,从世界的角度来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整个世界,大家都要来维护和平,反对战争,反对侵略。”
公祭日活动形式多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在今天的首个国家公祭日里,常州市民们也在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心中的哀思。在我所在的浦北社区,市民们自发的前来,观看直播的公祭日活动。
公祭活动开始之前,社区居民们主动上台,讲述自己的亲历故事。1937年的今天,仅5个月大的徐美英被家人从南京送往重庆战时儿童保育院。而她的父亲作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直到几十年后才能与女儿重逢。
浦北社区居民徐美英说,“在机枪扫射的时候他幸免漏掉了,没有扫到他,他就躲到河沟的芦苇塘,那个腿就冻伤了。”
上午十点,南京现场的公祭活动正式开始,社区居民用默哀纪念死难同胞。聆听着习总书记的讲话,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更是在心中扎下了根。市民顾莉萍说,“今天我在看公祭活动的时候泪水一直在眼里,我们的国家现在就是朝着中国梦想的国家发展,历史存在了我们不能忘记,习主席讲到我们是一个追求和平的国家。”
武警战士参与公祭日纪念活动
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武警一中队展开一系列活动,要求士兵们牢记历史,勿忘过去,献身使命。
上午,武警支队一中队九十名官兵整齐列队,在庄严而肃穆的气氛中,面向国徽郑重宣誓。
这次纪念活动的主题是“牢记历史 献身使命”。宣誓活动过后,一中队的官兵们通过观看纪录片,回顾了那段惨痛的历史。上午十点,武警官兵们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随后,通过直播,他们认真观看并学习了习近平主席在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武警战士邹冲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时刻提醒着我们革命军人,牢记历史,不忘国耻。”武警战士何勇说,“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要靠强大的人民军队做支撑,也让我们全体官兵,牢记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勿忘国耻,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