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2014民生保障大盘点 新增养老床位3447张

来源:常州日报 2015/1/9 发布时间:2020-09-22 浏览量:14

在常美红配备“家庭医生”的背后

西林街道西林村老人常美红72岁了,多年前因糖尿病导致左腿截肢。这些年她很少出门,连医生叮嘱的定期体检也去不了。去年9月,西林卫生院医生带着专业仪器,专程上门为她体检。几天后,老人收到了体检报告,知道自己没啥大毛病,放心了。

不仅如此,老人还收到了印有医生电话的联系卡,身体有啥不舒服,她可以随时打电话给医生询问相关问题,预约就诊。老人终于体会到,自己这个普通百姓,也拥有了可以上门服务的“家庭医生”。

2014年,我市全方位推进卫生惠民工作,让市民得到了更多实惠。

全市新农合参合率100%,人均筹资标准达到515元,比上年提高20%,列全省第4位;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81%,超出省定标准6个百分点。全市城市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诊率达51.2%;农村居民在县域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诊率达85.6%。

全市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81%,居民签约率达28.6%,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0%。居民健康档案和就诊信息在各大医院、社区卫生机构实现了调阅共享。

用药检查负担更轻,为百姓减少药品费用3300万元,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作节省医疗费用超过2800万元。

妇女“两癌”筛查20万人,儿童口腔筛查3.8万人,市本级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60元,比上年提高20%。

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加入省集约式预约诊疗服务平台,专家门诊预约率达89%;所有三级综合医院配备自助挂号系统。

建成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了与市各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辖市区二级平台以及卫生监督、疾控、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推动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在所有辖市区推广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新增5个全国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

在小吕成立工作室的背后

去年7月,名牌大学毕业生小吕成立了自己的图文工作室。

之前,他已经成功应聘到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上海总部,但良好的平台和待遇却没能熄灭他的创业激情,尤其是在看到我市一系列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后,小吕毅然选择回常州自主创业。

根据我市出台的小额担保贷款新政,小吕顺利申请到了40万元创业贷款,两年中还能享受约3万元贴息优惠。这样一来,一直困扰他的创业启动资金问题迎刃而解。

对于百姓而言, “有事干、有钱挣”,才能“有盼头”。2014年,市人社局承担的“组织提供5万个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开展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3万名”等民生实事,全部超额完成。到当年12月中旬,全市共组织提供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6.2万个,开展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3.6万人。

通过“名校优才引进计划”“万名硕博常州行”系列活动,我市不仅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理想的就业岗位,更为全市发展充实了人才“蓄水池”。依托“金保工程”,我市还搭建了城乡一体的就业技能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并围绕城乡劳动者需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形成了“多级联动、多点培训”的工作格局。

同时,市人社局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从融资、社保等多个方面鼓励和支持创业就业,2014年又在小贷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市区户籍大学生开办网店也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贴息。

预计201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3%和10.5%左右。

在周三成老人“新电话机”的背后

三井社区的老年人在社区就餐

在邮电路周三成老人家中,一张A4纸大小的硬板纸上写满了家庭常用电话。有事要联系子女了,78岁的周三成老人就会照着硬板纸,拨出一长串号码,万一眼花按错了一个键,还得挂上重来。

而从去年8月起,周三成老人打电话再也不用这么费劲了。民政部门为他安装了简称“一键通”的老年亲情话机,除了可以一键拨打两个亲情号码,还有110、120、12349、紧急呼叫等6个按键。

“一键通”依托“12349”民政服务平台,实现养老服务与便民服务功能的统一,包括了生活服务和紧急求助两大服务体系。生活服务体系涉及的内容涵盖家政服务、家电维修、水电管道维修、房屋维修、门锁维修等15大类300多个子项目。而按下紧急呼叫键后,平台会联系老人亲属或所在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人员上门查看。

和周三成老人一样,户籍在常州的60周岁以上老人,都可以申请免费安装这样一部电话。

在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户籍总人口20.4%的今天,如何加快推进养老事业,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生活,成为“幸福常州”的必破之题。目前,我市已建成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信息养老的养老体系,并在向“基本养老全面、高端养老优质、相关业态繁荣”的健康养老服务业格局迈进。

截至去年12月中旬,我市新增养老床位3447张,总数达到3198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39.9张。新建或改建护理型床位1433张,市区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总床位数的40%。已安装5万户老年人家庭呼叫设备。

在陈雪上学故事的背后

2014年夏天,就读于钟楼实验初中的陈雪同学变成了“名校生”。倒不是家里帮她转了学,而是常州外国语学校与陈雪的母校开展一体化办学,两校在师资调配、教学管理、教学研讨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合作。钟楼实验初中也更名为省常中教育集团常州外国语学校钟楼分校。

两年前面临小升初时,陈雪很有主见地选择了钟楼实验初中,理由有两个:一是学校就在家门口,步行只要10分钟;二是校内环境优美宜人,现代教育设施齐全。但陈雪的妈妈一直有点遗憾——和其他父母一样,她希望女儿能接受名校教育,而钟楼实验初中的前身是一所农村中学,虽然当时已由省常中全面托管,教学质量有了长足提升,但与大众理解的名校还是有“一步之遥”。如今,与常州外国语学校实行一体化办学,陈雪和她的同学们真正进了名校。

2014年,我市深入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普通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为此,我市实施了大力度的教育布局调整,一年内实施中小学建设项目44个。

市民不难发现,优质幼儿园和实施义务教育的好学校建到了家门口。我市在省优质幼儿园就读的幼儿比例超过80%;35个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中,核心校积极向成员校输出优秀师资,去年全市有2300名教师进行轮岗,更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享受到了名师教育。优质教育并不仅仅属于常州孩子,流动就业创业人员随迁子女公办吸纳比例达90%。同时,我市高考本二以上录取率达71.46%,居全省前列;中职学生对口单招本科达线率连续15年名列全省第一,并实现了中职、高职、本科的贯通,初步形成了现代职教体系的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