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看蓝天
2014年12月,连续多日的蓝天白云让许多市民感叹,久违的好空气又回来了。王立林心情舒畅,他说,这里边也有他的一份贡献。
王立林是我市一家化工企业的货运司机,因为公司业务需要,他每周都要到中心城区送一趟货。“12月初,公司因为知道年底中心城区要禁行黄标车,特意更新了一批货运车辆。”他说,“老货车开了多少年我都记不清了,停车起步时常常突突突地冒黑烟,我有时候看着前方的雾霾,心里还真有点惭愧。”
去年12月20日,3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已经全天禁行“黄标车”,白天禁行的区域也扩大了44平方公里。2014年,全市共有近2.4万辆高污染的“黄标车”报废淘汰。
而老王的惭愧,也已经被欣喜替代。
不仅如此。“到2015年底,我市还有剩余的2万辆黄标车也将全部淘汰。”市环保局污防处处长王荣俊告诉记者,“空气质量将继续改善,尽快还市民一片赏心悦目的蓝天。”
2014年,我市出重拳防治大气污染,自年初起就明确了1208项大气污染治理任务。
——加快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严格建设项目准入门槛,新上项目实施煤炭减量替代和大气污染物现役源两倍削减量替代。2014年10月起,23家重点燃煤企业均使用含硫率低于0.7%的优质煤炭。全年淘汰燃煤锅炉465台,拆除懒汉炉820台。
——严控工业污染。完成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提标改造项目98项,47家企业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工作。
——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2014年10月起,各加油站(点)全面供应国IV车用柴油,用我市自主开发的“黄标车”电子识别系统,强化高污染车辆限行区管理。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全市已有132辆新能源汽车上牌。
——强化扬尘、油烟和秸秆污染防控。对全市各类施工工地开展扬尘专项整治,金坛市、溧阳市、武进区、新北区、天宁区基本完成餐饮达标街整治。加大秸秆禁烧管理力度,加紧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项目,2014年夏、秋两季,我市范围内共发现火点52处,与上年相比火点数下降了59%。
另外,我市各有关部门建立起了大气污染防治情况日报制度,并实施专项督查和巡查,及时协调处置问题。已巡查1500多厂次,对60多个典型问题均进行通报并公开曝光,督促整改。2014年11月下旬起,市环保局对重点污染源实行24小时驻厂监督。
据统计,去年我市共有231天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优良,较2013年增加了17天。
向下看河水
连续第9年实施“清水工程”,20条河道6个河塘70项工程完成任务
姚春林一家三口都是运河上的清漂工人。这些年来,他们一家子亲眼见证了运河水质在一点一点变清。
“河里经常可以看到鱼和螺蛳,天气好的时候,还有不少人在河边钓鱼。”老姚日前说。
毛师傅在关河上与老姚有过一面之缘。
“以前钓鱼得去鱼塘,现在家门口的水质好了,也有了鱼儿的影子。”毛师傅家住青山湾。爱钓鱼的他近些年来觉得,施展手脚的空间越来越大。
毛师傅说,钓鱼人对河道水质的变化最清楚:“从通济河到北塘河,再到关河,不少内河,我都去钓过鱼。近年来市河水质明显变好了,能感觉到市河上的排污口应该都被堵了,一些封闭的断头河也增加了换水频率。” 不仅如此。
2014年,我市连续第9年实施城区“清水工程”,采取“一河一策”进行整治,全年完成了20条河道、6个河塘的70项工程任务。
其中,对沿河7家污染企业进行了停产搬迁,对200余家企业进行设施改造,消灭排污口22个;对关河等20条河道实施清淤,电胜河等3条实施水系沟通,采菱港等2条河道拓浚,清淤量达72.2万立方米,护城河等21条河道河塘建成了全线护岸;对西界河等11条河道进行了部分或全程截污,完成工人新村等34个老小区和城中村的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截流;对韩区河等6条河道、湾里村等4个河塘实施以河岸塑形、底泥改性、生物培养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修复。
同时,我市2014年还加大了饮用水安全保障投入,长江魏村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6家企业全部停产或搬迁;建成50万吨/日滆湖备用水源扩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德胜河30万吨∕日应急水源地取水泵站项目;建成溧阳市15万吨/日中心水厂,继续推进金坛市20万吨/日长荡湖水厂一期以及长荡湖清淤工程。
加快集中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溧阳市南渡新材料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和武进区武南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处于试运行阶段,基本建成溧阳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金坛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建和戚墅堰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全市新增污水管网141公里,完成35个居民小区污水接管,城市、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4%和65%以上。
积极推进面源污染治理,金坛、溧阳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系统已完成80%的工程量,15个循环农业工程完成85%工作量,完成13个畜禽养殖场整治工程。推进重点断面达标整治,完成采菱港综合整治工程,有序推进藻港河、新沟河综合整治。
我市敞开公园综合效益项目获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
我市以花为媒提升敞开公园综合效益项目日前获得2014年“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这是我市2014年度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
到2014年底,我市市区敞开公园数量达到65座,总面积1600余公顷,相比2002年9座、不到130公顷的规模有了大幅提高。
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公园文化品牌,形成市民赏花月历,努力使敞开公园成为常州市民的乐园”发展思路,对全市重点公园的花展进行了总体规划。目前已形成红梅公园的梅花、圩墩遗址公园的桃花、荆川公园的海棠、东坡公园的牡丹、紫荆公园的月季、荷园的荷花、西林公园的桂花、青枫公园的菊花8大花展。同时,各公园还充分利用公园场地积极开展其他园事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环顾左右看新绿
全市“生态绿城”建设一年“增核”9600亩“扩绿”17000亩“联网”400公里
东边:年轻的爸爸王森想要趁着艳阳,在这个周末抱着不到半岁的宝宝去离家不远的丁塘河湿地公园逛逛。他已经想好了,等孩子大些,要常带他来这里看看植物、认认飞鸟。
南边:垂钓爱好者张先生一早就驾车到武进高新区低碳公园钓鱼,坐了半小时,虽然没有一条鱼儿上钩,但他也收获了不少:“宽阔的水面,白鹭时不时掠过,这种新鲜的视野和风景,值得来坐坐。”
西边:南至思母桥,北至华阳路,依着金坛下塘河的一条500米生态廊道,已经成为附近居民休闲散步的必经之路。家住紫竹苑小区的陈红梅阿姨,每天都要到这里来走一走。
北边:紫薇、香樟、合欢、栾树、水杉等,几十种乔木、灌木正在常州最北端的录安洲生态林里扎根,等待春天的到来。在生态林里,建设者们还修建了多条机耕道,展现原始生态之美。
尽管是寒冬,这个城市还是被浓浓绿意裹挟,形成了清新秀美的独特宜居环境。
这一切,得益于我市去年全面启动的“生态绿城”建设项目。一年中,全市共计“增核”9600亩、“扩绿”17000亩、“联网”400公里,整个城市完全打造成了一个大花园。
武进区环湖东路、中心城区新堂北路、棕榈路、大明路生态绿道、金坛长荡湖环湖路、溧阳南山花园绿道等13条生态绿道基本建成。
城北郊野公园、宋剑湖湿地郊野公园、郑陆郊野公园、金坛下塘桥郊野公园和溧阳燕山公园二期启动建设。
丁塘河湿地公园、泰山路与龙城大道交叉口绿地、天宁区政府地块配套绿地等10个城镇公园绿地项目完成建设。
武进太湖湾保护区山体复绿工程、新北长江重要保护区综合整治提升工程等6个项目完工;小黄山生态资源调查完成。
长江沿岸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完工。
包括国家级生态镇(街道)、生态村、生态工业园、生态农业园等93个生态细胞创建项目相继完成。
据了解,“生态绿城”建设工程,在去年十件民生实事满意度市民调查中名列第一。其中,开放公园和绿地的建设,尤其是生态绿道的建设,为市民新增了观光、健身、郊游的场所,尤其受到市民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