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2014年工业经济与信息化发展“成绩单”

来源:常州日报 2015/1/30 发布时间:2020-09-22 浏览量:14

工业,历来是常州经济的主体和脊梁。2014年其发展的步伐是否稳健?发展的质态是否优良?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利税增长16.9%、利润增长17.9%,常州市工业经济总量规模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的地位稳步提升。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如何保持定力,趋利避害,顺势而为,谋求常州工业强市的新作为?

“三位一体”发展战略加快转型升级,“重大项目深化年”引领结构调整。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政企同心、风雨同舟、攻克时艰,在新常态下走得更稳、走得更远,为打造常州经济升级版和智能制造名城作出新贡献。

2014年全市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成绩单”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195亿元,增长11.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60亿元,增长11.4%,增幅苏南第二。

◆完成工业投资1680.2亿元,增长11.1%,工业技改投入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60%。

◆新增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2家,累计达17家;新增工业星级企业10家以上。

◆单位GDP能耗下降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达到90。

◆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综合指数达到91.75,常州科教城被评为国家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

◆为民办实事“政府免费WiFi上网工程”群众满意率名列前茅。

“三位一体”树立新标杆

◆通过推进十大产业链建设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双百”行动计划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创新驱动培育“十百千”创新型企业,设立“三位一体”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市、辖市(区)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6亿元对企业设备购置、“机器换人”、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项目进行补助和奖励。

◆十大产业链产值规模占全市比重超过30%,占比较去年提升近3个百分点。

◆完成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30.9亿元,增长15.4%,增幅全省第三、苏南第一。

◆上上电缆入围世界线缆企业规模“十强”,被评为中国线缆行业最具竞争力企业第一名。

重大项目实现新突破

◆成功引进东风、北汽和众泰汽车整车项目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

◆新增央企对接签约合作项目9项,签约总投资金额超过200亿元。

◆百项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33亿元。

◆恒立液压挖掘机专用高压柱塞泵及多路控制阀项目和戚研所高速动车级齿轮传动系统工程2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工业强基”专项,常州市连续两年共4个项目入选,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天合光能光伏微网研究和分布式发电示范等26个项目入选省工业强省“六大行动”重点项目。

绿色制造取得新成效

◆全市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呈现“两降两快”态势:能耗下降,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任务;重工业比重下降,由2011年的81.3%下降至77.9%;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2.5%;落后产能淘汰步伐加快,全年淘汰落后产能:炼钢70万吨、稀土1.2万吨、炼铁50万吨、化纤1.2万吨、印染1.63万吨和1.15亿米、铸造8.5万吨、电镀1万吨、光伏560吨和1500万片。

◆持续开展化工专项整治,累计关停并转化工企业1431家。

◆提前一年超额完成新能源汽车三年推广应用目标任务。

民营经济焕发新生机

◆实施加快民营经济转型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产值7225.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达64.5%。

◆全年新增私营企业18256户,增长35.5%、新增个体工商户44624户,增长15.1%。

◆出台《关于促进我市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的实施意见》,全年“小转轨”220家以上。

◆新增光洋股份、亚邦染料2家民营上市企业, 8家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Q板、E板挂牌企业达到66家,江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9家。

◆佰腾科技有限公司中小企业创新成果电子商务平台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技术平台,常州市复合新材料产业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建成市“高、精、特、新”设备和技术服务中心信息平台及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

创新驱动提升新活力

◆东风农机、华鹏变压器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常州市已累计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家(累计 12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6 家(累计212家)。

◆南车戚研所成为常州市首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11个产品被认定为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位居全省前列。

◆工业设计全省领先,拥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级11家。第三届中国设计创新大会暨首届中韩设计创新论坛在常举办。

◆全年完成兼并重组22起,涉及金额超过75亿元。

优化服务拓展新空间

◆全年为20多家企业协调解决用电用气方面的困难,推进天合光能等21家企业与发电企业签署直购电协议,减少电费支出近4000万元。

◆组织企业申报国家和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全年向上争取超3亿元。

◆组织经信系统机关干部走访404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汇总反馈企业意见建议1000多条;选派29名机关干部赴企业开展挂钩服务工作。

◆建设“常州市社会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库和服务平台”,社会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强无线电通讯安全保障,共查处“黑广播”2个、“伪基站”8个;圆满完成青奥会等重大活动无线电通讯安全保障任务。

◆组织企业“创新与发展”报告会等系列培训活动,全市企业各类培训超过5万人次。

◆全市24家融资性担保机构为1883户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12.44亿元。

“智慧常州”创造新生活

信息技术让百姓生活和社会治理更加便捷

■民生服务:

社区平台实现100%电子台账,社工服务效率明显提高;

教育云搭建起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间互动交流的渠道;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让全市上百家医疗机构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

“一键通”工程为近2万户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了快捷服务手段;

“掌上公交”、“掌上价格通”、“乐游常州”、“常州人才”、“常州网”等手机APP应用,为市民交通出行、生活消费价格、休闲娱乐、招工招聘、困难求助等提供了实时咨询渠道。

■社会治理:

推进阳光政务,实现6000多项行政权力网上运行;

建设数字城管,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

推进网上电子报批服务,缩减规划审批用时1/6以上;

建设网上办税大厅,实现“全天候”便民办税服务;

实现监控视频和GPS信号等公共信息共享,提高交通监管水平;

建成地下空间数据采集系统,地下服务设施、停车场、商场以及可开发空间一目了然;

开通“村务通”平台,将农村财务、事务、农务、计生等信息实时发送到农民手机上。

信息产业让城市经济腾飞插上智慧翅膀

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912亿元,增长13.7%;软件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收入突破400亿元,增长31%,实现四年翻两番。瑞声科技等3家电子信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国光、天地自动化、翔云测控等7家软件企业营业收入突破亿元;国光公司连续多年入选全国软件百强;全市通过认定的软件企业达350家,国产软件产品达1222只;瑞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实现全省信息安全技能竞赛“三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