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最好的风景,就是文化的绚丽绽放。“十二五”期间,常州市委、市政府在着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始终坚持以文化建设彰显城市地位、推动城市发展。
精彩演出不断 文化惠民乐万家
家住荷花池社区的周亚群老人,是常州华音爱乐合唱团的团长。作为文艺爱好者,他发现,从去年开始,一些原本要掏钱看的高质量的文艺活动,隔三差五地就在家附近免费上演。“把一些高雅的艺术直接贴近老百姓,为百姓服务,文化为民、文化惠民。”
过去一年,“文明社区天天乐”活动,全年演出8793场,参演群众达15万多人次,惠及市民230万人次。新添的“文化100”、“文化点亮生活”两大文化民生新品牌,不仅在时间上,首次实现了文化惠民工程的全年覆盖,提供的舞剧、工艺美术、各类展览等共计400多项免费文化艺术活动,还使高雅艺术成为龙城百姓的日常享受。
票友莫秋玉介绍:“因为这些活动非常的百姓化,不仅可以看高高在上的名家演出,我们普通的百姓也可以随时随地的粉墨登场。”
2015年,“文明社区天天乐”在全市101个示范社区演出8793场,参演群众超过35万人次。去年金秋季节和12月份开幕的“文化100”、“文化点亮生活”两大文化民生新品牌,从时间上与“文明社区天天乐”无缝对接,使文化惠民工程实现全年全覆盖。
2015年,我市文化部门还面向市民推出“文化惠民四个演”、“农村文化三送”2万多场,扶持群众文艺特色团队100支以上,全年文化惠民受益人群超650万人次。
打造文化精品 事业产业双丰收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式获批,京杭大运河常州段成为常州第一处世界遗产;“道德讲堂”进一步深化形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十二五”期间,常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迎着午后的冬日暖阳,家住桃园新村的居民杨敏,又和几位老姊妹来到了小区门口,沿着运河北侧的景观带散步谈心,兴致高的时候,还随口哼唱了几句拿手戏。“运河整治后,我们老年人天天晚上到这里来散步。大家新村上的人都双手拍着叫好,老年人有了活动的地方。”
紧邻运河的桃园新村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旧时的航道变身风景区,在美化市民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成为常州文化突围的新载体。位于大运河畔的运河五号、篦箕巷、西瀛里酒吧街、东坡公园景区等,已成为常州文化旅游的新符号。
天宁区舣舟亭社区居民金璇介绍:“住在运河边已经二、三十年了,亲眼见证了政府治理环境带来的变化。作为常州人也很自豪。”
80后小丁来常州创业已有10个年头了,每个闲暇的周末,他最喜欢和朋友一起到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一家茶室小坐,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古朴的布置,让大家在现代生活中品味到历史。
2015年,我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取得成功。目前,“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渠道投入”的名城保护机制,也正在不断完善之中。
常州历史文化名城地方文史专家组组长邵志强介绍:“其实历史文化名城这个称号拿到后,和老百姓的生活更融合在一起了,我们的目的是,让常州的历史文化完全在这座城市活态的展示出来,告诉我们的子孙,这座城市,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十二五”期间,常州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总数达到12部,获部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达4210万元,均创下历史新高。在中国文化城市100强中,常州名列第二十二位。
常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陈建共表示:“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民生改善、艺术精品生产和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勇担当、用心做、创新干,让更多的文化发展成果与市民百姓共享,让我们这座城市更加充满活力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