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生命·温暖寒冬”,市卫生计生系统职工无偿献血月活动3月9日落下帷幕。从市中心血站了解到,近一个月来,仅市卫计委属各医疗卫生单位就有1185名医务工作者参与,累计献血约31万毫升。
每年冬季,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出血患者以及创伤性病人都比往常要多;加上临近春节,不少患者选择赶在年前做手术,导致医院手术量增加。另一方面,受气温以及购物方式影响,街头献血量大幅减少,导致采供血矛盾突出。
为此,我市卫生计生系统便在冬季积极开展献血月活动,至今已是第8个年头。
市三院临床药学室的朱珊梅是稀有的“熊猫血”,每次无偿献血的队伍中都能见到她的身影。“熊猫血比较罕见,所以我想尽量多献几次,万一正好有人需要呢?”
市七院烧伤整形科副主任医师张承飞刚从手术台上下来,便从经开区驱车赶往市中心血站,撸起衣袖开始献血,尽管献完血马上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了,他的脸上却始终带着微笑。“献血是救人,当然开心啦。”
市妇幼保健院的施海文隔夜值班,工作一结束就赶来献血。“我从1998年就加入无偿献血队伍了,作为医务工作者,抢救的场景看过无数遍,对自己来说只是一点点血,但危急时刻就有可能挽救一条生命,所以平时只要身体允许,自己很乐意尽一份力量。”
他们,正是我市医务人员积极投身无偿献血的一个缩影。
夫妻携手共献血
成了一道“风景线”
“虞医生,吴医生,今天是献血,不是领结婚证,你们夫妻俩一起来嗒?”
3月4日,8点半不到,妇保院临时献血点人头涌动,一早,该院医护人员就陆续前来无偿献血。
献血队伍中,有虞斌、吴贤这样的双职工夫妇,夫妻俩从谈恋爱开始,就陆续献血,如今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
市六院骨科主任郭海滨平日经常要上台手术,可无论多忙,每年的无偿献血从未缺席。然而郭海滨的献血身影并不孤单,他的妻子——市六院血液肿瘤科四病区护士长徐华总是陪伴在旁,两人的鲜血各自流入血袋时,相视一笑。
郭海滨说:“自从知道自己是‘熊猫血’,每次献血我都尽可能参加。”
市一院财务科汪浩和陈筱艳也是每年夫妻一起来参加献血活动,至今已经连续6年了。
大年初三,血小板告急
他从宜兴丈母娘家赶回献血
年初二下午,陪妻子回宜兴娘家的张建伟接到了一个电话——“站长,血小板库存几乎见底了,还不够几家医院临床预约的量,过年期间实在找不到人了,怎么办?”
“这样吧,我明天赶回来献,再联系下站里其他人员。”当天晚上,面对一整桌丰富的年菜,张建伟只吃了些蔬菜,第二天一早便驱车赶回常州。
血样显示所有指标合格,张建伟躺到熟悉的献血椅上,撸起袖子,献出了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作为经常紧缺的O型血,这已是他2016年以来第二次献出血小板了。
近几年,张建伟最常捐献的便是血小板,他解释说:“2015年我市血小板使用量达7000个治疗量,较2014年增幅40%。今年春节期间,平均每天血小板使用量达15个治疗量,然而血小板的保存期极短,仅有5天,医院通常提前1-2天向我们血站预约用量,但春节期间不少人暂离常州,街头人流量也少,有些无偿献血者因为年菜吃太好,导致指标不合格无法捐献,因此每年这时候血量都特别紧张。”
据了解,春节过后南京鼓楼医院就曾因缺血而暂停了30%的手术,省内多市陷入缺血,而在常州,医务工作者们身先士卒,一袋袋热血温暖了寒冬,也保障了病患的临床用血。
除了干细胞还没配型成功
所有的成分血他都献了个遍
市二院血液科主任卢绪章每天都在和各种血液病患者打交道,对他来说,血液的输送是件稀松平常却又异常神圣的事。
2012年,一位临产孕妇即将被推入手术室,医生将为她进行剖腹产,然而孕妇的血小板极低,必须输血后才能手术。剖腹产等不得,医院里却又没有血型相符的血小板可输。与孕妇同是B型血的卢绪章赶到血站,当场献了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最终手术成功完成。
“白血病、恶性贫血、骨髓移植等在化疗后的需血量都不小。”卢绪章解释说,像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患者,每天都要置换2000-3000毫升的血浆,直到病情缓解,通常来讲需要一周左右,也就是要消耗上万毫升的血浆。
“献血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遥远’的好事。”卢绪章笑着说,“在这里,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患者对生存的渴望,对血液需求的迫切。正因如此,整个科室的医生,除了身体条件不符合的,每年都会参加无偿献血。”
参与过许多危重病人的抢救
他希望自己的血也能救人
2月25日上午,市四院新北院区职工之家的献血登记处、血液检测处、抽血处围满了人,有的穿着工作服在和前面的商量,能不能让他先献,等一下还要去上班的;有的是从怀德院区赶来的,也有刚下夜班匆匆赶来的。
第一个走进献血现场的是手术室的男护士蒋建烨,这是他第三次参加无偿献血了。
“在手术室,经常抢救危重病人,输血是最常见的抢救方式之一,经过我手里的血袋已记不清是多少了,很希望能有一次能拿着自己的血给病人输注!”蒋建烨挽起衣袖,殷红的血液缓缓地流进了血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