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灯会盛况,这么炫的场面你绝对没见过!”“快过来看,这个戏演得滑稽!”“高跷这么踩,好些年没见过喽……”“不点花灯月不圆,热热闹闹,才有年味儿。”从元旦到元宵,这样的欢声笑语始终洋溢在全城的各个角落。
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文联、龙城旅游控股集团主办,常州日报社、常州广播电视台协办的“文化点亮生活”大型惠民行动,去年12月19日正式启动后,贯穿了元旦、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至3月底圆满落幕。3个多月时间里,共组织了180项活动,惠及市民120万人次。
逛灯会、看演出、品戏剧、猜灯谜、领春联、非遗展演……一场场文艺演出依次登台,一个个民间艺术项目绽放光彩,组织者感受着发现美、创造美的快乐,参与者享受着更鼓劲的精神食粮,传统新年也因而积累着更充实的文化力量。
民俗风情,传统风尚,地方文化,这里都有
“文化点亮生活”大型惠民行动围绕“文化迎新年、浓情中国年、花市灯如昼”三大主题,以迪诺水镇为主会场,辐射辖市区、街道、社区。
其中迪诺水镇以灯会为主题,推出了常州特色非遗民俗展演、特色非遗工艺美术展、特色手工艺展、“花市灯如昼”大型综艺展演等52项传统民俗活动,舞龙狮、踩高跷、荡湖船、太平猴灯、傩戏傩舞、常州山歌、小热昏、扎花灯、捏面人等各具特色的民俗展示也再次绽放了活力。
整个惠民活动期间,我市的专业文艺院团和各文艺家协会为市民演出了滑稽戏《全家福》、常州评话《白泰官》、传统锡剧《珍珠塔》、“中国梦·常州情” 歌舞演出等30余场(次),举办了“文化点亮生活”摄影大赛、中国画名家小品展、中国女画家作品展等25场(次)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让广大市民在享受传统节日闲暇的同时,欣赏到各艺术门类最高水平的艺术创作成果。
此外,千人广场舞秀、千名小书法家写春联、“心中的灯”少儿绘画比赛、旗袍秀以及各类文艺表演也为爱好文艺的市民提供了展示、学习和交流的舞台。专业文艺与群众文化相融合,提升了市民的艺术涵养,也为丰富龙城百姓的节日活动增添了亮色。
使出浑身解数,文艺志愿者们将才华尽数展现
冬日寒风阵阵,却挡不住文艺志愿者们的热情。这群来自市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等协会和团体的艺术家们,带着一曲曲欢乐歌谣、一幅幅翰墨丹青、一张张感人图片来到群众身边。社区舞台上、居民楼栋前、喧闹集市里,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民间文艺专家指导你贴对联、猜灯
在北大街社区举办的3场对联、民俗、灯谜讲座,不仅座位坐满,四周也都站满了人。春联知识讲座上,不少市民特地带着小本子过来,记了满满的几页纸。当主讲人马士勇讲到“古代人右为上,对联一般将上联贴在右边,从右往左阅读”时,不少居民异口同声,“哎呀,原来我家的贴反了啊!”讲到“有些对联不合格,不能贴在门上”的时候,马士勇举了个例子,“春来羊起舞,雪化马归山。乍一听很美很有意境,但是归山是一种婉辞,我们在隐晦地表示某人过世的时候,会用这个词语,”有市民立即表示,去年家里还贴过类似的春联,以后一定会多推敲。
南大街和淹城的两场“闹元宵猜灯谜”活动更是万人空巷。一千多条灯谜,由专家们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挖空心思”编纂而成。马士勇回忆,活动当天篦箕巷水泄不通,不少市民猜出的谜底,都是常州的地名、商店名、街道名、名人等,让他们倍感亲切。
“有了文化点亮生活的平台,活动可以更密集,组织可以更周全,成天埋头在书斋研究的专家们,也能将自己研究的宝贝展示给市民们看。”马士勇说。
专家点评你的“得意”画作,还有机会参展
本次“文化点亮生活”系列活动,市文联美术家协会承办了七八场,其中最受欢迎的要属今年1月中旬举办的美术作品点评活动。
活动当天,众多市民拿着自己精挑细选的“得意”画作前来现场。针对每幅画的不同特点,市美协主席张冬桥也现场点评:“中国画还是以墨为主,这幅画色彩用得太多”,“作品题目和落款占到了太大篇幅,反而喧宾夺主”。每指出一处修改意见,周围就要围过来不少人“凑热闹”。遇到有些七八十岁的,张冬桥就慢慢讲、大声讲,老人在听清楚了之后还会微微点头说“我回去再练练”。
不少参与者表示,与专家零距离交流,多年没有“开窍”的地方一下子就恍然大悟了,一些人对美协的展览也跃跃欲试。而张冬桥也答应爱好者们,美协有专门的新人美术作品展和单项画种展览,就是给普通爱好者提供舞台,但是现在他们要做的,还是“要多出去写写生”。
你方唱罢我登场,文艺爱好者们过了不一样的节日
他们也许是你的邻居,如今却成了舞台上的明星——一大批文艺爱好者们在“文化点亮生活”的舞台上闪耀登场,一个个“小舞台”也由此聚合成了全市文化的大舞台。
打造一个舞台,让沉寂多年的“踩跷”又绽放活力
咣当咣当、咚咚咚咚,2月19日下午,一场“闹元宵”非遗展演在恐龙园迪诺水镇大舞台举行,伴随着伴着响彻上空的锣鼓声,踩着30公分的高跷,18名女演员演起了“八仙过海”。
西夏墅的踩跷传承人、76岁的吴国才说,“如果没有这样的舞台,哪有这么多年轻人关注,更别提加入我们了。”
作为新北区的区级非遗项目,西夏墅高跷曾得到过外宾的赞赏。但多年来传承并不顺畅,20多年前的那支高跷队,由于一些成员退出等原因,一放下就是好多年。
“半年前,新北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找到我,问想不想拾起高跷。”吴国才说,大家对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很有感情,立即就答应了,之后就组织人开始练。
“一个老观众对我说,小时候看集市上踩高跷就知道过节了,现在重温那时情景,满满的回忆。”吴国才说,现如今高跷队正渐渐恢复元气,成员们还玩起了花样,加上了健身操等元素。
传统文化的光,从照亮一个孩子到照亮整个家庭
“女儿开始学会关心人了。昨天看我刚坐下来,小丫头就跑过来帮我捶背捏肩。”说起12岁女儿张喆一近来的表现,市民吴霞挺感慨:“看来,孝亲课堂的活动让她挺受益。”
2月3日,在新北区三益书屋开展了一场经典诵读孝亲故事会,10个6至12岁的孩子分享了二十四孝中的10个故事,并现场向自己的长辈奉茶、行鞠躬礼。
当天,张喆一讲完故事《孝感动天》后,双手将一杯热茶奉到了父亲面前。吴霞说,平时不大流露感情的丈夫,事后满面笑容地说“心里暖融融的。”
“那天,原本容纳60多人的屋子,硬是挤进去90多人。”三益书屋的负责人薛建刚说。
令他更惊喜的是,活动虽结束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却未消退:一些家长向他打听,说自己想跟孩子一起学传统文化;还有家长自愿做义工,为公益读书活动尽力;听说三益书屋常老年人在此读书,常工院和河海大学的一些大学生也自发成为义工,一有空就来给老年人读报纸。
“传统文化好比一束光,可以点亮一个孩子,再通过孩子照耀整个家庭。”吴霞现在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