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卫计委:改革共享 全力推进“健康常州”

来源:常州电视台 2016/6/27 发布时间:2020-09-22 浏览量:15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三五”期间,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保障城乡居民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

永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13年与市第一人民医院结为了医疗联合体。市民在这里不仅可以通过“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进行就诊,还可以直接接受市一院医生的坐诊治疗。

病房里,85岁的市民颜柱秀正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康复训练,此时的她已经可以下床走动。两个月前,颜柱秀突发脑梗塞,导致左侧肢体丧失知觉。家属将她送到了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医院卫生工作比较讲究比较好,社区医院现在也跟上来了,这里床位很空的,辅助房屋也很多的,医生态度也很好。”

颜柱秀的主治医生,是在这家卫生服务中心挂职的市一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黄金忠。黄金忠说:“下来以后对整个社区医院的医疗条件、环境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然后我就能够知道哪些病人能够适合转下来,进一步的进行治疗。”

当天,正在全市各地了解医改项目进展情况的市卫计委主任王莉,来到现场了解基层医联体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还是要探索我们医联体内的政策保障,包括我们的管理制度,创新新的管理模式,一方面是协助、加强我们社区服务中心的管理,也能发挥我们大医院专家的骨干作用。”

“让医疗技术跑,代替病人跑”。在永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三、四开设神经内科专家门诊,由市一院专家坐诊。三年来,中心门诊病人数量增长了50%,上转门诊2101人次,三级医院下转住院37人次。

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王莉表示:“现在在基层看病就医的人明显增多了,希望把专家资源下沉下去,在基层解决疑难杂症的就诊,同时我们的专家在那同时也能对我们基层医疗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开展一些学术交流、技术辅导。”

今年以来,我市继续深化医联体建设,推进8所大医院与26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疗联合体,建设21个专科380张共建床位。同时,再次选派17名市级医院业务骨干到基层社区进行帮扶。全市专家联合诊疗服务模式继续深化,正在建设8个以上多学科协作诊疗中心。

市民们如果来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已经完全不需要带之前纸质的病例了。自从中心接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后,实现了社区卫生信息的互联互通。

40岁的钱晶刚在医生面前坐定,医生便对她的历次就诊情况了如指掌。在社区卫生信息系统里,辖区内居民每一次的就诊信息都有准确的记载。“以前生过什么病,在医生来说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判断,对我们的治疗也有很好的效果,互相之间我们的医患关系也是很好,来了有很多医生甚至能说出病人的姓名,对病人来说对医生的信任度也非常高。”

通过“智慧健康”试点项目,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社区卫生服务。计算机平台会根据居民健康档案,自动推送适合居民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

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王莉介绍:“用信息化支撑规范诊疗,对老百姓能够提供一个多维度的服务,通过数字电视、卫生计生信息网站、移动医疗APP,在网上进行多媒体的多元化的,实现网上预约、体检信息的查阅。”

“十三五”期间,市卫计委将围绕“全民健康”战略,加大推进卫生计生整合发展、医疗养老结合发展、健康体育互为发展、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同步发展,最终基本建成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框架。

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王莉表示:“还是要扩大公共卫生的服务,加强重大疾病的防控,逐年提高公共卫生人均经费的标准,保障水平更高一些,在原来十二类45项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把这些事实做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公共卫生服务。做到一户家庭有一名签约家庭医生,一个居民拥有一份电子健康档案,一人拥有一张健康管理卡。推进智慧医疗建设,探索大数据应用。建设现代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医疗卫生监管体系,最后实现建成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框架,惠民利民和便民的目标。”

“十三五”期间,常州卫生计生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提升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市本级按照人均不低于70元标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溧阳市、金坛区和武进区按人均 不低于50元标准落实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

在12大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将一些服务对象广、干预效果好、成本效益高的项目纳入服务范围;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合格率和使用率分别达到90%、50%;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标准化的妇儿门诊和计划生育科的比例超过80%;

全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综合水平比2015年提高20%。

记者感言: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全面深化医疗改革,再到“智慧健康”项目的逐步普及。“十三五”期间,市卫计委为常州人民绘就了一幅新的健康蓝图。未来五年,常州12大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扎实推进,将会给越来越多的群众带去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