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的要义,在于科学谋划人民福祉。
回顾常州这5年,不难发现,从社保、住房、教育、医疗到就业和发展机遇,从普惠制惠民政策到困难群众保障网,全市百姓的获得感显著提升。
“织密民生安全保障网”。5年来,常州全面实现了低保、孤儿、优抚等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供养保障标准的城市并轨,全面实施了尊老金、养老服务补贴、困境儿童分类救助、免费婚姻登记、惠民殡葬等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实现城乡全覆盖,全市养老床位总数达40434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47.5张。连续两届获得全国慈善最高荣誉——慈善“七星级”城市称号。
“民生事多,饭碗事大”。5年来,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0余万人,援助困难群体就业5.4万人,全市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商、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均实现大幅增长。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每年增加,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4%。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制订实施龙城青年大学生创业行动计划,成功创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
“居者有其屋”。5年来,常州实现中低收入家庭保障全覆盖,将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住房困难家庭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分别通过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予以保障,做到“有一户、保一户”。其中,对于公共租赁租房家庭,政府主要提供实物房源,保障家庭每月只需支付每平方米1-3.5元租金;对于经济适用住房家庭,政府给予10万元货币补贴。同时,建储并举多渠道筹集保障房,累计筹集房源近1万套。
“以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5年来,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建立,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常州建成了覆盖城乡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拥有三级医院10家,城市东南西北中均有三级医院分布。2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0家服务站和58家乡镇卫生院、465家村卫生室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全市每千人口床位数5.16张、执业(助理)医师2.55名、注册护士2.67名,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坚持教育优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5年来,常州实现学前教育到老年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融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成为苏南教育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实验区。义务教育阶段流动人员随迁子女90.22%在公办学校就读,确保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实现残疾学生从学前到大学全过程免费教育。
文化惠民创出了“常州新模式”。“文化100·大型惠民行动”已连续举办3年,数百万常州市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国家级、世界级的文化艺术盛宴;“旅游惠民”推出八项实事,智慧旅游、旅游厕所革命、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等有声有色。
杭婆婆吃饭:中央厨房受欢迎
中午11点不到,钟楼区西新桥三村的老年助餐点已经热闹起来。70多岁的杭阿凤婆婆打了饭,喜滋滋地说:“不贵、不贵,有荤有素量又大,才7块钱。”
杭婆婆不知道的是,这样一份午饭,原价要9元,因为有民政部门的2元补贴,所以只要付7元。
杭婆婆是个空巢老人。对身体还算不错的她而言,一个人生活,最大的不便是做饭。“一般人家吃饭总得有荤有素有汤,可我一个人这么‘买汰烧’下来,既麻烦,又浪费。要是凑合着吃吧,时间长了对身体总是不好。”
几年前,西三村社区有了老年助餐点。可是,老人们高兴了一阵后,逐渐对饭菜的品质有了意见。直到钟楼民政部门听取老人的意见,引入了“中央厨房”,老人们又重新回了助餐点。
在杭婆婆他们吃饭的一个小时前,钟楼区德长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中央厨房”进入最忙碌状态。配餐间里,工作人员统一装扮,戴上口罩,在流水线上快速作业。透过玻璃房,还能看到厨师长正在灶台前翻飞颠勺的身影。在烧完“大锅饭”后,厨师长还要为特殊老年群体定制单独的饭盒,比如全素餐,以及放了元贞糖的糖尿病人餐。
厨房每星期排一次菜单,确保两个星期不重样。每天的饭菜都会进行留样,厨房还安排了专门的品尝人员和化验人员。这样一个中央厨房,实际日供餐能力在6000份左右。
市老龄部门提供的信息显示,今年常州计划新建160个老年人助餐点,并且每一个辖市区都会建设一个类似“中央厨房”的区域性老年助餐中心。
一残疾人单亲家庭:母女愁眉得解开
新学期,诸琳的女儿晶晶升入大四。晶晶说,自己毕业后要回常州工作,好照顾行动不便的妈妈。
残疾、单亲,这个家庭着实有点特殊。
47岁的诸琳,幼时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下肢瘫痪,一直靠轮椅代步。婚后,她生下了健康聪明的晶晶,但婚姻却未能维持下去。诸琳没有工作,一个人拉扯女儿。随着晶晶的成长,母女俩也迎来了希望的曙光。
诸琳和晶晶都有低保,加上诸琳的残疾人“两项补贴”,单论过日子,省着点花也够了。但是,晶晶2013年考上南京师范大学后,一年六七千元的学费让诸琳犯起了愁。
“好在,这个社会不会让困境中的人走投无路。”诸琳感慨道。晶晶经过申报,获得市慈善总会每年3000元的慈善助学金,加上一位爱心企业家每年结对捐助,学费完全不用操心了。
特殊的家庭环境,让晶晶懂事又独立。从大一开始,她就勤工俭学挣生活费,这几年基本不需要向妈妈伸手要钱了。这个暑假,在江苏卫视实习的晶晶忙得无暇回家看望妈妈,只能通过微信联系。
晶晶不在家,诸琳就和86岁的老母亲一起生活,平常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日子倒也宁静。让她感动的是,外界给了她很多关爱,让她从不感到孤单。“残联,慈善总会,还有街道、社区,年年都会来看我,还给我送生活用品。丫头在外知道这些,还在微信里说,要替她跟人家说声谢谢。”
创业者谢云龙:“草根”向上有通道
这个月,电商平台“灯链”项目即将迎来公测,谢云龙和创业团队好几个月的心血付出总算初见成果。小谢说,要不是众创空间“创客邦”提供几乎“零成本”的创业环境,他们这帮草根创业者很难熬过起步时的艰难。
27岁的小谢是邹区镇人,父亲已经去世,母亲还在工厂上班。虽然家境普通,又非名校毕业,但肯吃苦、有想法的小谢却始终怀揣创业梦。去年9月,靠着东拼西凑借来的20多万元资金,小谢正式开启创业之路。
起初,小谢在写字楼租了间10多平方米的小办公室,招兵买马搞起电商平台开发。“办公场地实在太小,但我也只能承受这1000多元的月租金。”除了缺钱、缺场地,小谢他们最缺的就是企业管理经验。去年为了申请一笔贷款,小谢跑了一天,盖的章还不符合要求,“市里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还是到位的,但我们没经验、没精力,很容易错过”。
直到今年5月,小谢的项目落户博济五星智造园的“创客邦”,情况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里,为年轻人提供 “拎包创业”的优越条件,在3个月内,创业者可以享受免租金、免网费、免费使用会议室和24小时空调等政策,同时,还有低偿财务外包、社保办理等服务。在“创客邦”帮助下,小谢还申请了一笔无抵押低息贷款。
3个月过去,项目有了眉目,办公室也要换到园区内一处100多平方米的大房间了,首年月租金3000多元,比外面写字楼便宜30%-40%。对于“灯链”,小谢的目标是明年有100家邹区灯具供应商入驻,并与批发商产生实际交易。
“在常州,我们这些寒门子弟也能拥有平等的发展机遇。我坚信,只要足够努力,‘向上通道’会越走越畅通。”小谢由衷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