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装备制造业比重超过40% 部分产品全国领先

来源:常州日报 2018/5/10 发布时间:2020-09-22 浏览量:14

上世纪80年代,常州成为全国工业明星城市。现在,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工业明星城市。

优势:装备制造业比重超过40%

常州制造业底子厚实,工业产值和经济效益增长明显。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966.68亿元,比上年增长7.8%,增幅列苏南第二;实现产值12671.68亿元,增长14.9%;实现工业税收445.6亿元,增长20.2%,工业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44.4%。

其中,装备制造业一直是常州的长项。

近年来,常州装备制造业通过优化升级,已成长为优势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其中,轨道交通装备、电网装备、农机和工程机械、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太阳能光伏和基础装备等,已成为区域标志性产业。

常州的一些装备制造类产品也在全国领先。比如,全市变压器产量占全国变压器产量12%左右,市场占有率居国内之首;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传动控制系统占全国同类产品总量的45%;大吨位挖掘机销量全国第一,平地机销量全国第三,装载机和压路机销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农业机械产品约占全国销量的六分之一。

新兴产业方面,常州在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及生物技术等在内的新兴产业建设,加速了制造业转型升级。

当今发展实体经济,要高度重视三方面考量

当下,世界先进制造业国家的产业结构有一个共同特点:注重制造与服务融合。也就是服务型制造业发展势头猛,从3D打印机,到工业机器人,再到人工智能,势头不可阻挡。

资料显示,在美国,制造与服务融合型企业占制造企业总数的58%,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域年人均产出是非先进制造业领域的2倍,每个先进制造业岗位可带动供应链上3.5个工作岗位。在德国,有两个“70%”:服务业占GDP的7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70%。他们都以核心技术和专业服务,牢牢掌控价值链高端环节。

发展实体经济,我省提出了三个考量指标。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指标就是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也就是服务型制造的比重,另两个为“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

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常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46.6%,同比增长15.5%。全省这两个比例分别为42.7%和14.4%。

与此同时,常州有关部门负责人也指出,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常州也还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和“三新经济”发展较弱,与国内先进城市的距离较大。

原因主要在产业结构上。常州产业结构一直以工业为主导。从发展趋势看,只有服务型经济比重不断提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才会不断涌现,才能成为助推产业变革的新动能。眼下,互联网、大数据正在引领制造业优化升级,而常州据此发展的新经济起步时间不长,人工智能、电子印刷等新产业及电商平台等新模式的发展步伐较慢。

二是制造业仍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配套产品多、整机产品少,投资类产品多、消费类产品少”的格局没有根本改观,创新型产品、引领市场需求型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少。

从企业层面看,尽管常州已有200多家行业“隐形冠军”,也有天合光能、上上电缆等在行业处于领先的企业,但缺少“顶峰企业”。常州现有龙头企业的综合带动力,以及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对城市品牌的支撑、对高层次人才的集聚都不明显。

三是产业聚焦度不够。市发改委调研发现,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主导产业方向过多,基本都在3项以上,部分园区达到5项。相对来讲,主导产业分散,部分产业园区同质同构,市域范围内特色产业空间集聚度不高。

同时,产业的聚力度也还不够强。对于能够在区域内打造产业品牌、形成特色亮点的产业,还未能有效形成合力并做大做强。比如石墨烯产业,在重大项目引进、重大载体提升、重大技术创新、高端应用突破、标志企业培育等方面,都要进一步发力。

过好三个关,走好两条路径

市发改委、经信委主要负责人都表示,发展先进制造业,常州要过好三个关。

一是质量变革关,提升产品供给质量,稳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比如,在以智能装备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可重点突破智能电网装备、轨道交通整车、智能专用装备及基础装备、关键零部件等核心技术,提升高端装备自动控制、精密仪器仪表、信息传输控制等系统集成能力。

二是效率变革关,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化数据、信息、知识等新要素支撑,降低实体经济运营成本。

三是动力变革关,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资金链,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真正落实到产业发展上。

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同时表示,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要坚持做强增量和调优存量并举。实施路径有两条:

一是做大做强新兴产业。要突出抓好以智能装备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创新突破。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重大技术突破和关联技术升级,打造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比如,打造基于工业云的互联互通的“常州智造”生态圈协作新模式,加快常州“智造”布局工业云与工业大数据平台步伐,进行新业务形态、新商业模式互动融合,催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这方面的目的是,形成制造业发展新生态的主导权。

二是发挥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引导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持续改进生产工艺,实现优质制造。以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为重心,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云制造。这方面的目的是,形成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