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市委宣传部、常州科教城在常州科教城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7新华(常州)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17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以及《2017-2018中国智能制造年度发展报告》,为业界及时提供专业化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助力我国制造业加快迈向“中国智造”。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科教城党工委书记徐光辉出席发布会并致辞。
徐光辉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常州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常州“制造”向常州“智造”跨越,智能装备、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迅速。这次常州依托国家级高端智库和传播平台,对智能制造指数信息产品及常州市智能制造企业年度典型样本案例发布,将对一些地区和企业产生有效的指导,对推动常州加速打造智能制造名城,以及“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
近年来,常州市围绕“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三位一体”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战略,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发展,用实践创新积极探路智能制造,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提供常州经验。2017年,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常州市开始合作研发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和年度报告等系列产品,为智能制造行业发展打造晴雨表、风向标。
《2017新华(常州)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认为,当前,智能制造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变革和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我国智能制造主要有四大集聚区,分别是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各集聚区内试点示范城市(群)加速发力。其中,长三角集聚区培育了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报告》认为,常州作为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生产基地,2017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产值超5100亿元。近年来,常州基于工业明星城市的“硬基础”,实施“互联网+”行动和“千企上云”等工程,引进培育北自所、数码大方、航天云网等一批智能制造服务商,充分对接国内外先进的工业设计理念,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加速锻造智能制造“新名片”。
《报告》认为,我国已经形成了协同推进智能制造的良好氛围,但仍存在诸多短板,包括企业智能制造基础薄弱、系统集成能力不足、智能制造人才缺乏等严重制约智能制造发展。建议加速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互联网,筑牢智能制造基础。同时,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力度,推进区域智能制造协同发展,健全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
《2017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名列智能制造发展“先进型”国家行列,综合排名全球第6位,与 2016年相同,但各分项指标排名均有提升。从分项指标的基本数据看,中国智能制造仍存在一定“非均衡”特征,即政、产、学、用、资五方面中,政策与学术发展势头迅猛,产业、应用与资金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2017-2018中国智能制造年度发展报告》深入研究了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环境、战略定位、技术进步与行业前景,并对重点城市近一年的智能制造布局进行追踪分析。
《年报》认为,2017年以来,常州围绕“中国制造2025”加速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服务化、品牌化发展。当前,常州智能制造发展呈现出五大特征:一是凭借工业明星城市“强硬件”基础,发力智造“软件”端;二是基于智能制造生态圈,积极引入国家级高端平台;三是率先布局工业云平台,助力打造工业企业发展新形态;四是关注并积极培育智能制造人才;五是结合“智造”实践,定标准,占高点。
发布会上,与会嘉宾就智能制造应用实践与前景展望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