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对标先进地区,创新发展的蓬勃热浪迎面而来。
苏州的科技创新,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金融商务、总部经济吸引了全国的资源;南京充分发挥“领头雁”“老大哥”的作用,干在先、走在前,通过多方面创新实干,全方位提高城市首位度、创新度、开放度和市民感受度;无锡在产业强市中形成了一整套思路和措施,特别是物联网已成为全国发展高地,目前正全力打造现代产业发展高地。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科教城党工委书记徐光辉认为,新时代我们必须抓住创新发展的机遇,既要把握全球科技革命和资源配置的趋势,还要抢占国家战略、省内布局落地常州的先机,要在更高维度来考量常州这座城市。要找准路径和势道,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目标。
市委常委、常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斌说,一个地方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平台建设,有了平台就有人才,就有科技与产业的结合。常州高新区始终把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职责使命、立区之本。当前,正在实施创新驱动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激发创新载体活力、创新企业培育、创新生态营造、高端人才集聚4个方面集中发力。
市科技局局长刘斌说,实现常州高质量发展,最核心的是强化创新驱动。要把创新的着力点转到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更加注重应用研究、集成创新,争取形成一批前瞻性、原创性、标志性的科技创新成果。同时,冲破种种有形无形的束缚,激发全社会,尤其是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在推动产业转型、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和加强作风建设上下功夫,打通科技创新发展的动脉。
二
回眸常州改革开放40年历程,也是不断创新的历程。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发地区,常州曾以“工业明星城市”而闻名全国,是“苏锡常”板块的重要一员。在缺乏高端科研院所的条件下,常州创出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常州模式。常州曾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全国投资环境40优城市”,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城市”,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个荣誉和称号。
然而,对标兄弟先进城市,我们仍然存在差距。
武进区区长戴士福在考察学习中,对苏州的创新驱动和城市品质十分赞赏,苏州集聚了一大批具有前瞻性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苏州交响乐团就落户在苏州工业园金鸡湖畔,由国际著名指挥家陈燮阳担任艺术总监,该乐团去年就组织了66场演出。
“一个城市拥有如此高端的乐团,一下子提升了城市的品质和品味,这是苏州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具体体现。”戴士福说,当粗放式的人才、土地、资金等资源支撑不了地区发展需要时,苏州就采用创新发展模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先行区,而内涵式发展之路正是武进要学习的重要方面。
市经信委主任朱志洪在考察学习后认为,对比苏州、无锡、南京等先进地区,常州制造业还面临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高端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大部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消化吸收能力不强,尤其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平台建设滞后,创新资源明显不足。常州还缺乏一批具有国际化眼光的企业家队伍、具有前瞻性开发能力的科技队伍以及高素质的工匠队伍。这三支人才队伍,都要加强。
如何创新发展,金坛区委书记狄志强考察学习后表示“感受很多,感慨很多,想要做的事也很多”。金坛,正在创新中走出一条追赶、超越之路。近几年来,金坛紧紧咬住“增幅始终领跑,总量不断进位”的目标,实现自我追赶超越,连续4年经济总量的增速在苏南43个县区中保持第一。今年,金坛谋划通过解放思想,要在发展量质并举、争抢大项目、干部苦干实干上寻求新突破。
三
在创新这个大课题中,人才成为最热的一个话题,“抢人才,就是抢未来”。当前,人才争夺已演变成“抢人大战”。常州的人才政策如何占据主动、赢得优势?对创新型企业怎么扶持?对创新型平台建设怎么推进?这一系列现实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人才生态建设问题。
朱志洪表示,下一步,市经信委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在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推动发展。一是把握“四新经济”发展机遇,加强对未来支柱产业的培育,把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领先优势转化为建设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的持久动能;二是围绕常州的产业特色和优势,坚持创新驱动不动摇,加大与大院大所合作力度,高度重视“人才”这一最宝贵的资源,大力实施高位嫁接,大力进军资本市场,迅速抢占行业制高点;三是加快建设具有全国甚至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要以国际化的视野、市场化的理念,围绕国内有基础、有优势、有发展前景的新能源、石墨烯、轨道交通等产业,努力在全球范围集聚高端创新资源要素,不断补齐创新短板。
对创新最好的弘扬,就是投身创新的实践。市发改委主任汤如军表示,今年将继续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按照“重大项目增效年”要求,改革创新督查机制、遴选机制、考评机制,同步做好增量项目提质和存量项目增效两篇文章,为经济发展打牢基础、积蓄动能。市商务局局长潘冬铃说,下一步要在集聚全球高端要素,对标和对接德国、全方位提升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企业国际化程度,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等四方面坚持创新,打造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特色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