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年多建设,京沪铁路常州站南北广场一体化改造工程竣工,11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南北广场站房实现互联互通,乘客从两边都可购票、候车、进站。
为促进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升窗口服务和综合形象,2016年京沪铁路常州站一体化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工程总投资约4亿元,由市铁路办配合上海铁路局负责实施。
两分钟自由切换南北广场
抵达进站口后,最先通过的是新增的进站门斗,它长56米、宽10米,内设两条实名制验证通道和两个安检区域,进站效率大大提高。
走进焕然一新的候车大厅,挑高的楼层和简约的内饰让整个大厅宽敞明亮。候车大厅总建筑面积18600多平方米,候车面积比以前增加了近20%,为充分利用站内候车空间,候车大厅设置了四个区域:一楼东、西两侧分别被划定为1号候车区和2号候车区,二楼东、西两侧分别被划定为3号候车区和4号候车区,北站房二楼候车平台被划定为5号候车区。其中,3号候车区专门为乘坐城际列车旅客设置,以此分担5号候车区日益增长的高铁客流。厅内配备3部自动扶梯、1部垂直电梯、两处步行梯,此外还增加了2000平方米商业区域。
登上二楼,两座天桥贯通南北。西侧的天桥为进站天桥,方便旅客直达站台;东侧的天桥为非付费天桥,将南北广场的两个候车室打通,方便南来北往的旅客乘车。常州站客运车间党总支书记金树文表示,以往南北广场不互通,仅依靠一条社会公共通道通行,步行至少需要20分钟;打通后,两分钟就能自由切换南北广场候车室,十分便捷。他还表示,今后将淡化常州南广场、北广场乘车的概念,票面上将统一为常州站,到12月28日新的运行图调整到位,常州站将恢复170对列车。
此次改造工程还新建了1座出站地道,常州站改造工程项目部项目总工潘湘东介绍,旅客下车后,不需要出站就可从该地道步行至对面广场换乘其他交通工具。
此外,站台新建了小雨棚以及18米高的白色大雨棚,实现了旅客从进站到上车全程遮风避雨。
“五位一体”交通枢纽将完成最后“拼图”
随着南北广场一体化工程的竣工,常州客运中心的功能将更加完善。
早在2010年常州客运中心建成投用之初,市交通部门凭借着“南北一体、无缝换乘、人车分流、公交优先”的先进理念,将常州客运中心打造成了全国标杆式交通枢纽,实现了“地上地下一体化”的立体交通模式。
据统计,除了火车站功能,常州客运中心还拥有通达全国各地的360条客运班线,开通了15条公交线路及2条BRT快速公交支线,提供了可容纳100多辆出租车的候车区和900辆容纳量的社会停车场,使旅客不用出站,就可以在火车、汽车、公交、出租车之间实现无缝换乘。
此后,常州客运中心新增城市候机楼、旅游集散中心等服务功能,新增停车位、对标识标牌统一设计,为出租车候车区安装空调等市民体验到更加人性化的“一站式”服务。
由于在建设之初就预留了地铁的站点和通道,随着明年轨道交通1号线的开通,常州客运中心将实现更为丰富的出行组合方式,“五位一体”交通枢纽即将完成最后一块“拼图”。
扮靓常州城市名片
常州客运中心作为常州联结内外的窗口,正不断通过打造文明的窗口、文明的单位、文明的高地来扮靓这张城市名片。
孔雯霏是客运中心“一米阳光”志愿服务队成员, 她告诉记者,“一米阳光”志愿服务队成立8年,志愿服务项目从最初的回答旅客问询扩充为指引旅客快速进离站、协助购票、爱心轮椅、手语导乘、接待讲解、急救包扎等十大便民服务。今年春运期间推出的“春运帮帮盲”志愿服务为残障旅客提供了从上门接站到送客上车的全程服务,得到了团中央网站的点赞。
擦亮文明窗口的不止是“一米阳光”窗口服务品牌。行走在常州客运中心不难发现,尽管每天迎来送往大量人流,却看不到地上一个烟头,绿化、路面、垃圾箱无一不体现精细化管理,让出行者感到舒心。
去年,常运集团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目前正致力打造文明高地,建好全市志愿者服务中心,让旅客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让出行与“文明”“舒适”“便捷”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