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车管所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常州汽车上牌总量超过140万辆。这意味着,包含外来的常住人口在内,全市城乡每3.5个人就拥有1辆汽车。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常州只有单位用车,到今天几乎家家都有了私家车,汽车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扩大了城市的生活半径,随之还带动了汽车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车多了:生活半径也不断扩大
老常州人以前办婚事,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是重要的三大件。如今,将汽车作为嫁妆,成为常州人结婚流行的新物件。
据《常州市志》记载,上世纪80年代自行车都是计划供应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街上骑摩托车兜风的情况甚为鲜见。90年代初,道路上行驶的汽车主要是出租车和公务车。2000年以后,随着企业“白领”的大量出现和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私家车拥有量迅速增加。根据市车管所统计,2015年常州市汽车上牌量迎来高峰。此后,常州市每年汽车上牌大约为15万辆。
车多了,居民生活半径随之不断扩大。大量居民住宅在城市周边拔地而起,驱车行驶在城市高架上,映入眼帘的是两旁林立的高楼,城市随着四通八达的路网延伸,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更绿色:新能源汽车带来巨大变革
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剧烈变革。2011年,新能源汽车开始上市销售。如今,新能源汽车上牌总量达到2万辆,并且呈不断增长趋势。共享汽车、分时租赁、公共汽车等开始使用新能源汽车。
在2019年上海车展上,各大汽车品牌商纷纷推出各自最新车款,以及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概念车。在众多展车中,在常州生产制造的品牌汽车引起关注,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常州智造”正在发力。
7月22日,UL动力电池检测实验室在武进国家高新区奠基。大约3个月前,常州市与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开启全面战略合作,比亚迪华东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基地项目正式落户常州国家高新区。至此,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大乘、东风、上汽大通、一汽集团、江淮集团等众多汽车品牌均将其新能源汽车产业落户常州。
此外,自2014年常州市正式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以来,累计建成充电桩5000多个。其中,星星充电则打开了新能源汽车运营新模式。7月11日,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常州市星星充电,在常州联合成立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将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新能源汽车充电产品和一站式解决方案。未来,在公共充电领域可实现充电15分钟,车辆续航达到400公里。
后市场:单纯门店服务向互联网服务转变
去年5月,作为常州市首个“汽车后市场+文化”主题园区,博济汽车后市场文化创意园正式开园,至今已经吸引了包括京东汽车、新能源汽车、汽车改装、汽车金融等30多家企业汽车后市场相关企业、品牌,在常州市城市西部地区正逐步形成一个“汽车后市场+文化”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据博济科技园常州区域总经理苏娟介绍,“博济·汽车后市场文创园以‘互联网+汽车、汽车后市场服务、汽车金融、汽车文化、汽车新能源’几大产业为发展方向。园区整体环境围绕汽车文化主题概念进行设计和包装,并以‘汽车文化展馆艺术、后服务企业办公空间、休闲游憩、未来概念’等创建园区氛围。”
随着网络经济的深入,常州市汽车后服务市场出现了一种网上汽车零部件销售依托实体门店安装的新模式,也逐渐实现了由过去单门店服务向互联网服务的转变。
其中,京东汽车已入驻常州市,凭借其供应链优势,打通上游厂商与4S店之间的渠道,形成完整的汽修生态闭环。
“除了京东汽车之外,我们还拥有汽车后市场产业上下游链条上的诸多企业,他们紧扣汽车,推出专业的维修、定制、托管业务,甚至衍生到金融产业。未来,常州市民很需要汽车后市场服务。”苏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