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区政协委员建言:打造“老南门”特色街区

来源:常州日报 2016/1/4 发布时间:2020-09-22 浏览量:14

天宁区政协工商联界别组日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打造“老南门”特色街区的建议,在复兴历史文化的同时,实现商业街区规划上的创新。

同济桥、德安桥、民丰桥、兰陵桥一线以南,东起和平路、西至兰陵路、北至大运河、南至光华路大约一平方公里的区域,历史上称为老南门街区。

“老南门”就是1100年前常州城的正南门“德安门”,因门外大运河上高大俊威的古石拱型桥梁“德安桥”而得名,城门原位于今同济桥北堍附近。

当年,德安门外过德安桥有一条街叫德安街,现在是和平中路,历史上是“老南门”的中心,也是浙江、宜兴、武进县老湖塘桥进入常州城的重要通道之一。

德安街上的清凉寺始建于北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在明清至20世纪60年代一直香火极旺。

参与调研的民盟盟员金明德今年64岁。他告诉记者,自己曾在清凉寺创办的“德安小学”(清凉小学)读书。

“常州著名的‘德安山歌’也发源于此。”金明德记得,幼年时期,每年农历六月十九“观音生日”,各地善男信女云集清凉寺,烧香坐夜;而许多平时在劳动中喜欢吆喝、哼唱号子的作坊工人和匠人、农夫和渔民等,则纷纷登上高高的德安桥唱起山歌,引得方圆数十里的民间艺人前来对唱。

“老南门”在常州历史上也同样很出名。这里是南宋末年常州人民抗元最激烈的古战场,也是清代“常州词派”和“阳湖文派”开山鼻祖、“乾嘉易学三大家”之一张惠言,“常州三杰”之一张太雷居住的地方。

如今,在“老南门”的中心,东首万都广场拔地而起,西首九洲新世界也已竣工营业;和平中路依旧是贯通南北的主干道,更有地铁一号线修建热火朝天,清凉西路得到新建;清凉寺修复也在各界支持下持续进行。

天宁区委统战部副部长、调研组组长赵宏伟说,万都和九洲新世界这两家广场各有目标群体定位,为主题街区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街区交通发达,有三纵三横贯穿全城南北和东西的交通要道,可辐射周边清凉地区、浦南地区、工人宿舍地区乃至武进湖塘地区、清潭地区等,辐射人口达数十万之众,一个现代化新街区已初具规模。

但调研报告同时指出,“老南门”街区内目前存在区域规划随意、新老街道面貌悬殊、业态混杂等问题,而且许多文化遗迹在数十年来的旧城改造中消失,“张惠言故居和所在的‘德安里’,如今已难觅踪迹”。

天宁区政协委员们通过深入调研后,建议以清凉西路为中心,通过业态布局设计和调整,创造出常州老南门历史文化和现代商贸旅游相结合的新街区,实现城区段古运河八大节点之一“南门集庆”的规划设计目标。

赵宏伟说,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结合省市级相关规划,课题组已形成一个系统的策划。

首先要尽快完成清凉寺修复,并重建“德安街”“德安门”等规划设计项目,在现有规划设计基础上,再增添重建石拱型德安古桥(稍东则重建东仓桥),桥堍两侧分别设“德安山歌”对歌和清凉寺庙会群像文化雕塑公园、新辟南门古战场纪念广场、沿河矗立数十位常州历史名人花岗岩人像雕塑、恢复“德安里”古地名和张惠言故居等。

在商业布局上,要完善规划设计,调整业态布局,发挥规划对地块功能的法治性干预作用,对现有业态进行科学调整,形成各年龄段需求消费中心、老年服务中心、数码网络中心、文化科教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南门历史文化展示中心。

此外,针对街区老旧小区和城中村,尤其是古运河南岸的破旧杂乱面貌,建议立即按照“江南民居”特色进行更新“手术”,对古运河南岸劳动路北侧实行拆迁重建,同时,将南岸亲水慢行道追列于市区慢行系统规划和运河风景路规划,一并实施,以实现慢行系统和风景路的沿河贯通和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