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果巷是常州较为完整保存江南明清建筑群落和历史文化内涵的人文古巷,也是运河沿线城市中兼具古城形制、运河遗迹、两岸风貌以及名人文化等内涵,既有建筑特色、又有文化积淀的城市古巷。从2013年第一个项目开工以来,青果巷保护修缮工程就一直备受市民关注。2月8日从常州市建设局获悉,经过修缮保护后的青果巷将于明年年内对外开放。
修缮保护工作“软硬兼施”
据了解,在青果巷修缮保护工作中,市建设局围绕“四态”融合要求,抓好“硬件”、“软件”建设。
在“硬件方面”,按照“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的思路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要求逐步开展修缮施工,考虑到风貌协调性、空间自然布局和便于有序推进等因素,将街区内的建筑分为33个组团进行修缮,并同步展开道路施工、管线敷设、驳岸整理等工作。
目前,房屋建筑部分涉及的15处文保单位建筑中,完成修缮的已有9处(含保留居住的);民居修缮已完成70%工作量;织补建筑组团也在开展方案设计,将在年内启动建设。街区环境部分已完成青果巷主道的综合管线、路面铺装及部分景观施工;南市河两侧驳岸、栏杆施工也已完成。
在“软件方面”,去年8月专门成立了青果巷历史文化研究院,借助更专业的力量挖掘青果巷文化内涵,充实文化展示内容。同时与社科联、常州大学共同完成近3万字的《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文态建设研究报告》,并在去年四季度,完成《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建筑调查研究》。
计划今年底邀请市民参观,2018年年内开街
据了解,市建设局将根据修缮进度,计划在今年年底适时邀请部分市民参观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阶段性成果,而整个青果巷将于2018年年内开放。
围绕这一时间节点,市建设局将持续按照古建修缮要求,稳步推进修缮保护,尤其青果巷沿巷两侧组团要基本完成施工,完成东广场、西广场、中心广场等景观施工。同时与市文广新局等部门合力做好周有光图书馆、史良故居等展馆布展;同时深入挖掘青果巷的历史文化,以书籍出版、杂志连载、策划宣传等方式向外传递青果巷的文化魅力。此外,将以文化为核心,并根据业态方案,引入不同种类、适应不同年龄层次的业态,塑造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现代气息的历史文化街区。
青果巷19-20号组团修缮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吕宅三进院落格局将获恢复
2月8日从市规划部门获悉,常州市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19-20号组团修缮方案近日通过专家论证。按照修缮方案,吕景端吕宅的三进院落格局将获恢复,原常州纱厂部分厂房车间得到保留。
为了确保街区修缮工作符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总体要求,近日,市规划局会同市发改委、城乡建设局、文广新局等相关部门,邀请地方文史专家组织了《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19-20号组团修缮方案》的专家论证会。据介绍,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19-20号组团位于青果巷和正素巷的交界处,紧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松健堂。
据悉,19号、20号两个组团密不可分,包含吕宅、吕宅东边的原常州纱厂部分厂房,民居组团和一个小广场。该方案由东南大学的设计团队编制。
专家组在同意该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一是进一步优化厂房车间的建筑设计,加固结构,保障安全;二是尊重街区的街巷肌理,完善小广场设计,并恢复该处“庙巷”的历史地名;三是充分挖掘吕宅历史文化资源,凸显该处名人文化、戏曲文化等要素。
市规划局用地规划管理处工作人员武献迪介绍,吕宅中走出过多位名人,除了盛宣怀幕府、文史专家吕景端,剧作家吴祖光家族也曾在此居住,按照方案,未来吕宅将进行恢复性设计,恢复历史上三进的院落的格局,并将拆除组团内的违章搭建,结合名人文化布展。厂房作为街区内较大的室内活动场所,将打造出一个公共活动空间,戏曲、讲座等活动都可在此举行。
而小广场的功能以休憩活动为主,通过景观设计恢复巷子原有的肌理,打造出一个人气足的听戏喝茶的地方。民居将根据整个街区的定位和属性,保留居住功能或作适应性的调整。
接下来,待修缮方案按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市规划局将依法组织审批方案,推进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