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及十三届市政协委员,5年的履职实践中有哪些活动难以忘怀?有哪些建议值得回味?大多数委员都会脱口而出:聚焦“名城、民生、名人”而开展的每一项调研视察、进行的每一次专题协商、撰写的每一份提案信息。
这些工作,不仅闪烁着广大政协委员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所奉献的智慧光芒,也彰显着十三届市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履职亮点。
让“名城”有名更有实
常州既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个全国闻名的以智能装备制造为特色的现代制造业名城。激发委员热情、集中委员智慧,助推“名城”建设,始终是十三届市政协一项重点工作。
一方面,把打造智能制造名城作为政协建言的着力点。5年来十三届市政协组织委员围绕“十三五”转型升级总体思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智能制造、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等专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围绕产城融合发展、重大项目推进、十大产业链建设等工作,组织委员视察调研,积极建言献策;组织委员开展创新发展“常州制造”、构建新兴产业高地、激活科技创新要素等课题的专题协商,一批协商建议进入党政部门决策程序;创新性推出“委员企业家沙龙”,根据不同主题,组织委员企业家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广泛交流、互动沟通,为智能制造名城建设献计出力。5年中,形成了创新、协调、开放等系列的30多份调研报告。
另一方面,把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政协资政的切入点。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和界别的专业优势,积极支持大运河记忆馆、青果巷研究院等建设,组织委员认真开展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中国大运河(常州城区段)、常州府学文庙、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利用等一系列专题调研,相关协商成果得到了较好落实,为中国大运河(常州城区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出了积极努力。
让“民生”更有获得感
十三届市政协始终把群众合理诉求和呼声作为协商建言的聚焦点,坚持把调研报告写到群众心坎上,把协商成果送进千家万户中,建言建到点子上,发出政协好声音,助力党委和政府广泛汇聚社会各界的正能量。
一方面,组织委员围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社区减负增效、老旧小区综合治理、“舌尖上的安全”、医养融合发展等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进行民主监督,推动问题解决。其中社区减负增效专题协商成果得到了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的充分肯定。5年中,与改善民生相关的绿色、共享等系列的调研报告就有20多份。
另一方面,按照有计划、有题目、有载体、有成效的总体要求,连续多年坚持以“关注实事项目、促进民生幸福”为主题,深入开展优质教育、优质医疗、优质养老等方面的专项民主监督活动,组织委员深入一线摸准情况,紧盯重点追踪监督,推动了相关工作改进和政策出台,政府的民生实事工程让广大群众更有获得感。同时,市政协还选派委员担任市委督查专员和专家库成员,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就重点提案落实情况开展督查,参与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的专项督查活动,促进了政协民主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优势互补、相互融合,提升了政协工作实效。
让“名人”激励后来人
常州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数不胜数的历史文化“名人”正是历史文化名城之魂。十三届市政协充分发挥文史工作的职能优势,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设立政协文史馆,让文史资料和研究工作走出政协、服务社会。
季子故里,诚信之地。十三届市政协与有关部门一起举办了全国性季子研究学术研讨会、季子逝世2500周年纪念活动,编辑出版了《延陵季子研究文集》《延陵季子史料集》《季札评传》《季札的故事》等季子文化研究丛书,有关著作入选常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软件工程,填补了国内季子研究传记方面的空白,得到了中国社科院专家的赞誉。
十三届市政协组织委员和专家,持续开展唐荆川、盛宣怀、刘国钧、“常州三杰”和齐梁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为中山纪念堂、张太雷故居、恽代英纪念馆、史良故居、周有光图书馆等建设修缮工作献计出力,同时加强“三亲”史料收集工作,编辑出版《常州文史资料》等31本地方文史著作。建立了市政协文史研究中心,组建政协文史专家库、唐荆川研究专家库。发起成立常州名人研究院,开设名人文化展示厅,全面呈现我市58位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名人及其遗物著作、研究成果,使之成为社会各界共同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