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绿、更新、扩容、提优 打造“美丽常州”5年纪事

来源:常州日报 2017/2/14 发布时间:2020-09-21 浏览量:14

又建公园添新绿

冬风吹,黄叶飘,冬季的横塘河湿地公园别有一番韵味。

就在两年前,地势低洼的公园原址还是一片荒芜,方圆几里内一盏路灯也没有,一到雨季就成泽国。

2014年11月,横塘河湿地公园示范区正式开工建设。经过一年多精心建设,沼泽地里的淤泥被全部清除,河岸地形经过重新调整,种上了绿树、鲜花,公园里还修建了绿道、设置了健身器材等。这个公园的建设目标是打造成为常州核心区的绿色城市湿地公园和常州本土植物园。所以,公园建设过程中对许多海绵城市技术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园内的许多路面采用了透水混凝土路面,确保路面不会积水,路边看似普通的草坪下面,都敷设了管网,植物和泥土吸收不了的水会通过管网流到园内的河流和湿地。

公园示范区刚建好,附近青龙苑等小区居民的幸福感就骤然提升。家住青龙苑的戴婆婆每天早上都要去公园走几圈,活动活动筋骨,再去买菜;宋阿姨下午接了幼儿园放学的小孙女,也会带孩子到公园里去转一转,让孩子在没有车来车往的园路上跑跑跳跳,而且可以看看树、认认花;杨先生等一群白天还在忙碌的中年人,则会在晚饭后,和家人一起到横塘河公园散散步,与路上遇到的老邻居们一起聊聊天。如今横塘河湿地公园俨然已经成了周边居民生活休憩、愉悦身心的乐园。

除了横塘河湿地公园,5年来,常州相继完成丁塘河湿地公园、凤凰公园、老运河北侧慢行系统、高架沿线生态绿道、老运河南侧陶家村绿地等一大批生态绿城建设项目,新增绿地189公顷;同时正在加快推进皇粮浜公园、老运河小九华地块等生态绿地建设项目,最近刚刚建成了贺家塘河生态绿道,基本完成了劳动西路与勤业路交叉口绿地建设等功能项目。

这些生态绿城项目,让常州的河岸成了绿坡,让马路成了绿道,让曾经的一片片荒地成了城乡居民的休闲乐园,市民们纷纷为生活在宜居的常州感到幸福和骄傲。

修缮老街忆往昔

历史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青果巷是承载着常州悠久历史的一条老街。

青果巷修缮保护工程启动以来,作为建设方的市晋陵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多方征求文保专家、地方学者的意见,尊重建筑应有的古建特色与河景风貌,修旧如旧,精心保护修缮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文保单位和民居组团。阳湖县城隍庙戏楼、松健堂、礼和堂、贞和堂、筠星堂等省级文保单位及部分民居组团已完成修缮,昔日风采得以逐步重现。

2015年至2016年,青果巷修缮保护工程完成了主道管线敷设、路面铺装、南市河北侧驳岸栏杆等施工,开展了4处文保单位和10处民居组团修缮工作,并已基本完成2处文保单位及7个民居组团,主道南侧规模初显。

另外,随着古建修缮工作的不断深入,文化挖掘工作也正加快开展,2016年成立了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研究院,完成了联合攻关课题,将借助专业力量组织古城古街、运河遗产、名人资源、市井业态等方面课题研究,为布展工作提供详实内容,周有光图书馆等展馆布展工作正有序推进,为文化、旅游、商业元素的有机融合打下了扎实基础。

曾经让违章搭建改变模样的青果巷,如今又渐渐焕发古色古香的本真韵味。建设部门以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为重点,将历史文化元素全面融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从而实现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统筹协调、相得益彰。

加密路网扩框架

年逾古稀的姜元大,每周都从新北区的百丈乘车赶到红梅公园。

他说,每周能够逛两到三次红梅公园、听票友唱戏,是因为现在的路修得太方便了,公交车上一坐,就从乡下到城里了,这在以前可是怎么也想不到的事情。

5年来,常州以构筑城市骨架、完善交通路网、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实施“提升中心、拓展南北”的空间发展战略,在建成和完善“两纵”“三横”市区快速交通网络和环城高架道路以及7条贯通南北的城市主通道的基础上,又建成了龙城大道隧道、青洋路高架北延工程、晋陵南路、大明路、玉龙路等城市骨干道路,实现了高架环线快速路的闭合连通,进一步加密了城市路网。

同时,配合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的开工建设,全面实施了桃园路、新堂北路、红梅南路、丽华路、同济桥、正素巷、白云路等配套道路疏解工程,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实现了城市建设由“筑形态”向“优品质”的转变。

管“窥“城市大更新

市区“服役”二三十年的铸铁燃气管,经过10多年有计划的改造,终于在2016年提前完成更新任务。

上世纪80年代初,城市管道燃气的最初气源为焦炉煤气,因铸铁管具有耐腐蚀性强、连接方便等优点,当时在国内被广泛使用。常州累计敷设过各种口径的铸铁管360公里。但随着铸铁管逐渐老化,以及输送气源从湿性人工煤气到干性天然气的转变,铸铁管接口易泄漏的弱点日益显现。为此,常州港华公司自2004年起对燃气管线进行普查,制订并实施了到2017年全面完成改造的计划。

经过多年改造,剩下老旧铸铁管都是集中在市中心交通密集区域的“硬骨头”。2016年,港华公司终于啃下了“硬骨头”,分三批完成了剩余33.1公里铸铁燃气管的改造任务。

为了在交通压力相对较小的暑期完成改造计划,港华公司调整方案展开了夏季夜战。施工人员在太阳西下、车流退去的时候,开始马不停蹄地忙碌,经过围挡、开挖、埋管、路面恢复等一系列工序,终于超前完成了怀德中路、双桂坊、茭蒲巷、劳动西路、清凉东路、清潭路等路段的燃气管改造施工。

现在,市区老旧铸铁燃气管的改造计划已经提前一年完成,成为全省第一个完成铸铁管改造的城市。

除了燃气管道,城市照明方面也通过各类技术手段有效提高了城市照明设施智能化管理水平。五年来,市区城市照明设施总量由34万盏增至43万盏,增长26.5%,城市功能照明完善,城市道路装灯率始终保持100%,城市照明智能化管理工作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尽心做好“水”文章

水是生命之源,是水乡之魂。

5年来,建设部门一手抓安心饮用水工程,让市民喝放心水;一手抓污水处理工作,让河道流淌清水。

为了完善对常见水质污染事故的应对措施,提升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实现从“合格水”到“安全水” “优质水”的跨越,魏村水厂和西石桥水厂都在加快实施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工程。改造完成后,水厂将对原水增加预臭氧杀菌消毒等前期处理环节,待完成沉淀、过滤等常规处理工作后,再通过提升泵让自来水经过主臭氧接触池和活性炭滤池进行深度处理。自来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处理微量有机物,常规出厂水的COD标准是小于2毫克/升,经深度处理后可以降低到1毫克/升。

2016年上半年完工的江边污水厂管网扩建工程,在长江路增加了一条长约11.9公里、最大管径达2.6米的污水主干管网,南起黄河路,北至黄海路,与江边污水处理厂大口径进水管连通;该工程同时在惠家塘污水泵站新建1座污水提升泵站,从而使江边污水处理厂的污水输送能力由30万吨/日提升到60万吨/日,大大增强了汛期污水管道的抗风险能力。

原本每天只有5万吨处理能力的戚墅堰污水厂,经扩能改造,2016年日处理能力已提升到9.5万吨。在提升处理能力的同时,还针对雨天水量激增的情况,专门设计了雨天运行模式,雨季高峰期污水日处理能力最高可达18万吨。

强化管理优市场

道路硬化、裸土绿化、标识清晰、工舍整齐,5年多来常州建筑工地早已告别尘土飞扬的“脏、乱、差”形象,变得像城市广场一样井然有序。

美丽的建筑工地源于有力的建筑业行业管理。

5年前,常州建设工程招投标,采用经济和技术“二元”评标法,投标企业往往偏重于投标时的价格竞争和技术措施的书面编制。2012年起常州率先在科学构建建筑市场监管平台的基础上,推出“三合一”综合评估法新模式,将建筑业企业的信用考核量化结果应用于施工招投标工作,首开国内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改革先河,得到中纪委和住建部高度肯定。强化精益建造理念,积极开展工程质量创优治劣,加强建筑材料质量整治,从源头保证工程质量,推广土建安装工程创新做法,形成常州特色。实行住宅交付样板房制度,让百姓放心购房、满意住房,工程质量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持高压态势,大力开展扬尘整治,积极推行标准化管理,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水平再上新台阶。

在此基础上,建设部门着力推进简政放权,全力服务重点工程项目:2013年实现各类资质资格“一站式”集中审批;2014年施工图联合审查分中心顺利建成投用;2015年推进建设项目施工图“七图联审”等一系列行政审批改革措施,深入推进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建设行业管理和服务的质量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同时,对重点招商企业、上市辅导企业和各类重点项目,专门开通建设服务“绿色通道”,主动对接,并对完成规划审批手续的重点工程,在施工许可前置手续办理、规费征收和档案管理等方面提供上门服务。

成就属于过去,奋斗赢得未来。

2017年是深入推进“十三五”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常州将紧紧围绕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城市建设发展要求,进一步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产城融合方向,更加注重生态环境改善和城市内涵提质,深入推进城市功能建设,不断强化建设行业监管,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联动发展,扎实打造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特色鲜明的“精美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