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江苏省、常州市有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规定进行编制。本年报中相关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6年1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本年报的电子版可在“中国·常州”政府门户网站(www.changzhou.gov.cn)下载。如对年报有任何疑问,请与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处联系(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常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1922室;邮编:213022;电话:0519-85685020;电子信箱:zfxxgk@changzhou.gov.cn)。
一、概 述
2016年,常州市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公众关切,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以及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认真落实国家、省《2016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要求,进一步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以下统称“五公开”),加强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公开平台建设等工作,不断增强政府信息公开的质量和实效,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助力深化改革、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政府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量
2016年全市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49963条。其中,通过政府公报公开信息16条,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122863条,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13798条,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10380条,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9415条。
(二)公开的主要形式
1.政府门户网站
2016年,常州市政府门户网站发布编有索引号的主动公开信息40276条,其他动态类信息4.5万余条;辖市区政府门户网站发布编有索引号的主动公开信息7691条,其他动态类信息3.5万余条。2016年政府门户网站点击量达4330多万人次。
2.公共查阅点
2016年,市、辖市(区)两级政府信息公开公共查阅点共收集纸质文本7133件,电子文档5548件,全年共接待公众查阅政府公开信息48人次,利用文本223件。其中,市级查阅点汇集了市级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纸质文本2156件、电子文档2156件,接待8人次,利用文本175件;辖市(区)查阅点收集了纸质文本4977件、电子文档3616件,接待40人次,利用文本48件。
3.《政府公报》
《政府公报》刊发3期,发行9千份。
4.新闻发布会
围绕市民普遍关心的《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和工作推进、常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工作、常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办法、“常州政企通”服务企业微信平台等内容分别召开新闻发布会,全年全市共组织举办各类新闻发布会173场。
5.回应解读
全市全年回应公众关注热点、重大舆情共9036次,其中举办在线访谈172次,发布政策解读399篇,微博微信回应1210次,通过“市长信箱”“部门信箱”“市长与网民”“网络发言人”等其他方式回应7203次。
三、推进“五公开”情况
(一)决策公开
坚决贯彻省政府有关会议开放的要求,市政府2016年共召开12次常务会议,每次均邀请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社会相关人士列席,会议纪要均通过政府网站对外公开。深化民意调查制度,针对空气质量满意度、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校园安全情况等市民关心的热点内容开展了27次全市性调查。围绕《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常州市城市市容管理办法》《常州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的起草,以及2017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火车站南广场地区改建等重点工作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4次。
(二)执法监管信息公开
开设常州市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专栏,实现市、辖市(区)“双公示”全覆盖。全年公开行政许可决定640972 条,行政处罚决定15230 条。曝光失信企业117 家,严重失信个人528 人次。
(三)政务服务信息公开
深化“三合一”阳光政务平台建设,在线提供673项市民办事和319项企业办事的相关服务。各项行政权力的法律依据、办理流程、办事指南、申报材料清单实现全面公开,同时提供表格下载、在线办理、办事咨询等服务。平台全年共受理各类办事事项15508件,办结率99.7%。探索形成“五联合、一简化”联审联办机制,得到国家和省领导肯定;推出涉建信息中介平台,实现项目类型流程、主管部门、中介机构信息全公开。
(四)政策执行和落实情况公开
全市全年公布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进展落实情况信息281条,其中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开75条,各辖市、区政府门户网站公开242条。
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情况
(一)权力信息公开
常州市政府各部门行政权力事项、政府各部门责任、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项目及收费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七张清单”全部在网上公开。其中,累计向社会公布市级政府各部门行政权力事项6768项,其中市级行使506项,市县共有权力6262项,常用权力1243项,3年以上未行使的非常用权力5525项。
(二)财政预决算公开
出台2016年市级预决算公开工作方案,进一步推进全市2016年预决算公开工作。市级政府预决算公开中,新增要求公开政府专项资金管理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目录清单;部门预决算公开中,表式设计更完整,涵盖了部门总收支、财政拨款支出、财政拨款基本支出、财政拨款“三公”经费等24张表格。政府预决算公开中市级专项转移支付预算要求细化到具体项目,部门预决算公开全部细化到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基本支出细化到经济分类款级科目,要求对“三公”经费预算总额和分项数额增减变化的原因进行说明。目前,涉及部门预决算信息已全部上网公开。
(三)收费目录清单公开
通过收费动态监管服务网公开全部收费目录,公开政府性基金收费2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58项,实施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183项,审批关联中介收费39项。
(四)住房保障信息公开
对保障性住房房源信息、申请家庭情况进行全公示。全年公示各类房源信息1567个。其中中等偏下收入公共租赁住房调房家庭待分配房源509个,低收入公共租赁住房调房家庭待分配房源136个,中等偏下收入公共租赁住房环卫调房家庭待分配房源193个,中等偏下收入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家庭待分配房源616个。低收入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家庭待分配房源113个。公示保障性住房申请家庭情况1007户。其中廉租房实物配租90户,租金补贴110户;公租房实物配租467户,租金补贴135户;经济适用住房193户;租金补贴转实物配租10户;共有产权公共租赁住房2户。
(五)环境保护信息公开
完善“生态·常州”互动平台,建立环境质量状况专栏,将实时空气质量、空气质量预报、污染物实时浓度变化、30天AQI变化等集中对外发布,每月公布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建立行政许可、日常监督、行政处罚等板块,实时公布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环境违法行为处罚情况。
(六)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开
2016年,全市食品安全抽样数达22511批次,每月初通过市食药监局门户网站及时公布上月食品抽检汇总分析情况,发布食品监测、抽检结果,公布抽检合格和不合格产品相关信息共15期。设立“互联网购药安全警示”“医疗器械专项整治”“保健食品会销整治”“常用中药饮片真伪鉴别”等专题专栏,将国家总局曝光的违法发布虚假信息网站情况对外公开,及时发布科普常识、专项整治情况。推动企业和产品数据查询平台建设,提供食品药品企业6大类共2224条,以及2399条产品信息查询数据,公众可便捷获取所需数据信息。
(七)社会救助信息公开
今年市政府继续统一公布全市低保标准,强化动态管理,全市共清退低保对象15193人,新增2627人。全市全年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9584户,32229人,发放保障金1.8884亿元。全年医疗救助困难群众273978人次,医疗救助金额6189.82万元。临时救助 5276户(人)次,支出资金522.54万元。相关信息已按照要求对外公开。
(八)推进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公开
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对我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进行网上公开。通过政府网站公开办理建议和提案总体情况、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吸收采纳情况、有关工作动态等内容。
五、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受理依申请公开情况
2016年全市共受理依申请公开1863件。其中当面申请274件,传真申请89件,网络申请530件,信函申请970件。内容主要涉及征地拆迁、规划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
(二)答复依申请公开情况
受理的1863件依申请公开已全部答复,答复率100%。其中属于主动公开范围152件,同意公开667件,同意部分公开81件,不予公开164件,不属于本机关公开291件,信息不存在290件,申请内容不明确82件,其他135件。
六、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目前,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申请事项提供政府信息暂未收费。
七、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
2016年,全市共受理涉及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申请227件、行政诉讼279件,均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办理。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一是公开的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随着依法行政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家和省对政务公开提出了新的要求。个别部门在政务公开工作上的观念未能及时调整,未能很好适应当前政务公开的新形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
二是政策解读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地区解读政策法规的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够。解读的内容不够丰富,形式较为单一。
(二)改进措施。
一是加强对全市政务公开工作的培训指导与监督考核。进一步健全各地、各部门政务公开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政务公开的培训力度,提升各级政务公开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明确公开重点,细化任务考核指标,强化日常监督。
二是深化政务公开专家库和专家解读制度建设。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开展系列活动的方式,对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社会关切的重点、热点政策进行全面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