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新兴产业 培育期:政府当好“保姆”

来源:常州日报 2017/8/14 发布时间:2020-09-21 浏览量:14

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既是主攻方向,又是新引擎、新动力,更是一种必然选择。

而在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中,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特别是政府应该担当怎样的角色呢?

新能源汽车和汽车核心部件是新兴产业之一。在常州龙城精锻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偌大的汽车发电机爪极生产车间内,工人将毛坯件放上生产线,数十台机械臂开始上下舞动,组装、上料、固定、检测。33秒后,经过平面、凹坑、空洞等精车工环节,爪极成品就从另一端下线了,合格率达到99.9%。

按照该公司计划,采用“机器换人”建设智能车间仅仅是一个开始,最终目标是建成智能工厂。

推动智能化建设,实现智能制造,常州众多工业企业也像龙城精锻一样,早已意识到这是一种发展趋势,纷纷开始积极实践。但是,推动智能化,需要技术、人才、相关政策等多方位支撑。

为了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难题,政府搭建了多样化的平台,并且点对点发力。

在市经信委的牵线下,一个由机械总院江苏分院、北自所(常州)公司、西门子(常州)联合发起的联盟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带有政府服务功能的服务平台,企业在智能制造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时,可通过联盟寻求资源支持,联盟统筹调配资源力量,展开研究服务,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兴产业有培育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新兴产业的培育期,要当好企业的“保姆”。其中,就包括在企业和政府部门间建起顺畅的信息沟通共享机制。

除了搭建平台,针对新兴产业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化瓶颈问题,常州有关部门还创新开展专题培训活动。大课、沙龙、研讨、交流,仅去年就举办25场专题培训,1000多家企业5000多名企业管理人员受益。

更高层次的“保姆”,是政策引导。

《深化“三位一体”发展战略,落实“中国制造2025”常州行动纲要》《常州市“互联网+工业”专项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加强技术改造引领制造业中高端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都是常州从不同方位进行的呵护和扶助。

到去年底,戚研所公司获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支持,天合光能等37家企业车间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智能车间”,乐士雷利等66家企业和车间获得市级智能车间(工厂)认定,五洋纺织数字化车间等6个项目列为省智能车间创建项目,97个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项目被评为“机器换人”示范项目。所有这些,拉动智能装备投入超过了100亿元。

2016年12月,全市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以8.3亿元再刷单月历史新高。这一指标,成为有力的注脚。

哺育,离不开真金白银。

为了培育新兴产业,常州有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扶持,2016年共为企业争取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3.89亿元。

从2013年起,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工业“三位一体”发展战略以来,通过增加工业有效投入,加快十大产业链传统建设、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创新型企业,推动了碳材料、通用航空、轨道交通、智能数控和机器人、太阳能光伏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发展。

同时,常州还出台《关于实施“三位一体”发展战略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从2014年起连续3年由市和辖市区财政每年安排6亿元,鼓励企业加大生产性设备投入,支持企业开展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奖励企业实施首台套开发。该政策也得到了工信部和省经信委的充分认可。

政策实施两年来,常州市区两级财政共下达补助资金12.98亿元,其中支持设备购置补助项目1204个,补助11.33亿元,支持“机器换人”示范项目97个,补助1.3亿元,支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项目173个,奖励0.35亿元。

据测算,“三位一体”政策出台3年间,全市工业企业设备投资累计达730亿元,其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发展新兴产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