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中国制造2025、长三角一体化、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多重机遇叠加,在常州各个领域激发出创新的巨大潜能。
在常州太平洋电力设备集团,有一台30多米高的大型变压器,这是由该集团自主研发的环保节能型变压器,它是世界首创的,节能效果是相当显著。
目前,这一产品已成功运用到山西中南通道运煤铁路上,为京沈高铁量身订制的16台节能变压器也正在加紧生产中。
之前,太平洋电力还一举打破施奈德、西门子等国际电气巨头的垄断,成功开发出轨道交通用开关电气柜,目前国际市场份额已高达50%到60%。
用科技创新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用低碳环保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在五洋纺机生产车间的智能全成型服装精编机上,纱线上机才10多分钟,一件成衣就做好了。目前,五洋研发的双针床经编机市场占有率居世界前三,成为全球“单打冠军”。像这样的“单打冠军”,常州目前有218个。
这两年,在“常州制造”向“常州智造”的技术跃进中,石墨烯、机器人、光伏组件及特种电缆等新兴绿色产业的崛起,正在重构常州的制造业格局,擦亮常州“智能制造名城”的名片。像国内的石墨烯产业,“一半江山”在常州。
常州经济也因为高端制造业的崛起再度光亮,今年上半年,常州GDP增速高达8%,在“苏锡常”三地中最高,工业投资数据总量和增幅也均为苏南第一,实体经济的发展质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常州明确了推进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建设的六大任务:除了突破重点领域,发展高端产业,还有深化两化融合,推行智能制造;创新新型业态,发展服务型制造;高效利用资源,推进绿色制造;深化开放合作,培育国际化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塑造自主品牌。
市经信委副主任潘仁贤表示:“一个是要探索打造常州高端产业发展的常州模式,主要是建设我们的智能名城,在智能装备制造和先进碳材料上有所突破;第二在协同创新上形成常州的模式,譬如说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和引进、产学研合作、服务业制造、平台的建设等等;第三个就是要在开放融合上形成我们自己的模式。”
上世纪80年代的常州,创造了闻名遐迩的“苏南模式”,成为全国工业明星城市。那么,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建设工作的启动,常州又面临怎样的机遇,究竟该如何作为呢?
前不久,常州市计量所的工业机器人性能测试室通过国家资质认定评审。
常州市计量所所长杨新建说:“可以和机器人的生产企业和制造企业,提供权威的第三方检测和校准服务,填补了江苏省在机器人第三方检测方面的空白。”
后续常州计量所还将组建国家工业机器人产业计量中心,助力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炘表示:“跟国家计量体系、评价体系的对接,掌握一个优先权,不光是能推动现有的产业升级,而且能为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做一个很好的培育基础。”
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建设中,常州市按城市分工正试点主攻七大探索领域:
包括智能制造、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工业强基、高端装备突破、产业集群化发展、中小企业创业、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同时常州还自我加压,新增了五个自选动作,包括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质量品牌提升、军民融合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激发了城市产业发展的创新活力。
过去五年,常州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元台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跨入万亿级城市行列,2016年达1.23万亿元,年均增长9.7%。全市共招引超30亿元或3亿美元以上重大项目49个,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累计引进2300多个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创办了1600多家科技企业,直接带动引进3000多项专利成果来常转化及产业化。
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建设,意味着每个城市不再单打独斗,而是用好政策发展红利,各自选择重点领域、互为发展资源。
河海大学苏南经济研究所所长田泽指出:“在苏南城市群建设里面,常州要抓住自己的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的机遇,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智能制造,另外常州还有一批中小型企业,创新创业的活力正好释放出来,制造业+互联网,另外还有一些服务型的制造业,还有关于高端智能装备,这都是常州自身的优势,找好自己的定位,可以提升常州的城市竞争力。”
从概念谋划走向启动实施,融入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建设,既是常州新的历史使命,又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机遇。明晰自己的发展定位,突出产业特色和优势,才能发挥“1+1>2”的城市群试点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