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从市商务局传来喜讯:2017年,常州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312.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4%,成功突破300亿美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
全市外贸规模增长结构优化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累计实现出口229.4亿美元,同比增长10%;进口83.3亿美元,增长23.7%;实现贸易顺差146.1亿美元,扩大3.5%。不仅外贸规模迈上新台阶,外贸结构也呈现持续优化之势。
从主要出口市场看,2017年,常州对美国、欧盟、日本出口分别为47.8亿美元、38.3亿美元和19.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6%、11.5%和2.9%,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6%。新兴市场方面,对东盟、拉美、中东、非洲出口分别为30.2亿美元、14.1亿美元、12.7亿美元和7.8亿美元,分别增长11.7%、15.4%、1.2%和15.7%。全市全年对“一带一路”出口75.7亿美元,增长11.2%,高于全市平均1.2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的33%。对印度、俄罗斯、柬埔寨出口分别增长18.4%、27.4%和82.5%。
从贸易方式看,全市全年完成一般贸易出口183.5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量的80%,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
从出口行业看,全市机电产品仍为出口主体,全年完成出口131.7亿美元,同比增长10.7%,高于全市平均 0.7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7.4%,较上年同期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增长1.6%,机械及设备出口增长16%。服装纺织类产品累计实现出口40亿美元,增长6.2%,占全市出口的17.4%。其中,纺织出口增长8.7%,服装出口增长3.6%。
从重点企业看,全市出口前50位的重点企业共实现出口8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6.2%。全市进口前50位的重点企业共实现进口51.4亿美元,增长28.8%,占全市进口总额的61.8%。重点企业对全市进出口拉动作用凸显。
从进口情况看,常州全年进口实现23.7%的增幅,机电产品进口39.9亿美元,轻工产品进口9.4亿美元,金属制品进口6亿美元,矿产品进口14.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6%、24.5%、15.9%和18.2%。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进口设备1.4亿美元,同比增长23.1%。
中天钢铁:
建成全球最大优特钢棒线材生产基地
2017年,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完成进出口总额14.6亿美元,在全市企业中拔得头筹,同比增幅高达18.5%。集团优特钢比重超过60%,整体优特钢规模突破60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优特钢棒线材生产基地;“中天牌”帘线钢最细能拉到0.15毫米,比头发丝还细;汽车爪级用钢成功配套宝马、奔驰等国际知名品牌;轴承钢代替国际一流的瑞典SKF轴承,委托下游企业加工后成功实现轧机自用;易切削钢应用于日本佳能等高端打印机;冷镦钢、齿轮钢、锚链钢等高端产品远销全球。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才平表示,企业自2005年起谋划优特钢转型,投入巨资引进美国摩根5.5代轧机、德国考克斯轧机、阿特拉斯制氧、德国西门子电气设备和国际先进的轧后处理装备等,并制定了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五年普转优,五年优转特,五年特转精,目前已迈向“特转精”的发展阶段。
谈及钢铁企业如何加快推动结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开拓高端钢铁的国际市场,董才平说,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实质源于结构问题,即“低端过剩高端不足”。“打入国际高端钢铁市场,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依靠质量和口碑,这才是实打实的竞争力。”近年来,中天钢铁着力推动高端钢铁国际化,在提高钢材附加值的同时,积极走出国门,把中天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天钢铁累计出口钢材60.6万吨,总金额2.69亿美元,出口创汇额创历史新高。出口方向包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缅甸、泰国、印尼、越南、文莱等东南亚国家,孟加拉、黎巴嫩、巴基斯坦、香港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以及非洲、美洲等主要市场,新加坡及东南亚国家成为年度最大出口市场。同时,着力抢占新市场出口份额,成功开拓墨西哥市场。在2017年出口的钢材中,技术附加值较高的优棒、优线占比在35%左右,较往年显著上升,成为中天钢铁优特钢转型战略的最好例证。随着优特钢转型步伐的加快推进,集团根据国内外市场情况,灵活调整了螺纹、碳钢等出口节奏,先后开发一系列新品线材、棒材,着力开发超级72B、履带钢、轴承钢、磨球钢等高附加值品种,成功开拓了韩国、泰国等地高端市场。
“随着国家对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基建项目的扶持态度等积极因素,未来出口机会仍然可观。”董才平表示,下一步,中天钢铁将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丰富出口渠道,将中天优特钢产品打造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
格力博:
创新发展 “大象起舞”
在常州格力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企业刚刚交出的漂亮“成绩单”:2017年,格力博实现销售收入4.2亿美元,同比增长30%以上,其中95%产品出口,主要销往北美、欧洲等地,产品覆盖全球前十大综合性超市,处于欧美市场领先地位;其自主品牌“greenworks”,占到总销售额的65%以上。与此同时,格力博市场拓展至东南亚、南非、中东,更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俄罗斯市场,在寸土寸金的莫斯科红场开设了专卖店。
在数亿美元出口规模的基数上,格力博连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大象起舞”的背后,是企业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
创新开发,与趋势共舞:据透露,格力博董事长陈寅早在5年前就预见到,全球园林机械将迎来一场技术革命,从汽油发动机转向锂电驱动,早早开始在锂电池技术的开发和制造方面加大投入,引进业内顶尖技术人员,在欧洲、北美、中国分别设立国际化研发中心,全球研发人员已近千人。锂电池在园林系列产品上的运用,让格力博在全球园林工具制造领域赢得先机,成为行业领跑者。2017年,格力博大力投资扩建中心实验室,支撑创新开发,提升产品质量。当年9月20日,格力博全球首台锂电零转向ZTR割草车生产线正式投产,对助推我国智能化商用园林机械实现产业化、步入国际高端行列、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布局,与市场共舞:北美是格力博的优势市场,其自主品牌“greenworks”在北美已形成显著品牌效应,线上线下销售持续增长,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2017年,格力博在欧洲市场取得重大突破,全面进入欧洲排名前五大超市。在超市零售终端渠道、线上渠道开疆拓土的同时,格力博还成功开拓专卖店渠道,标志着其产品进入国际高端品牌行列。
智能制造,与时代共舞: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格力博在近年来累计投资2亿元,着力推进“信息化、自动化”两化融合, 引入机器人上百台,研发数十条自动化生产线,打造无人车间、现代化智能工厂。同时,通过先进的SAP、ERP、EDI系统。精准对接顾客需求,实现生产信息的实时交互,有效优化资源配置,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向大规模客户化定制迈进。通过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升级,2017年,格力博在厂区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产能提升50%,同时有效提升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制造成本。
当前,格力博已成功实现弯道超车。下一步,格力博将追求快速成长和规范运营双轨道平衡发展,各类产品也将着力推进升级换代,满足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客户的新需求,实现全球化销售的快速增长。
常州化轻:
打造最专业石化产品服务商
全年实现进口1.5亿美元,同比几近翻番;出口104万美元,实现了“零”的突破……对于常州市化工轻工材料总公司这家老牌塑料化工贸易企业来说,2017年着实值得纪念。可总经理曾文旭并不满足,他说:“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最专业的石化产品服务商。”
石化产业链市场巨大,国内市场需求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需求也日趋多元化、个性化。常州化轻公司过去以国内贸易为主,为增加资源品类供给,满足日益丰富的下游市场需求,企业整合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资源市场价格、品种的供应链错配,加大国际资源采购力度,通过增加品类,做大做强规模。2017年,公司从美国、中东等国际原油产区进口多类基础化工原料,包括合成树脂、液体散化等产品,作为塑料制品、精细化工产品的上游原料,形成了包括甲醇、聚乙烯、芳烃、苯乙烯、乙二醇等在内的多个20万吨级以上拳头产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出口方面,2017年,公司向越南出口了104万美元的聚丙烯,打通了各相关贸易环节,成功完成“试水”。谈起这笔金额并不大的出口首单,曾文旭表示,从长远来看,国内石化行业产能必将面临饱和,产能输出是大势所趋,因此,公司未雨绸缪,为布局海外早做准备。此次,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越南的出口,就是开拓新兴市场的一次有益尝试。
关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曾文旭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布局海外市场。2018年力争进口规模再翻番,同时考虑在美国德克萨斯、新加坡等地设立办事机构,近距离对接海外市场,力争取得一手资源,在确保资源的同时,提升议价权。
二是开拓国内市场。“站位华东、布局全国,在华北、华南、华中等沿线布局,实现南北互动。”即:在深耕华东市场的同时,加快在华中、华北、华南等经济发达区域设立公司,进行资源整合和产业延伸,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是丰富贸易方式。紧跟市场节拍,转变经营方式,采用现货、期货、电子盘、合约等多类交易模式和工具,实现从单一的传统贸易方式到现代化、多元化贸易方式的转变。
四是提升客户服务。国内石化行业的特点是中小企业集聚,如今,常州化轻公司拥有客户多达上万家,2017年仅活跃成交客户超过4200家,开票量高达4.8万份,且单张发票平均金额超过28万元。在提供优质化工产品的同时,公司将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增值服务,例如:利用多年来积累的大量行业数据,推动银企对接,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用多样化的延伸服务,帮助企业加快发展,推动公司做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