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建设“高质量明星城市”的决定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更好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服务和保障“高质量明星城市”建设,作出如下决定。
一、准确把握营商环境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营商环境是区域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优化营商环境是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优化营商环境正在越来越多地成为区域发展共同的关键词,围绕营商环境的竞争日益呈现全域化、全球化的态势,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先进地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要求,全面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以新加坡和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参照,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浙江、武汉、厦门、东莞等省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也推出了一系列可行管用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面对先进地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面对实体经济破茧成蝶、转型发展的艰难局面,全市上下应当充分认识到,营商环境不仅是生产力和软实力,更是企业应对复杂环境和困难挑战的信心,是企业家与政府共渡时艰的决心。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企业的期盼,更是发展的需要、政府的责任。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拿出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魄力,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以更大的决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更快的效率推动各项已出台惠企政策措施的落地,以更实的举措打好企业减负降本政策组合拳,以更强的力度推进政府部门业务流程的革命性再造,举全市之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升制度环境的软实力,增强城市发展的竞争力。
二、围绕“三个如何”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和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关系稳投资、稳增长的经济问题、发展问题,更是关系稳就业、稳预期的民生问题、政治问题。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围绕如何让企业投资创业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如何让企业表达诉求的渠道更加通畅、如何让企业家增强投资发展的信心,强化服务理念,优化制度设计,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要围绕“三个如何”增强行动自觉。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精准把握党和国家“两个毫不动摇”以及支持鼓励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牢固确立实体经济是常州发展的重要根基、企业家是常州发展的宝贵财富的理念,增强行动自觉,强化责任担当,坚决纠正脱离地方实际、影响长远发展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精心呵护市场主体投资创业的信心。要牢固树立“政简易从”理念,从整顿作风、优化政策、健全机制、深化改革等多角度入手,持续推进各领域营商环境建设,以思想上的“破冰”推动行动上的“突围”。要把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理念落实到思想深处,转化为具体行动,多做暖人心、顺民意的实事与好事,当好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努力以营商环境的新提升催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要围绕“三个如何”开展对标找差。常州过去四十年的发展不仅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政策机遇,得益于民营企业家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更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营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实践证明,营商环境越好,市场主体的动力和活力就越足,城市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就越强。全市各级各部门应当树立改革开放重新出发的归零心态,以优化营商环境、集聚发展动能、增强企业活力为目标,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和对标找差专项行动,着力解决思想观念滞后、体制机制束缚、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扎实做好补缺、补短、补软、补差工作。要对照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找不足,对照先进地区成功经验找差距,切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着力在强化政策落地上迈出新步伐,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提升市场主体的政策获得感和环境满意度。
要围绕“三个如何”完善制度安排。优化营商环境涉及面广、系统性强、机制层次高,必须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压实责任、严督重查,打破部门界限,强化整体联动,依靠制度和机制的力量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全面改善。全市各级各部门应当牢固树立制度是环境、发展靠环境、服务优环境、人人皆环境的理念,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工作,坚持压实责任与形成合力相结合、制度创新与依法行政相结合、强化监管与优化服务相结合,从细小处着眼、从关键处着力,着力推动理念思路的创新、制度机制的完善、监管服务的强化,加快形成全方位、各领域共同推动营商环境建设的工作格局,以营商环境的全面优化,凝聚转型发展的动力,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增强城市发展的后劲,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三、凝聚以一流营商环境打造“高质量明星城市”的强大合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涉及多层次、多领域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实施单点突破,更需要上下同心推动综合提升。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从需求侧出发,高位谋划并系统推进政策、制度、调控和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振企业家投资的信心、创新的热心、做实业的专心和转型发展的恒心,夯实打造“高质量明星城市”的根基。
各级行政机关要淡化企业的所有制标签,消除姓国姓民的桎梏,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在市场准入、要素资源获取、政策扶持奖励等方面享有平等公正的待遇。要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四通四办四平台”审批服务新模式,全面实现一门受理、一窗通办、一城通办。要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在法律框架和市场规则的规制下平等交易。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制止滥用行政权力实施强制交易、滥收费用、随意定价、附加不合理条件的行为。要强化行政执法纪律约束和行为监督,坚决纠正权力任性、寻租腐败、暗箱操作的行为。要大力构建扶优限劣的诚信发展机制,加快建设全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向诚实守信的企业倾斜,使诚实守信者获得更好的环境和更多的机会。
各级司法机关要切实把平等、谦抑、审慎、善意、和谐的理念贯彻到司法实践中,坚持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对守法者无事不扰,让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要准确把握、严格执行产权保护司法政策,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和执行各类涉企产权案件,加大对各类侵犯产权和破坏营商环境犯罪的打击力度。要自觉把司法为民和公正司法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妥善审理劳动争议、知识产权、金融借贷等涉企案件,依法审慎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性措施,尽可能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要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作用,强化涉及营商环境领域法律监督,促进相关案件依法公正办理。要建立完善企业法律服务救助和困难帮扶机制,通过法律体检、法律文书把关、法治大讲堂等形式,为企业生产经营、风险防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提供法律帮助,提高中小企业依法经营和风险防控能力。
各级监察机关要将优化营商环境、保护一方发展作为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努力提振党员干部敢闯敢试敢干的精气神。要细化公职人员行为规范,明确政企交往的“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积极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双向通畅、界限分明的新型政商关系。要加强对行使公权力人员的监督,从严整治调门高、行动少、表态多、落实差、只唯上、不唯实等损害政治生态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充分运用宽严相济政策,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支持鼓励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守住底线、担当作为、靠前服务,以干部的奋斗指数换取实体经济的发展指数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积极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激发投资发展信心、保护创业创新活力为重点,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精准监督,全力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要综合运用重大事项决定、特定问题调查、询问和质询、工作评议等监督手段,督促推动中央和省市委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文件和改革措施落地落实。要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群众意见集中的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强化对涉企收费、涉企执法、涉企司法等相关工作的监督检查,监督推动公权力正确、有效、规范行使。要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引导人大代表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反映情况,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建言献策、贡献智慧,以实际行动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先行者和推动者。
营商环境事关全局、决定未来。全市上下要以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作风和韧劲,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任务,着力凝聚支持实体经济、推动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让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我负责雨露阳光,你负责茁壮成长”的良好环境中成长为参天大树,为高质量明星城市建设注入更加强大、更为持久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