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高质量的管理明星城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常州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管理就是生产力,包括质量、效益、效率等可量化指标,也包括干净、整洁、文明等定性指标。围绕“科学有效精细”的管理目标,全市上下正弘扬“勇争一流、耻为第二”的常州精神,严抓质量标准,发扬“工匠精神”,着力提升“精、细、实、稳、新”水平。
突出改革创新
政务管理、城市管理、企业管理和社会治理,是塑造高质量管理明星城市的着力点。
常州市明确提出,“让政务服务像网购一样便捷”。上半年,“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不见面审批”等指标得分、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群众满意度均列全省第一;全市“网上办”和“不见面办”的可实现率分别达98.8%和92.4%,市人社局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认真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为企业减免税费67.5亿元。截至6月底,新设私营企业1.27万户、个体工商户3.37万户,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总量达55万户。
全面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创新打造“全要素、全市域、智能化、大联动”的常州模式。上半年,轨道交通1号线试运行,沿线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实施,2号线进入铺轨施工阶段;烟花爆竹禁放、非法成品油整治等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完成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目标,3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达67.7%;26个项目受到省政府督查激励,总数列全省第三;平安常州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不断推陈出新
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蝉联全国综治领域最高奖项“长安杯”,获评全国畅通工程A类一等城市……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常州城市管理不断推陈出新,亮点频传。外地人提到常州总会说:“这个城市很精致,很整洁。”
2006年,常州市开展“八路八口整治”“主要道路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工作,推动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高;2009年,在全国首创道德讲堂,有效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2013年起,城市长效管理考评纳入各辖市区、市职能部门综合考核,每季度召开点评会,持续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着力消除城乡接合部、老小区、马路市场等管理死角盲点;去年下半年,正式启动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在整体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上走在全省前列。
管理工作没有“满分”,也无捷径可走。常州市一方面积极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强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以更多的付出和辛苦,实现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另一方面鼓励基层首创,好的思路办法适时总结提炼,向更大范围推广。如今年实施的市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最初就是在溧阳市埭头镇推动的。
全面提升水平
高点定位目标,练好发展内功,常州市正掀起一轮强化管理创新热潮。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提速机遇,常州市全面启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推动创建省城市管理示范路和示范社区。下半年,结合地铁1号线开通,完善沿线公交服务配套,开展出入口站点区域的整治提升;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做好截污、接管、清淤、畅流工作,力促城市内河水质明显改善;实施交通畅行工程,全面优化公交线网,积极创建国家公交都市。
作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常州市以全国领先、全省标杆为目标,着力打造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常州样板”。其中,以《常州市物业管理条例》出台为契机、以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打造一批宜居示范小区;加快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置,健全考核办法,完善设施建设,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率。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常州市将实施“聚焦企业关切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行动,通过网点覆盖、窗口赋权、功能延伸,推动为企业服务向园区集中、为群众服务向社区集中。 加快推出建设项目“五联合一简化”联审联办机制2.0版,复制推广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试点经验,深化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打造“常满意”特色政务服务品牌。同时深入实施国资国企改革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股改上市为主要形式稳步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企业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