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学校名单出炉 常州5所学校入选

来源:常州日报 2019/8/8 发布时间:2020-09-21 浏览量:16

日前,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意见》,公布了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首批建设立项学校名单和建设培育学校名单。其中,立项学校共有20所,常州市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在列。此外,12所建设培育学校中,包括常州市第一中学、江苏省溧阳中学、江苏省华罗庚中学三所学校。据了解,此次省高品质示范高中首批建设学校中,常州市累计共5所,数量全省第一。

星级评估创设上的引领发展项目

根据《意见》指出,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是我省普通高中教育在星级评估基础上创设的引领性发展项目,提高我省教育持续竞争力的创新探索。目前全省有587所高中,其中四星高中287所,十年以上四星高中187所。常州市共有高中30余所,其中四星高中20余所。

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在发展理念上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在价值导向上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在目标定位上更加注重高远追求,在学校管理上更加注重自主发展与政策引领的结合,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更加注重专业境界的提升,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更加注重全面培养体系的构建,在教育评价上更加注重科学完整的发展性评价。

据了解,根据计划,高品质示范高中将在立项建设三年(2019-2021)期内,把握规划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抓住关键环节和重大项目,注重自主发展与专家团队引领,突出内涵建设与品质提升。

采取常态管理和动态竞争机制,立项学校及今后认定的高品质示范高中,如有违反办学规范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将取消其立项或评定资格,且三年内不得重新申报。经评估认定的高品质示范高中三年复检一次,审核不通过的不得保持高品质示范高中称号。

高品质示范高中如何建设?未来三年——

省常中将实行“大教育”

“大教育”,本质上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未来三年,“大教育”是省常中打造高品质高中的方向和路径。省常中将通过“大基地”“大课程”“大学习”“大德育”“大教师”“大智慧”“大视野”“大情怀”等平台机制,塑造出新的学校形态,学习空间、学习方式、课程体系、组织管理等,呈现未来学校办学的新样态——基地即学校、课程即生活、学习即创造。

“大基地”将原有“行政班教室”升级改造成集上课、阅览、活动、讨论、教研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学习室”。并构建四大“研学中心”,以统整课程、基地、技术、环境、教学、评价等资源,实现跨界学习。

“大课程”以跨学科的课程融合,重组课程内容。构建分层分类的学校课程体系,支持学生开展走班选课,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学习路径,实现融合学习。

“大智慧”让数字技术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正在与非正式的的“泛在学习”成为可能,即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在适切的地方学习适切的内容。

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将着力构建面向学生全体、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机制,在“学分制管理”基础上,进行了“项目制量化”,每一位学生3年高中学习期间要求至少完成“8个100%”的项目量化研修任务——100%的学生做100小时义工服务;100%的学生精读100本中外名著;100%的学生完成100个自主实验;100%的学生完成1项科创类作品;100%的学生参与1次才艺类表演;100%的学生参与1项小课题研究;100%的学生参与1个项目或社团;100%的学生学会游泳。

省前中将打造田园气质校园

前黄中学原来是一所位于农村的普通中学,至今仍保持有许多农村学校的尚本务实观念、习惯和管理制度等,在学校重大发展过程中,其乡村经验与田园气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所以在创建高品质示范高中过程中,学校立足乡村教育特色,做大做强生态文明教育,重视可持续发展,打造高品质高中的前黄样本。

田园气质体现在课程内容上,学校将开展多种指向劳动教育、环保教育、绿色教育、综合实践活动、饮食教育等生态文明教育,开展跨学科的主题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以乡村为基地的农耕教育,实行在地化教学,增强快乐与有意义的学习;增强每位学生的自我认同及幸福感;促进学校内外及与周边社区的交流合作。

实施书院育人,深度衔接高中与大学,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也是创建过程中的特色亮点之一。学校将建设景德书院,开启书院育人新模式。书院将成为学校的创新特区,无论是学校的课程建设,还是教学与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进行大胆的尝试,从而为优秀人才培养形成一套新的方法与机制。书院将构建更加丰富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与环境互动的机制。“三元”育人工作机制中,常任导师常驻教室,专业导师深入课堂,科研导师近身指导。

通过三年建设,省前中将建设成为“文理共生、师生相长,具有田园气质”的高品质高中,形成具有“田园之韵”“花园之美”“慧园之乐”“家园之爱”的新样态,培养“可爱、可信、可为”的卓越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