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公安创新社会治理 夯实“平安常州”基石

来源:常州日报 2019/7/13 发布时间:2020-09-21 浏览量:14

推广律师驻所、先期处置等公调对接模式,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超95%;推进网格化治理,全省首创网格化服务中心与综治、合成维稳“三中心合一”模式,排查风险隐患5.2万起;强化交通、消防综合整治,试点“学生专车”破解城市拥堵,“交通健康指数”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五个现代”警务发展战略的有力实践。

近年来,常州公安推动建立党政主导、部门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机制,成立合成维稳中心,深化公调对接,推进“警格+网格”深度融合,建设反诈中心,与政府12345等平台联动分流非警务警情,推行禁毒工作社会化,指导成立渣土车等行业自治组织,促发联动共治,有效释放警力,提高效率,全社会共同防控风险的格局正在形成。

“三个借力”破解社会治理困局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业态,如何破解政府不管、市场又管不了的困局?常州公安借政府之力搭建平台、借大众之力组建队伍、借行业之力协同共治,构筑多元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格局,摆脱了过去维护稳定和防控风险中疲于应付、治标不治本等问题,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为提升城市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常州公安依托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建成全省第一家城市应急指挥中心,设置了有69家联动成员单位参与的市防汛防旱、市安全生产事故等31个应急指挥部。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公共安全监管中心,打通了交通、消防、危化品、大型活动安保等信息化监管平台。这些平台信息将汇入“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响应系统”,实现数据整合、智能感知、定点推送、远程监督和隐患整改。

道路交通环境是城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安畅通出行更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2018年,常州发布《常州市城市交通畅行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向交通拥堵、出行难和停车难的“城市病”发起宣战。因地制宜新增停车泊位7.88万个,其中公共停车泊位12146个。同时优化高架道路交通组织,匝道口高峰灯控分流,试点定向车道、交替放行等措施,主线流量通行速度提高192%,单位时间通行能力提高60%。

一年来,常州健全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新格局,“城市病”明显“好转”,出行更加畅通。高德大数据通报2019年一季度常州交通健康指数83.3%,列全国50个主要城市第6位。

“警务网格”实现由“乱”到“治”

常州公安将基层工作有效融入全市网格化治理, 建设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引用公安标准地址库,开发建设市、区、镇三级联动指挥平台,为网格员100%配备全要素网格通APP,实行网格员信息共采、矛盾共解、风险共防,推动社区警务“减负增效”。在全省首创网格化服务中心与综治中心、合成维稳中心“三中心合一”模式,推动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29万名。

武进分局南夏墅派出所大学新村三社区以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为抓手,将网格打造成为基层党建堡垒、政务服务前线、社会治理高地与综合执法阵地,完成了由“乱”到“治”的华丽转变。

金坛分局设立合成防范办公室,以社区为基础、网格为单元、管控为核心,实施常态三查和精准整治,在51个易发案小区安装楼宇防盗门1463扇,1728家企业安防体检全部达标,校园视频监控、防撞设施、护学岗建成率达100%。

此外,市公安局还主动会同市委政法委以及市民政、司法、城管等部门,积极探索“公调对接”新机制,推动全市93个派出所人民调解室实体运行,调解成功率、群众满意率均达95%以上。2018年,全市共引入人民调解矛盾纠纷类警情5.6万起,有效缓解基层警力不足问题,初步实现构建矛盾化解格局。

联动共治提高接处警效率

近年来,非警务警情暴增,严重占用了警力资源,也给基层派出所增添了不少压力和困扰。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充分发挥110联动职能,深化与水、电、气、卫生、气象等部门沟通协调,在全省首推114社会化移车服务,热心回应各类群众求助警情,主动提供帮助救助。

与此同时,进一步提高110接处紧急警情的专业化水平,将110打造成连接群众的“生命线”。2018年,通过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分流处置群众求助类警情5.7万余起,通过114分流处置移车警情143.2万起,与各110联动单位联合处置紧急求助警情1.8万起。

此外,积极探索大数据资源手段的整合应用,努力实现传统110向智慧110的转变。在全省率先建设应用全市统一的新版110接处警系统,按照“统一接入、异地受理”模式,建成全市一体的警情库,实现4个接警区警情数据实时全项汇聚监测。

从以前的“社会管理”到现在的“社会治理”,虽一字之差,却彰显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理念。今年,常州公安将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维稳为主线,以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为基点,以深化“五个现代”警务发展战略为抓手,不断提升整体警务效能和核心战斗力,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让“平安常州”的基石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