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上午,从市区一直往北,驱车半小时,来到位于常州滨江化工园区的新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蓝天白云下的工厂整洁有序,员工在监控室里查看着各种设备运行的参数,天气虽有点闷热,但空气中不再闻到以前化工园区特有的臭味。
在江苏沿江八市中,常州的长江岸线最短,总长度仅18公里。但在13平方公里的滨江化工园区,有各类企业71家,沿江1公里企业44家,其中化工企业30家。
群众的呼声,就是党和政府的使命。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唯一拥有长江岸线的常州高新区,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长江大保护”要求,一直在行动。
铁腕治污,推生态大保护
长江大保护,从铁腕治污开始。
8月9日,随着最后8600平方米货仓被拆除,常隆化工的一期拆除任务完成。为了安全拆除这家位于沿江1公里范围的化工企业,常州高新区的拆除项目组整个7月天天朝五晚八连续作战30天,在完成5600立方米物资的场内转运、28立方米生活垃圾清场、41立方米工业垃圾分类清场、50立方米工业危废换包装处置后,终于拆除了粉剂车间、乳油车间、除草剂仓库、制氧制氮冷冻车间设备。
常州高新区已连续实施三轮化工整治提升行动。通过对沿江化工企业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分类制定落后产能“关、停、并、转”政策,累计关停并转化工企业70多家,取缔“散乱污”企业506家,整治提升1329家。
今年,该区计划继续关停搬迁化工企业10家、改造升级25家,其中沿江1公里范围内将关停化工企业7家以上;到2021年,沿江1公里范围内将关闭搬迁化工企业20家以上,逐步解决“化工围江”问题。
一手抓关停,一手抓提升。新阳科技总经理助理、安全总监蒋中秋说:“滨江化工园区今年启动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专项整治,此前为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新阳科技从2017年就开始建设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系统,对大约78000个可能微泄漏的点进行定位、编号、逐一建档并实施分类管理,LDAR系统建立至今,发现并修复了泄漏点800多个,减少VOCs排放约42.9吨。”目前,整个滨江化工园区已经实现园区及园外化工企业的LDAR全覆盖,通过全面开展“一厂一测”和“一厂一策”工作,近年累计削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近1500吨。
更令人可喜的是,常州高新区在滨江板块全面布局了污水、污泥、危废、废油以及建筑垃圾等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中心,有效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去年6月投运的固体废物综合处理项目,通过焚烧可处理医药废物、农药废物、木材防腐剂废物等28项工业废料和固体废料,焚烧过程中产生的能源被回收用于生产蒸汽,作为绿色能源供给园区企业,而且年处理危废3万吨的总规模,不仅可为常州高新区的众多工业企业提供固废处置服务,还能同时辐射全市及周边沿江区域,推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创新为本,助产业大转型
长江大保护,必须实现绿色转型。
去年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有意落户滨江经济开发区,计划注册资金6000万欧元,项目在投资方品牌实力、产业政策、工艺设备、安全环保等方面都没问题。但项目评估会上有专家提出这个项目对天然气和蒸汽的综合能耗极大,在持续节能减排的大环境背景之下,这个项目不适合滨江经济开发区。滨江经济开发区根据专家评估结果,最终婉拒了这个项目。
市委常委、常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斌说,长江必须保护,经济也要发展,因此唯有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加快产业升级和动能转换。
在增量创新方面,常州高新区全面提高了新招引项目的准入门槛。尤其是滨江经济开发区,从2016年开始,项目招引就要从产业政策的相符性、工艺装备的先进性、安全环保的友好性、能源资源的节约性以及未来的可持续性等6个维度进行项目评估,每个项目进来之前都要请智库专家一起把关。
今年上半年,常州高新区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共引进优质项目60个。其中,滨江经济开发区通过“总部经济”“零地招商”等创新模式,引入了总投资10亿美元的合全药业生产及研发基地和总投资5.7亿美元的华润新材料等多个优质项目。对于化工新材料项目,滨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赵文君介绍,他们重点招引的都是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高性能涂料、细分领域特殊化学品等高端产业项目,而且高端产业也要求结合投资和研发布局,要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发展。
在存量盘活方面,常州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开展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树立“以亩均论英雄”理念,将工业用地增效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有力抓手,通过存量提升和增量创新联动,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滨江经济开发区则鼓励园区企业兼并重组,瞄准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引进优质资本、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盘活做优存量,已成功获批“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并成功创建“江苏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绿色先行,促产城大融合
长江大保护,必须有大格局和大视野。
今年5月8日,常州市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会议暨长江大保护工作推进会议。会议提出,以高度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决扛起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职责使命;坚持新发展理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系统谋划、系统推进,切实增强推进长江大保护的工作合力。会议还审议并原则通过了《2019年常州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要点》和《常州市长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
5月29日,常州高新区长江大保护指挥部在滨江经济开发区挂牌成立。作为常州唯一临江板块,该区自觉承担长江大保护的责任,围绕生态大保护、产业大转型和产城大融合三大重点,团结协作,努力实现大保护工作的新突破。
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常州滨开区大手笔编制了长江大保护沿江绿色转型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建设规划,同时还编制了沿江地区综合交通、产业发展布局、滨江生态景观带概念性城市设计等5个专项规划。
“沿江1+5”已经通过专家组论证,今年以来在规划指导下,并按照《常州市长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滨江经济开发区已经围绕长江大保护实施了一批项目:水源地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和沿江5公里生态廊道芦苇试种工程已全面完成;港区南北河和临江化工园区排水沟的清淤工程也已完成;沿江堤100米绿化造林工程已经过半。
常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常州滨开区党工委书记盛晓东介绍,今后依江的滨江经济开发区将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划定发展底线和开发边界,通过企业关停转型、生态修复、布局重组,将长江沿岸地区打造为长江绿色转型发展先行示范带。在空间结构上形成“一带两片三廊”的布局:德胜河以东地区重点完善产城功能,并提升品质,打造和谐共生的产城融合片区;德胜河以西地区以生态保育为主,打造集田园风光、休闲体验、美丽乡村于一体的田园生态片区;依托新龙生态林、德胜河、澡港河形成三条重要生态开敞廊道。
保护长江,最终目标是为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滨江经济开发区逐步腾退落后产能、完善生态功能的同时,将全力打造滨水生态景观长廊,植入运动文化休闲、生态旅游康养等元素,将沿江景观融入城市生态格局中,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整体水平,构建天蓝地绿、水城共融、宜居宜业的幸福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