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徐州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推动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和质效提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民生福祉继续改善,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经济总量突破七千亿元,人均GDP超八万元
按照2020年1月开始实施的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新方法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初步核算并经省局核定,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七千亿元,达到7151.35亿元,总量居全省第6位;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0%,符合预期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2.80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2886.18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3582.37亿元、增长6.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5:40.4:50.1。2019年,全市人均GDP达到81138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246元,同比增长5.6%。
二、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粮食生产“十六连丰”
2019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1118.12亿元,较上年增长5.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682.80亿元,可比价增长2.4%。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142.72万亩、较上年下降0.5%,粮食总产501.54万吨、增长3.5%,粮食亩产439公斤、较上年增加17.1公斤、增长4.0%,实现“十六连丰”。全年蔬菜、瓜果类产量分别达1280.5万吨和132.77万吨,分别增长0.6%和1%。生猪出栏348.53万头,下降25.4%;猪肉产量29.59万吨,下降25.1%。全年家禽出栏2.17亿只,增长26.4%;禽肉产量41.12万吨,增长30.5%;禽蛋产量29.15万吨,下降14.2%。农业结构持续优化,高标准农田占比达65.7%。
三、工业生产稳步增长,转型发展成效明显
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高于全省2.0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升18.1个百分点。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9.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0.5%,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15.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4.7%,列统的3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3个行业产值较上年有所增长,全市六大传统优势产业产值增长15.7%、较上年提升29.8个百分点。转型升级速度加快。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2.8%和8.7%,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40.6%和40.1%;全市重点发展的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8%,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达36.1%,其中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集成电路与ICT、装备与智能制造分别增长19.0%、19.8%和20.8%。民营工业活力增强。全市规上民营工业产值增长18.5%,高于全部规上工业3.8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2.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8.5%。工业企业利润继续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5.2个百分点。
四、服务业运行态势良好,新兴业态加快发展
201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0.1%。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5.1%,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2.4%,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0.1%。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不含批零住餐、金融及房地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46.80亿元,增长1.9%。新兴服务业快速成长。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技术与创新服务业、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8%、18.7%和4.9%,分别高于全部规上服务业0.9、16.8和3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2.84亿件、同比增长8.3%;营业收入达到20.04亿元、下降0.7%,公路和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5.6%,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增长19.3%和19.9%。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80.19亿元,同比增长8.5%。
五、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201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0%,高于全省1.9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1%。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增长4.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5.3%;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7.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6.9%、较上年提升48.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中,高技术投资增长44.5%、较上年提升76.8个百分点。分投资主体看,全市国有投资增长5.2%,民间投资增长1.3%,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增长11.8%。
六、消费品市场总体稳定,开放型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201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46.25亿元,同比增长4.7%。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9%。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4.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4.1%。基本生活类商品平稳增长。限上饮料类商品零售额下降3%、烟酒类下降13.2%、日用品类增长14.8%。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全市限上书报杂志类、中西药品类、化妆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和通讯器材类等升级类商品消费分别增长7.5%、3.7%、0.3%、6.6%和0.1%,分别高于限上批零业商品零售额增速18.1、14.3、10.9、17.2和10.7个百分点。汽车及石油制品类增长乏力。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9.9%,石油及其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2.5%。2019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931.9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出口总额777.9亿元、增长21.9%,进口总额154亿元、增长13.8%,三项增速均居全省首位。一般贸易进出口额102.15亿美元,占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比重达88.8%,高于全省37.2个百分点。全年实际使用外资20.90亿美元,增长10.1%,增速快于全省8.0个百分点。
七、财政金融运行平稳,民生保障力度加大
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68.32亿元、下降11.0%;考虑到国家实施的减税降费政策因素,同口径增长4.6%;其中,税收收入373.80亿元、下降10.3%,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79.8%。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分别增长9.2%、0.7%和8.0%,个人所得税和契税分别下降31.6%和24.4%。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82.21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用于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卫生健康、交通运输、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支出分别同比增长5.0%、1.7%、64.0%、4.6%、37.1%和13.1%。201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分别达到8036.56亿元和5777.28亿元,分别增长13.1%和17.6%,两项增速分别快于全省3.7和2.4个百分点。其中,当年净增贷款850.46亿元,同比多增111.16亿元。按贷款期限分,短期贷款余额和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707.37亿元和3597.82亿元,分别增长11.2%和23.3%,增速分别较上年末加快1.2和3.5个百分点。按贷款投向分,年末,制造业贷款余额679.10 亿元、同比下降4.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增长121.4%,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贷款余额增长3.7%。
八、就业形势好于预期,人才集聚效应持续增强
2019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2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18万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6万人,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市登记失业率为1.75%,继续保持低位运行。全年新增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分别达5.2万人和1.69万人,总量分别达到63.2万人和32.58万人。吸引3.1万名大学生来徐就业创业。外省来徐就业办理录用备案人数达到2.89万人、增长12.7%,其中,接壤省份来徐就业人口占比达68%;淮海经济区核心九市来徐就业人口达到1.08万人,增长7.2%。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到882.56万人,较上年末增加2.3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72%,较上年末提高1.62个百分点。
九、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物价水平温和上涨
2019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736元,增长8.6%。其中,工资性收入16878元,增长8.2%;经营净收入6179元,增长8.4%;财产净收入1718元,增长10.6%;转移净收入4961元,增长9.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15元,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73元,增长9.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1.84:1缩小为1.82:1。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048元,同比增长7.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805元,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850元,增长7.4%。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3.3%,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上涨7.7%,衣着上涨0.4%,居住上涨2.4%,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3%,交通和通信下降0.4%,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8%,医疗保健上涨0.8%,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3.7%。食品中,粮食上涨4.0%,食用油上涨1.1%,鲜菜上涨6.5%,猪肉上涨45.9%,牛肉上涨19.5%,羊肉上涨9.6%,水产品下降2.5%,鸡蛋上涨4.4%,鲜瓜果上涨11.6%。
十、市场经济活力持续激发,小康社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创新驱动持续增强。2019年,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13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738家,省级以上孵化器达到54个,较上年增加6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30个。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33655件和12603件,分别增长29.7%和12.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7175件和2448件,分别增长38.6%和16.7%,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放管服”改革成效显现。全年工商新登记企业5.13万户、同比增长9.1%,日均新登记企业205户、同比增加17户;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新登记企业822户、增加13户。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1.68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2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4%,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运营,迎宾大道高架建成通车,徐宿淮盐铁路开通运行,高铁站东站房投入使用,徐连高铁建设进展顺利。淮海国际博览中心开工建设,大龙湖国际会议中心主体封顶,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稳步推进。“八大专项行动”和“五查五整治”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实现新提升。小康社会建设有序推进,精准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全市62.78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269个省定市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标。环境质量有效改善。2019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59.2%,提高3.0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下降5.1%;地表水达到或者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为83.3%。全市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完成“十三五”序时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均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总的来看,2019年全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各领域高质量发展扎实有序推进。但是也要清醒看到,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仍然错综复杂,在新旧动能转换、各领域风险防范、民生福祉提升等方面的困难和压力仍然较大。下一步,要继续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主线,继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 继续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确保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更大进展,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附注:
(1)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4)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存贷款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徐州中心支行,外贸、外资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就业数据来自市人社局,工商新登记企业及发明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数据来自农业农村局,快递业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公路和水路运输数据来自市交通局,机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数据来自徐州观音机场,贷款投向数据来自徐州银保监局,科技创新数据来自市科技局,脱贫数据来自市扶贫办,环保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
(5)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