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向着“强富美高”再出发

来源:新华日报 2019/12/25 发布时间:2020-09-21 浏览量:16

回首过去五年,“强富美高”在江苏大地激起雄浑交响,“五年成绩单”厚重提气。布局来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全面收官,“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开启新的征程。

12月23日至24日,中共江苏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在南京召开。面临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加速推进的“两个大局”,处在纵深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与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交汇重叠期,当此之际,与会同志开展了热烈讨论。通过讨论,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强富美高”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勾画的宏伟蓝图,是中国梦江苏篇章的生动描绘,是党中央对江苏发展要求从速度率先转向质量领先的集中体现。“强富美高”是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不仅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也是开展现代化建设的方向指引!

砥砺奋进:“五年成绩单”厚重提气

“五年成绩单”厚重提气,首先体现在“强”的成就显著。我省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初步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发展动能转换明显加快,科技支撑全面提升。

过去五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个万亿元台阶,今年接近10万亿元,其中省会南京表现尤其“亮眼”,五年来连跨五个千亿元台阶。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说,预计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连续11个季度保持在8%以上,成为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特大城市、发展质量越来越高的中心城市。对南京的发展成绩和良好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上给予了充分肯定。

百姓“富”的成果同样丰硕。南京“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50万人,居民人均收入迈过5万元门槛。环境“美”的成色也更足,全市域基本消除黑臭水体,PM2.5的浓度从74微克降至40微克,成为首个获得“国家生态市”的副省级城市。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 世界文学之都”、国际和平城市等城市标识,见证了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成效彰显。

苏州今年新增上市公司21家,其中科创板6家,仅次于北京和上海,高企认定创下新认定数、有效数、净增数三个“全省第一”。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表示,要把苏州放到更高的坐标系中去审视、去定位,在现代化建设中实现科创策源、产业引领、资源配置、要素虹吸、枢纽门户“五大提升”。他说,解放思想探新路,苏州“只加油、不加水”,“争第一、创唯一”,立志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政府服务要像汽车4S店一样透明舒适、标准可靠,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争做C位,全力建设“现代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

2020年,南通将成为我省继苏州、南京、无锡之后,第四个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的城市。南通市长徐惠民“津津乐道”的是市域治理现代化,在绿色发展上下真功,在共建共享上求长效,在信息化支撑上出实招,全市范围内推进高质量教育均衡化,系统推进水岸共治、流域防治、江海联治,水质改善情况进入全国城市前20名,力争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让“强富美高”成为南通最鲜明的标识,让高质量发展成为南通最激越的旋律。

走在前列: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

2020年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的起步之年。布局明年经济工作,全会把聚焦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作为产业发展“最重大的任务、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全会精准定位了我省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跨越关口、走在前列的路径和任务。”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侃桢说,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我省还需围绕核心技术自主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强化规划、指导、支持和协调,积蓄实体经济势能。

全会提出聚焦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要着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这个“内核”,夯实产业基础这个“地基”,强化产业链这个“骨架”。对此,李侃桢说,这需要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瞄准“四基”薄弱环节,协同研究制定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方案及行动计划,实施一批重大专项,争取更多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布局江苏;同时优选11个重点领域,开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加快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自主可控,栖霞在下一盘大棋”。南京市栖霞区委书记黎辉说,聚焦新型显示、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3D打印、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栖霞区全力打造南京先进制造业高地和科创文旅大区,在手重大项目投资450亿元,同比增长29%,今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一举增加167家,总数达500家。

“抓好先进制造业集群,重在强链立柱,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和‘隐形冠军’。” 徐州市铜山区委书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维峰说,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聚集安全科技企业过百家,但还要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化,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需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体作用。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十分关注产业和技术创新发展。“我们要以全球化视野定位发展的广度,以创新性、引领性、标志性定位发展的高度,在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关键领域等方面在全球创新格局中抢抓新机遇、抢占制高点、抢攻新高地。”“未来三年,亨通将围绕做强做大光纤通信、大数据物联网、海洋通信等领域,再造三个百亿级新产业。”

啃“硬骨头”: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我省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高水平全面小康,最根本的是要补短板、强弱项、啃“硬骨头”,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12月16日,徐宿淮盐铁路、连淮铁路开通运营,苏北5市迈进高铁时代。“高铁让我们小县城的温泉、水晶、旅游,变得不再遥远、不再陌生。”东海县委书记高美峰兴奋地说。明年,我省将开建北沿江、沪苏湖铁路,力争开工建设通苏嘉甬、盐泰锡常宜铁路,建成连淮扬镇、连徐高铁、沪通铁路一期,苏北铁路不但“短板”快速补上,还融入苏南、全省、全国的铁路网。

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是江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民生工程。淮安市洪泽区委书记朱亚文说,洪泽区依托全省唯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双减量”试点契机,优先供应农房项目用地指标,保障了今年7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其中2个项目列入省级示范项目。

补齐生态环境短板,需要有滚石上山的勇气。“滨湖区是无锡市山水资源最集中的一个区,生态治理是我们的工作核心。”据滨湖区委书记许峰介绍,以治土为例,滨湖区全面排查,重点开展行业企业用地、历史遗留地块的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强化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环境监管。

安全也是最重要的民生。盐城市市长曹路宝表示,盐城将深入汲取“3·21”事故的惨痛教训,深刻反思,着眼于“本质安全”,全面开展全覆盖拉网式安全生产大检查,在27个方面进行整改,在设施状态、管理高效、操作流程上确保全过程安全。泰州市委书记史立军提出,在安全生产上,泰州将以全省安全生产专项治理行动为契机,真正让新发展理念扎下深根,让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意识融入血液。同时,泰州将更加注重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治理能力,坚决打赢安全生产突围战。

机遇叠加:前所未有的发展支撑

对外开放,是江苏发展的突出优势。“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是我省开放的最大命题,自贸实验区是我省开放的最高平台;区域一体化发展,是江苏发展的时代命题,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叠加交融,给我省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支撑。

“牢牢把握‘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等重大机遇,加快建设大港口、构建大交通、推动大开放、发展大产业,打造‘一带一路’强支点城市。”连云港市委书记项雪龙表示,连云港将加快打造国际物流示范园区,建设铁路集装箱等“五大中心”,打造“一带一路”的标杆示范。同时全面落实投资贸易便利化、事中事后监管等100项创新制度,建设充满活力的自贸片区;以向东开放引领向西开放,巩固中亚地区最便捷出海口地位,构筑东西双向的开放格局。

盐城过去是一个被交通“边缘化”的城市。如今,随着盐青、徐宿淮盐铁路通车,上海—青岛的沿海铁路不久贯通,加上淮河生态示范区规划实施,盐城从“偏处一隅”变为陆海联运、东西对接、南北交汇的“区域中心”。“盐城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的27个中心城市之一,同时又是淮河生态经济带门户城市,国家战略叠加,给盐城带来历史性机遇。”曹路宝说,盐城正扩建大丰港和滨海港,西向沟通安徽和河南,打通淮河流域新的出海通道,同时利用长江大保护沿江产业战略转型和沿海产业战略布局的契机,上海、南京和盐城联手,推动宝武2000万吨精品钢项目落户盐城。此外,华能海上风电、SK动力电池等重大项目也纷纷落户。把重大机遇转化为发展动力,盐城迎来了“黄金机遇期”。

一体合作,跨界先行。我省积极支持嘉定—昆山—太仓、虹桥—昆山—相城协同发展。苏州市相城区从过去苏州的“经济洼地”,到如今的“北部新门户”,离不开虹桥的助力。相城区委书记顾海东说,从位于相城的苏州北站出发,到大虹桥世界级商务中心只要20分钟,明年通苏嘉甬铁路力争开工建设,使相城成为长三角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他们正邀请清华大学发展研究院进行相城融入虹桥商务区研究,未来五年,相城财政收入年递增14.5%,力争五年翻一番,到2024年达到2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