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8月30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成立。
一年间,江苏自贸试验区建设主动扛起国家赋予的职责使命,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率先在变化变局中勇闯新路,对标国内一流国际公认自贸试验区定位,聚焦“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坚定不移用高水平开放之姿拥抱世界,深化制度创新,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探新路 制度创新敢为人先
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江苏自贸试验区肩负使命,敢为人先,用实际行动和积极成效彰显江苏发展的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
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赵建军说,一年间,江苏自贸试验区探索实施全国全省首创改革举措60余项,形成115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项在全国面上推广,4项在国家相关部委完成备案,20项改革试点经验和20项创新实践案例在省内复制推广。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自贸试验区工作,省委十三届七次、八次全会以及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对我省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提出明确要求。7月10日,省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扛起国家赋予的职责使命,率先在变局中闯出一条新路,“育新机、开新局、探新路、作示范”,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重视推动,为我省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明确了方向、增添了动力活力。
不久前,经省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省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支持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和省自贸办分别印发第一批在省内复制推广的20条改革试点经验和20项创新实践案例,为新形势新要求下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江苏自贸试验区、更好为全国发展探路提供政策保障。
省商务厅全力支持南京、苏州、连云港三大自贸试验片区先行先试,赋予更大改革自**。
推动地方立法。在省人大常委会及省司法厅支持下,《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立法工作进展顺利,预计9月下旬一审。
下放一批省级权限。以省级行使的依申请六类权力事项为基础,一次性赋予自贸试验区273项省级管理事项,省商务厅也率先制订配套工作方案,确保三大片区接得住、用得好。
出台一批配套政策。省、市层面和自贸片区共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文件110份。以《若干意见》为总领、以3个设区市支持政策为主干、以相关部门专项支持政策为支撑的“1+3+N”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建立一套任务清单。原来的132项改革任务分成3个清单,目前落地实施的已经达到124项,同时在132项既有任务清单基础上,及时征集企业需求诉求形成“企业需求清单”,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经验做法形成“集成创新清单”,总结自贸试验区典型经验案例形成“复制推广清单”,建立既有任务清单加上3项滚动清单的“1+3”动态更新清单模式。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我省自贸试验区通过改革创新主动回应服务企业,千方百计保护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切实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
省商务厅副厅长朱益民说,一年来,省自贸办认真履行牵头协调职责,坚持以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问题为着力点和突破口,推动建立了需求征集、月度例会、跟踪落实3项制度,先后解决企业提出的制度创新诉求建议百余项。
6月16日,省自贸办会同省有关部门和片区围绕生物医药重点产业,就企业提出的29项制度创新诉求展开专题研究,形成改革创新思路举措。
不久前,艾棣维欣(苏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进口一批医疗设备,用于新冠肺炎疫苗研发。按照现行相关规定,进口医疗器械应是已经注册或已备案的医疗器械,但产品因无医疗器械注册证无法通关。得益于苏州片区实施的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创新,这批进口医疗设备通过备案后顺利清关并投入使用,研发进度大大加快。
苏州片区这一制度创新,入选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受到片区生物医药企业的普遍欢迎。截至目前,已有10家企业、56次产品备案进口,大大加速了27个项目的研发进度。
敢为人先,就是敢于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一年来,在省里大力支持下,各片区分别结合自身定位和实际,在探索中前行,把创新摆在自贸试验区发展第一位,用创新活力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
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加大高水平人才引进力度,一次性赋予境外高端人才最长5年的工作许可,加快实施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创新人才举荐通道,落实高端人才补贴奖励政策,打造高水平人才“强磁场”。截至6月底,三大片区累计引进A类高端人才2000余人。
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南京片区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产业创新中心加快申报,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实体化运作。苏州片区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通过科技部专家论证,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揭牌成立。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完善科技资金“拨投结合”“投贷联动”机制,苏州片区发行全国首单科技园孵化器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南京、苏州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提升。
作示范 开放发展动能强劲
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是中央对江苏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殷切期待。
依托开放大省优势,我省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全力推动从商品等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积极探索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更具竞争力的制度安排。
一年探索实践,我省3个自贸试验片区开放发展成效显著。
投资更加自由。加快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落实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截至6月底,自贸试验区新增市场主体2.91万家,其中外资企业近300家。今年上半年,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14.7亿美元,占全省12%。
贸易更加便利。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大力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保税检测区内外联动、全产业链保税监管模式改革先后落地,离岸转手买卖在我省自贸试验区“破冰”。上半年,自贸试验区完成进出口总额2468.7亿元,占全省13%。连云港港吞吐量达1.26亿吨,同比增长3.46%。
金融服务更加完善。制定出台《关于金融支持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等配套政策,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顺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拓展至服务贸易领域,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取得实质性进展。
南京片区聚焦制度创新,种好改革“试验田”。自贸区获批后,制定并实施支持高质量发展“1+9”政策体系,加快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形成各类创新案例173个。“搭建生物医药集中监管与公共服务平台”入选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QFLP试点获得国家外管局支持。创新“策源地”打造有声有色,推动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建设运营,建成亚洲最大的基因测序基地。片区累计备案新型研发机构46家、孵化引进企业927家,引进高层次人才27人,在美国硅谷、英国牛津等地建设6个海外创新中心,落户科技研发、高端制造项目52个。
苏州片区改革出“实策”,创新出“实招”。打造集成型政策工具篮子,制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奖励、高端和急需人才集聚、发展总部经济等一批重磅举措。在全市国家级开发区、省汾湖高新区等地建设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16处。持续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城市,重点围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服务贸易等领域,推出一批突破性、特色化制度创新政策,争取在全省全国复制推广。聚焦企业关切,推出创新举措100余项,形成制度创新案例成果60余项,其中省级以上“首创率”达60%。推进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保税监管试点,开展“空运直通港”快速通关。“关助融”等一批改革措施在全市复制推广。在毕马威营商环境模拟测评排名中,苏州工业园区居第27位。
坚持差异化、特色化探索,连云港片区形成51项制度创新成果。围绕打造国际班列连云港品牌,首创“保税+出口集装箱混拼”“船车直取零等待”等实践案例。开发国际班列时效分析系统,对通关时效数据“画像”,实现各环节通关精准把控。铁路审单、口岸订舱、公路运力交易等多项业务实现“网上办”。拓展网银跨境汇款和融资等服务,优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成立国内首个海事海关危险品联合查验中心,建立“1+4”船载危险货物联合查验机制。哈萨克斯坦小麦、韩国半导体设备等特色货种实现便利化通关。率先开展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持续推进信用修复“一网通办”。片区新成立企业2879户,较揭牌前增加5.2倍。今年以来,实现协议利用外资5.1亿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50亿元,分别占全市比重达80%和16%。
出实招 特色产业强势崛起
产业是发展之基。一年来,打造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在做强做优产业链供应链上“探新路、作示范”,始终是江苏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我省着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着力打造自主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招引力度,先后签约落地1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88个,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高质量产业项目带动作用明显。
省级层面积极支持片区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纳米材料等领域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参与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竞赛。支持南京片区建设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试点城市和产业园。支持苏州片区建设省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省内首条5G覆盖的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连云港片区获评国家五星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6年初,“海归”博士彭鹏带着团队在江北新区成立了南京药捷安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近4年创业发展,公司成为培育“独角兽”企业。他说,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成立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才带着团队和项目,奔着创新和产业“双链”融合的生态系统而来,产业生态圈越来越完善,对企业发展信心越来越强。
生物医药产业是三大片区共性优势产业。为推动加快形成产业集群,省自贸办组织省有关部门、三大片区和近20家生物医药企业开展专题研究,形成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的思路举措,促进释放先进制造业集群效应。6月23日,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印发《江苏自贸试验区聚焦制度创新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专题简报。南京片区“基因之城”加速建设,苏州片区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连云港片区2019年生物医药科创产出位居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三大片区各展所长、错位发展,用特色培育提升区域优势。
南京片区聚力主导产业,全力招引项目、集聚人才、搭建平台、完善链条,加快构建集成电路、生命健康和新金融产业集群。上半年引进展芯半导体全国总部等亿元以上项目28个,总投资200亿元,集成电路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2%。目前,国内前10位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有一半落户新区。通过集聚世和基因、南微医学等一批龙头企业,“基因之城”加快成型,生命健康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落户新金融机构260余家、基金及基金管理机构400多家,规模近5000亿元。建立4000多家科技企业数据库,推动企业需求对接和产学研合作80多次。面向社会征集优质科技服务机构195家,为企业提供金融、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等10余类服务项目,用服务提档升级助力科创企业做大做强。
发展出“实效”,打造引领性开放创新高地。苏州片区加速集聚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强的高端新兴产业,罗氏组织诊断及系统试剂、微软苏州二期等项目相继落户。截至6月底,新设立外资企业近200家,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0.18亿美元,分别占江苏自贸试验区的七成和一半以上。中方实际境外投资额达到1.59亿美元、进出口总额3598亿元,分别占江苏试验自贸区的88%和93%。苏州片区把生物医药作为“一号产业”重点打造,通过制度创新,为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提供新的动能。比如,推出产业用地分段弹性年期(10+N)出让,有效降低生物医药企业用地成本。开通生物医药高级职称专项评审绿色通道,发布全国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职称资格目录,加速人才集聚。参天制药基地、恒瑞集团生物医药研究院及总部、药明奥测研发生产基地等一批生物医药重点项目落地;强生超清内窥镜、贝朗血液透析机等一批国际顶尖水平的产线,首次引入中国并在片区落地。
连云港片区紧扣发展定位,突出片区特色,加快建设全国最强的医药创新基地,依托恒瑞医药、豪森药业等中国医药创新力前5强企业,释放全国最大的抗肿瘤药物、抗肝炎药物生产基地辐射作用,加快打造“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华药港”。建设全国最大碳纤维生产基地,重点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中复神鹰为龙头,建成国内首条千吨级T800、百吨级T1000碳纤维生产线,加快建设万吨级碳纤维生产基地,同步建设国内一流的5G应用材料生产基地。建设亚洲最大风电装备生产基地,发挥中复连众等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作用,加快推进海上风力叶片等项目建设,完善从风力叶片、塔架到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全产业链,全力打造服务全球的风电装备产业基地。
壮阔新时代,乘风踏浪行。开局良好的江苏自贸试验区,将不负韶华,奋发作为,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服务全国发展大局的新平台,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辉煌业绩!
《新华日报》2020年8月31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