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在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挂牌仪式上,赛诺菲生物医学研究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获得首批自贸区营业执照。自8月2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江苏等6个新设自贸区总体方案,一周内,江苏已基本完成自贸试验区实施方案及片区管理办法编制等相关准备工作,正按照国家要求推动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率先在江苏试点,支持一批重大项目在自贸区优先布局。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表示,江苏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突出特色、深化改革、务求实效,切实把江苏自贸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服务全国发展大局的新平台。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片区各展所长、错位发展的同时,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及时将成熟改革经验向全省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等区域进行复制推广,推动自由贸易改革红利最大化。
突出特色,着力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江苏自贸试验区包括南京片区、苏州片区、连云港片区三个片区,实施范围119.97平方公里。
其中,南京片区39.55平方公里,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苏州片区60.15平方公里,将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连云港片区20.27平方公里,将建设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集聚优质要素的开放门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平台。
“推进自贸区建设,要突出特色,着力形成江苏自贸区独特竞争优势。”娄勤俭强调,要强化“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的理念,准确把握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两区”定位,把中央批复的“20条”主要任务和措施研究透彻,一条一条抓细化、抓落实,让江苏自贸区真正成为“金字招牌”。
江苏将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开放平台高地,加强“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实施一系列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建成一批开放发展的强支点,进一步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形成开放新优势。并将优化人才、土地等创新要素市场配置机制,对标全球创新高地,聚焦发展前瞻性先导性产业,探索开放创新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全球化配置资源,助力江苏产业链迈向中高端。
深化改革,充分彰显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
江苏省委省政府要求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片区在中央确立的大框架内,聚焦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等任务,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努力实现政策系统集成、追赶超越。
“自贸试验区是国家的综合改革区、职能再造区、压力测试区和特殊功能区,改进的是政府治理,便利的是企业和群众。其根本意义在于充分授权,强化制度创新,以更大的开放倒逼更深刻的改革,以更深刻的改革促进更高质量的发展。”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说。
9月1日,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首批七项改革创新举措正式落地。包括在全国首家试点打造保税检测集聚区,发挥综保区“保税+”平台功能,将区内保税政策与区外业务联动,加速推动检测检验产业集聚发展;园区港增设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园区港作为目的港和起运港,与上海、宁波等一线港口互联互通、一体化运作,提升物流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获批至今的短短几天,日均注册登记企业66家,同比增幅达26.9%。
围绕江苏方案的定位和主要特色,江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将江苏省能够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全部下放给自贸试验区。实施重大外资项目“直通车”制度,推进自贸试验区企业跨境财务结算中心集聚发展。授予自贸试验区铁路对外开放口岸资质,加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建设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促进长三角区域自贸区协作发展,充分彰显自贸区的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
各展所长,推动改革红利最大化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丁宏全程参与了此次江苏自贸区申报工作,他认为,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这次江苏自贸区方案在全面总结现有自贸试验区创新举措基础上,提出113条创新举措,这些政策有的是省级权限的,有的是中央权限的,通过自贸区的建设,在短期内争取了大范围宽领域的创新政策进行先行先试,力求通过改革系统集成,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对江苏进行新一轮扩大开放,构筑高水平全方面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8月30日,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行政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大厅已开设22个窗口,进驻事项近90个,其中,商标窗口作为江苏省唯一一个全面授权的窗口,可受理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马德里国际商标出具商标注册证明申请等近30个事项。“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前期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经验,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通过‘信用审批+承诺服务’等改革举措,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精简审批流程,加快自由贸易进程的推进。”该行政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江苏省商务厅相关人士表示,江苏将积极主动加强与国家和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在开放型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尽早总结推广一批可复制的改革试点经验,加强自贸试验区与江苏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联动,在条件成熟地区及时开展叠加复制和集成创新,探索与安徽相应区域建设自贸试验区协作发展区,放大辐射带动效应,推动自由贸易改革红利最大化。
本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2019年09月04日第10版